李 川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管理至關重要。良好的課堂管理有利于較好地落實教學規(guī)劃,能夠更容易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有利于形成正常、規(guī)范的課堂秩序,能夠使教師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地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形成輕松、融洽的課堂環(huán)境,能夠使學生專注于課堂學習,從而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和效果。然而,就高中英語教學而言,在課堂管理方面,部分教師采取的管理措施缺乏適當性,無法形成較理想的管理效果,導致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較差。因此,有必要對現(xiàn)存的高中英語課堂管理問題進行探討,并給出解決對策。
關于高效課堂管理,我國不同學者從不同視角對其有所研究。例如,黃麗江從課堂環(huán)境的角度對其進行闡釋,認為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是高效課堂管理的必備要求,只有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教學,才能產(chǎn)生實質性的效果;謝麗君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認為有效的課堂管理是在嚴格課堂紀律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認知、非認知能力及其他各項基本能力全面發(fā)展的管理。對課堂進行管理,雖不是直接對學生施教,但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因此,高效課堂管理是指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對影響課堂正常教學因素的綜合管控而使學生獲取知識、自我約束等能力得到發(fā)展和提高的教師課堂行為活動。具體到英語教學,高效課堂管理則是指在英語教學中重視和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能夠顯著降低或消除課堂教學不利因素的影響,并促使學生各項英語能力得到發(fā)展和提高的教師課堂行為活動。
通常,對高效課堂管理的評價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課堂教學目標完成率。課堂教學目標完成率反映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良好的課堂管理能夠使教學按計劃、有序地開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必然也具備較高的教學目標完成率。第二,減少或消除課堂不利因素的影響情況。良好的課堂管理能夠管控各種課堂教學的負面因素,將其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降至最低或全部消除,從而保障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第三,師生關系的情況。良好的課堂管理能夠營造出融洽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氛圍下,教師更愿意教、學生更愿意學,師生之間呈現(xiàn)出良性互動。第四,學生的培養(yǎng)情況。良好的課堂管理能夠使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發(fā)展,包括理解能力、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最終促使其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
部分教師雖然能夠認識到課堂時間管理的必要性,但由于種種原因,在課堂教學中對時間的控制仍然比較隨意,致使較多情況下原有的教學計劃都無法被切實執(zhí)行。這其中既有主觀原因,又有客觀原因。在主觀原因方面,有的教師對課堂時間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存在片面性,課前沒有做詳細的課堂時間規(guī)劃,課中一味地強調(diào)按照實際教學進度去安排時間,以致淡化了時間管理意識。在客觀原因方面,有的教師在課堂上會受到學生反應、突發(fā)情況的影響,以致不能有效管控時間。例如,在講解譯林版高中《英語》模塊一Unit 1 School Life Reading部分的School life in the Uk一課時,有的教師會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討論自己對美國校園生活的印象,認識甚至對比中、美兩國校園生活的差異。由于學生剛剛進入高中階段,對高中校園學習生活充滿好奇與向往,所以往往發(fā)言積極、討論熱烈。在這種情況下,部分教師為避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可能不會對討論時間加以嚴格控制或限制,以致課堂后期教學時間被壓縮。
相當一部分英語教師對課堂環(huán)境的認識存在偏差,以致不注重甚至忽視課堂環(huán)境管理。有的教師認為課堂環(huán)境無關緊要,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微乎其微,所以他們在教學中從未開展過任何與課堂環(huán)境相關的管理措施;有的教師認為課堂環(huán)境僅僅指物理環(huán)境,只需將課堂物理環(huán)境布置完好,使其烘托出英語學習氣氛即可,因此,在選擇具體管理措施時,他們會較多地采取在教室中懸掛名人名言、制作英語板報、更換學生座位的方式,而較少采取其他管理方式,也較少關注其他方面;有的教師雖然對英語課堂環(huán)境具有正確的理解,能夠認識到其既包括物理環(huán)境,又包括心理環(huán)境,但他們認為課堂環(huán)境管理只需關注課堂心理環(huán)境即可,因為其與學生的學習、認知關系更為密切,所以采取的管理措施只包括心理環(huán)境方面,而不包括物理環(huán)境方面。
在英語教學中,因師生關系管理不善而造成師生之間信任缺失、溝通層次表面化的現(xiàn)象比較常見。一方面,部分教師習慣于傳統(tǒng)模式、傳統(tǒng)思維教學,對師生關系的看法、認識依舊停留在教師主導、學生從屬的階段?;诖朔N思想,在課堂教學中他們更趨于選擇和采用命令、說教的方式,不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師生關系出現(xiàn)不信任、不融洽的情況。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對待學生不能一視同仁,與學生溝通時存在情緒化表現(xiàn)(穆佳秋 2015)。例如,在講解譯林版高中《英語》選修六Unit 3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時,課文中出現(xiàn)了成語“as strong as a horse”(健壯如牛)。對此種包含文化因素的成語,一些學生難免會對將其翻譯成“健壯如?!碑a(chǎn)生疑問。而部分教師在對此進行解答時,對待成績較好的學生提問可能會解釋得更加詳盡,清楚地說明其中包含的文化差異;對待成績較差的學生提問則可能會一帶而過,甚至可能會要求其請教成績較好的學生。
當前,相當數(shù)量的高中英語課堂評價過于簡單,沒有形成科學的評價體系,以致無法發(fā)現(xiàn)潛在的教學問題,最終導致既定的教學目標難以達成。從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向角度看,大多數(shù)課堂評價是單向性評價,即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極少存在學生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情況。這種單向性評價雖然便于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足,但是無法全面有效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從課堂教學評價的屬性角度看,大多數(shù)課堂評價側重于最終的結果評價,即重點評價學生的考試成績,沒有對其學習過程給予合理的評價。這種重結果而輕過程的評價雖然對提高學生的成績具有促進作用,但無法發(fā)現(xiàn)學生課堂學習中的潛在問題,不利于其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從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式角度看,大多數(shù)課堂評價的方式單一,即只存在教師對學生這一種評價且僅限于口頭評價,缺少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的相互評價,也缺少學生的自我評價。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雖然便于評價的實施,但是其缺點明顯,不能幫助師生全面、完整地發(fā)現(xiàn)問題。
課堂時間的高效管理要在課前科學規(guī)劃的基礎上加強對教學過程時間的控制,以使英語教學活動能夠嚴格按照計劃進行。一是科學規(guī)劃課堂時間。課前詳細的規(guī)劃是高效管理課堂時間的保證。英語教師在準備課程教案時應將時間因素考慮在內(nèi),力爭合理分配課堂時間,既要保證教師有足夠時間講解課文內(nèi)容,又要保證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討論時間。通常,英語課堂時間應按照6∶4的比例進行分配,即具體課文講解時間控制在課堂總時間的60%左右,剩余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二是加強教學過程的時間控制。要嚴格控制教學過程的各個關鍵節(jié)點,在達到課堂教學不同環(huán)節(jié)的銜接節(jié)點時,必須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避免出現(xiàn)因環(huán)節(jié)銜接不暢而導致的時間浪費問題。同時,教學過程的時間控制在課堂規(guī)劃階段也應予以考慮,盡量預測課堂中可能發(fā)生的影響時間安排的情況。三是注重利用最佳課堂教學時間。學生課堂精神集中、專注學習的時間一般在前15分鐘,因此,英語教師應善于抓住和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教學,為課堂教學爭取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
英語課堂環(huán)境既包括教室的物理環(huán)境,又包括學生的心理環(huán)境(丁艷榮 2018)。物理環(huán)境是指教室內(nèi)部構成部分中所包含的英語要素成分。它是直觀的,也是易于管理的。心理環(huán)境是指在學生中形成的對英語學習的內(nèi)在感受,它是非直觀的,是難以管理的。教師對課堂環(huán)境進行管理要從物理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兩個方面著手,但重點應對心理環(huán)境進行管理。一是注重和實施物理環(huán)境管理。對物理環(huán)境進行管理,主要是從教室的布置入手。如前文所述,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前,采取在教室中張貼英語標語、名人畫像,辦一期與英語課程相關的主題板報等措施。通過這些措施,為學生營造出適于英語學習和交流的環(huán)境。二是注重和實施心理環(huán)境管理。對心理環(huán)境的管理通常采用情境導入的方法。例如,在講解譯林版高中《英語》模塊四Unit 1 Advertising Reading部分Advertisements一課時,為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可以在課前以口頭方式描述中外廣告的情況,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進行具體展示等,讓他們產(chǎn)生興趣,形成共同的英語學習情感預期。對英語課堂心理環(huán)境的管理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在不斷實施中總結出最優(yōu)管理方式。
課堂管理要想富有成效、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教師就必須改善師生關系,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主體意識,努力打造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一是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主體意識。教師要轉變原有的以自身為主導的教學主體意識,形成“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是具有權利和責任的獨立個體(姜春潮 2019)。在課堂中要以平等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對學生的不同觀點、異議作出恰當處理。二是尊重個體差異,一視同仁地對待全體學生。應避免對任何學生存在偏見,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導致學生產(chǎn)生誤解的教學行為。在課堂中,要以公平為原則分配表達思想、分享體會的機會,必要時可以向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傾斜。三是采用關懷式的溝通方式建立師生互信。采用關懷的方式與學生溝通,能夠降低他們對教師已有的防備心理,可以使教師更容易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對待英語學習困難或與教師存在溝通障礙的學生,應給予更多的傾聽、理解和幫助,多給予支持和鼓勵。
高效的英語課堂管理要求建立科學、多維度的評價體系。這種評價體系應是雙向的、雙重的、全方位的。一是開展雙向性評價。在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同時,也應開展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評價方式應具有靈活性。可以采用不記名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進行評價,也可以采用課后公開發(fā)言的方式進行評價。二是開展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的雙重評價。要加大過程評價力度,使其與結果評價具有相同的評價權重。在進行過程評價時,應關注學生課堂的具體學習表現(xiàn)。對于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應重點關注其與考試成績相關性較弱的其他英語能力的表現(xiàn);對于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應重點關注其與考試成績相關性較強的英語能力的表現(xiàn)。三是開展多種方式評價。即不僅要開展教師評價,還要開展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例如,在講解譯林版高中《英語》模塊五Unit 2 The environment Word power部分Discussing the environment一課時,在自主學習時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環(huán)境問題并分享最終結論。分享完成后,可以要求各小組成員之間、各小組之間進行相互評價,并將最終結果上報給教師。教師收到評價結果后,應將其與自身對學生的評價進行對比,以判斷學生評價的合理性、有效性,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高中英語教學需要高效的課堂,而高效的課堂需要高效的管理。因此,英語教師應將課堂管理與知識教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教學中不斷按照標準對自身所實施的課堂管理進行評價,積極尋找和發(fā)現(xiàn)課堂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及時制訂應對策略,以促使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