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弘
2014年3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2016年9月,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進一步闡述了“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努力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并作出選擇和決定(核心素養(yǎng)研究課題組 2016)。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要素組成。其中,語言能力是基礎要素,是其他幾項能力發(fā)展的核心,文化意識是價值取向,思維品質是心智特征,學習能力是發(fā)展條件(王薔 2015)。這四個要素是相互關聯(lián)、共同發(fā)展的(見圖1)。
圖1: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圖
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有效的文本理解與分析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程度、認知發(fā)展維度、情感參與深度和學習成效高度。因此,“提高文本解讀能力是教師基于語篇內容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王薔 2015)。
思維品質發(fā)展是英語學科“核心價值”和“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夏紀梅 2015)。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所表現(xiàn)的水平和特點。思維品質的發(fā)展有助于提升學習者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他們從跨文化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高中英語教學應達成的思維品質目標是: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具體現(xiàn)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觀點,具備運用英語進行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教育部 2018)。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石和前提,是決定21世紀人才競爭和國力發(fā)展的核心思維品質。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融入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必然趨勢,而閱讀課是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主陣地。
批判性思維的概念最早可溯源至蘇格拉底(Socrates)。Critical源于希臘詞 Kriticos,意為辨明判斷(discerning judgments),與 kriterion(標準)合在一起意為“基于標準的有辨別能力的判斷”(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 2015)。關于批判性思維概念的界定,“德爾菲”項目(The Delphi Project)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作出有目的的、自我監(jiān)督的判斷(purposeful,self-regulatory judgment)的過程。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需要培養(yǎng)解讀、分析、推理、評價、解釋、自我監(jiān)控等技能,具體內容下表。
技能 專家共識描述解讀 理解和表達各種經歷、情境、數據、事件、判斷、習俗、信念、規(guī)則、程序或標準的意思或意義。分析 識別和陳述問題、概念、描述或其他形式的旨在表達信念、判斷、經歷、理由、信息或者觀點的陳述之間的擬推理關系或實際推理關系。推理 識別和保證得出合理結論所需的因素;構建推測和假設;考慮相關信息,通過數據、陳述、原則、證據、判斷、信念、觀點、概念、描述或其他形式的描述自然推出結果。評價 評價陳述、看法、經歷、情況、判斷、信念或觀點;評價實際推理關系或擬推理關系的邏輯強度。解釋 根據自己得出結論所依據的證據、概念、方法、標準和語境等陳述和證明推理過程,以有說服力的論證形式提出論證。自我監(jiān)控 自覺監(jiān)控自己的認知活動、活動中運用的要素及結論,尤其是站在質疑、確認、證實或更正自己的推理或結論的立場上,運用分析和評價能力審視自己的推理判斷。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高中英語教學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這就要求學生有前瞻性,努力提升思辨意識、賞析意識、跨文化意識(教育部 2003)
圖2:文本、讀者、作者三者之間雙向關系圖
讀者在閱讀理解過程中會借助自己的已有背景知識與認知,與作者產生情感、認知、體驗上的互動,通過主動建構意義,達到理解文本、分析文本、創(chuàng)寫文本或辯證批判文本的目的。讀者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能獲得藝術美感的體驗與享受,并依據文本所呈現(xiàn)的內涵、意義、觀點、傾向進行適度的評價與反思,以達到與文本的共鳴或生發(fā)出與文本所承載觀點不同的價值傾向,從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在創(chuàng)作之初,作者試圖把自己親歷的生活或是自己見證、耳聽互傳的別人的生活,在一定歷史背景下,通過一定的藝術手法,虛構一些人物或意象,建構故事情節(jié)與戲劇沖突,傳達某種深邃的思想、理念或觀點。為了讓文本具備可讀性和價值性,作者利用讀者的心理標準,將故事發(fā)展的每個階段都賦予人性化的描述與表達。
同時,文本也是作者過往生活體驗、所見所聞、情愫發(fā)展等重要信息的載體與平臺。讀者通過文本感知作者內心深處最想傳達的深邃思想、理念或觀點。文本是作者生活體驗的真實寫照,像一面鏡子,映射著作者的思想。
作者在通過文本傳達信息的過程中,融入了對社會現(xiàn)象的批判和認識,為培養(yǎng)讀者批判性思維奠定了基礎。
讀者在面對不同時代背景、體裁類型、風格的作者時,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生平經歷、創(chuàng)作靈感與來源、主題選擇與思考、寫作觀點與立場等因素,從而拉近與作者的距離,有效理解、分析、評價作品中所承載的意義與內涵。讀者解讀作品的深與淺取決于自身的背景知識、求學經歷、生活環(huán)境、學識閱歷及文學評價相關常識等因素。讀者在了解作者相關信息的過程中,能夠深入作者的思想,了解作者的價值觀,并運用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解讀作者及其作品,從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第七模塊Unit2Satisfaction Guaranteed為例,緊緊圍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開展一系列的批判性文學閱讀與思維互動,加強學生對英語文學閱讀價值的認知,培養(yǎng)其英語文學閱讀的興趣與持久力,提高其英語文學閱讀鑒賞與評析能力,從而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
Satisfaction Guaranteed故事情節(jié)錯綜復雜,運用對話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且有意識地運用平實的寫作風格,深刻地反映了工業(yè)社會中人類的苦惱——崇拜科學而害怕科學的心理,表達了人類的希望,并指出人類尤其是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小說不僅融入了比現(xiàn)實先進得多的科學,而且交織著復雜、高深的社會心理探討,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好素材。小說蘊涵的主題思想是:科學技術固然重要,是強國的基礎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哲學思想;先進的社會科學與高度發(fā)達的自然科學相結合,將會產生更為文明的生活方式。
小說的作者提出了“機器人學三定律”,并在故事中直接引用,即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或因不運動而使人類受到傷害;機器人必須執(zhí)行人類的命令,除非這些命令與第一條定律相抵觸;在不違背第一、二條定律的前提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背景廣闊,主線鮮明;布局得體,結構嚴整;推理縝密,敘述生動;史料詳盡,立足前沿;新意迭出,深蘊哲理”,這是與作者有過直接交往的卞毓麟對其作品特色的概括。在Satisfaction Guaranteed中,內容的廣泛性與敘述的邏輯性完美結合,在極其廣闊的背景下牢牢把握寫作主線,揮灑自如、一氣呵成;科學性與通俗性高度統(tǒng)一,在開頭提出各種引人入勝的問題,從心理上抓住讀者,緊接著展開敘述,結尾部分則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展望讓人余味無窮。Satisfaction Guaranteed是現(xiàn)代性與歷史感高度統(tǒng)一的典范,具有普及功能與學術價值,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典范。
1.女主人公Claire
克萊爾(Claire)作為一個普通女性形象,其警覺、羞澀、驚恐、靦腆、嬌羞、嫵媚的特點在整個故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同時,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刻畫出她因空虛寂寞、缺少關愛與家庭安全感,而與機器人托尼(Tony)在產品測試期間產生情愫,尤其是她在托尼面前傾訴時所表現(xiàn)出的楚楚可憐、若即若離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xiàn)出她極力追求大富大貴,但又痛恨自己不夠聰明睿智、不夠有權有勢的性格特征??傊磺械闹茉馐挛镉谒钥傆X得不滿足,她試圖通過或和緩或激烈的方式加以改變。
對于克萊爾的形象,作者不作過多的譴責與評論,而是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引發(fā)讀者對克萊爾命運的揣測,最終定位在對終極的拷問上。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生理解克萊爾形象的過程中,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2.女主人公的丈夫Larry
拉里(Larry)系機器人公司一職員,作為研發(fā)人員,他只知“機器人不會傷害人類,且善于保護人類”的原則與理念,但從未預料到機器人的情感發(fā)展會超出人類所能接受的認知范圍。通過這一形象,作者主要揭示了“在不完全了解產品性能的情況下,就將產品搬入平常家庭,雖有創(chuàng)新之意,但結果卻始料未及”的道理。這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為其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3.機器人Tony
機器人托尼所給予讀者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魁梧、帥氣逼人、柔發(fā)飄逸、聲音磁性、能言善道、情感細膩、善于換位思考、攻于心計、熟知女性心理、敢于表露心聲、擅長陪伴、隨叫隨到。在文本末尾托尼已經無法控制情感,肆意挑戰(zhàn)讀者的心理承受零界點。通過理解這一形象,能夠促使學生明白理性的重要性和科學仍然存在局限性,從而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
在文學作品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加強文學修養(yǎng),廣泛涉獵經典文學作品,接觸各類文學作品的寫作特點與模式,并反思與探究,樹立思辨意識,從而逐步提升批判性思維。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塑造其文化品格,使其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和本土特征的高素質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