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在《美育書簡》一文中談到:“從美的事物中找到美,這就是審美教育的任務。”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到:“美育最重要的任務是教會孩子能從周圍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摯并以此為基礎確立自身的美?!罢Z文教育中美育的總任務是通過培養(yǎng)學生語文方面的審美素質和能力實現人格的完善與心靈的和諧。語文教師要善于從語文教材中尋找到美育的突破口。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說明文單元。本單元介紹了中國的橋梁、園林、繪畫等藝術。這些課文是一篇篇文質皆美的說明文典范。它抓住了說明對象的特點,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準確嚴謹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前人非凡的智慧和杰作,是我們學習說明文的范本。同時這些文章又向讀者展示了建筑、繪畫藝術的未來。中國石拱橋結構堅固、歷史悠久、形式也很優(yōu)美;蘇州園林是各地園林的標本,處處別具藝術匠心;《夢回繁華》中說明的《清明上河圖》畫卷內容豐富,藝術價值卓越。這些文章從不同領域向我們展現了生活中的藝術。在學習說明文的同時,我們也要走近這些藝術,欣賞藝術,感知美的形式,提升審美的能力。葉圣陶先生寫的《蘇州園林》被多次編寫進語文教材。我在挖掘說明文文本價值的同時又嘗試挖掘了它的審美價值,期望借助此文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下面以《蘇州園林》一文為例,淺談說明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融合。
東漢大學問家鄭玄在《詩譜序》中有云:“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意思是做任何事情只要抓住重點,抓住主要環(huán)節(jié)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閱讀說明文尤其如此。說明文文章一般結構清晰,層次分總分總的形式,將作者所要說明的內容條分縷析地說清楚?!短K州園林》就是這樣的一篇課文。厘清文章的結構基本掌握了說明的內容,因此第一步是讓學生厘清課文的脈絡,這也是學生閱讀說明文的基本能力之一。
課堂呈現:
學生默讀課文。
師出示問題:蘇州園林的總特征是什么?
生:快速地從文章中找到答案:“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衣服完美的圖畫。”
師(問題設計)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蘇州園林有四個講究,這四個講究分別是什么?
生很快找出答案。
師:哪幾個小節(jié)談到了這幾個講究。
學生:這四個講究分別是文章的3、4、5、6小節(jié)。
師:為了達到表現總特征,蘇州園林還注意到了什么?請同學閱讀7-9小節(jié)。
生:注意圖畫門窗具有圖案美、色彩不用彩繪。
師:這三小節(jié)的內容能與前面四個講究換位置嗎?
生:不能,這是使用了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
《蘇州園林》不是具體說明一個園林的特征而是說明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面對這繁多的特征怎樣清晰又恰到好處地進行說明,說明的順序就顯得尤為重要。作者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運用了由整體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的邏輯順序層次清晰地介紹了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征。
“和”在中國古典美學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范疇,也是中國古人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標準?!昂汀庇袃蓚€基本含義一指和諧二指中和。和諧即多樣統一。中國古典美學把和諧看作美的根本屬性。中國傳統的園林建筑講究“借景”,即通過建筑物與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統一而創(chuàng)造別有情趣的藝術境界。
蘇州園林本身是各地園林的標本。其自身充滿美學要素。葉圣陶先生寫的這篇說明文解析了園林的美學價值幫助讀者去欣賞園林藝術的美。教師可以借助此文對學生進行審美熏陶,學生不僅可以學習說明文的知識,還可以通過此文走進園林藝術,學會用美的眼光去欣賞美的事物。在課堂上我抓住了這一點進行了一些嘗試。
首先,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欣賞了中央電視臺《請您欣賞》欄目拍攝的視頻《蘇州園林》。伴隨著優(yōu)美的畫面和樂曲學生沉浸其中,對蘇州園林有了感性的認識。此時學生只能感受到“好看”,但好看在何處卻無法用語言明說。為了幫助學生學會欣賞園林藝術,我在課堂上做了這樣的設計。
課堂呈現:
師:請同學們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后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最喜歡哪副畫面。請結合課文內容,抓住某個畫面的特點,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準確地解說。
討論后上臺展示。
師:學了這篇課文對蘇州園林造景的講究我們有了一定了解。請你用課文中的知識為大家介紹一下拙政園美在何處?
生:討論,上臺結合圖片講解。
生:我從假山池沼的配合角度來講講,大家看,這個園林在設計池沼的時候是依著河道本身的形態(tài)修建的,旁邊配合的假山栽種上竹子渾然天成看不出刻意為之,具有一種自然美。
生:我覺得這個花墻也很有特點。不僅花墻本身的鏤空的圖案具有中國風的古典美,而且隔而未隔的設計也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學生真正讀懂了文本,也嘗試著跟著葉老一起走進園林。學會欣賞園林的方法,擁有審美的意識,能感知生活中的美。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發(fā)現美的眼光?!蔽覀兩磉叢环γ缹W要素,而這些美景美物往往被我們忽視。我通過學習《蘇州園林》一課,由課內恰當地延伸至課外,讓學生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課前我拍攝鎮(zhèn)上的老橋風光以及我們學校的一些圖片。做了如下的設計:
多媒體展示老橋風光并配上古典音樂。學生沉浸在美妙的圖像視頻之中,重點展示幾張老橋不同季節(jié)的畫面。
師:美好的東西一直存在,只是我們從未駐足欣賞。今天我們就停下腳步,好好地來欣賞一下老橋的風采。
學生之間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生:我先從橋本身來講講。橋身成左右對稱圖形,橋洞呈拱形。這與《中國石拱橋》中提到的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是結構堅固,形態(tài)優(yōu)美相契合。從色彩上來講,綠水藍天加上淡雅的石色,顯得很和諧。
布置作業(yè):找找我們學校的美點。用一段說明性的文字向大家介紹一下。
語文教學中的美育總任務是通過培養(yǎng)學生語文方面的審美素質和能力實現人格的完善與心靈的和諧。語文教師要抓住教學活動中的審美點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審美欣賞的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而部編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具備美學價值,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審美教育。品讀語言之美、感受人物之美、意境之美、結構之美……優(yōu)美壯美、悲劇之美,不同的美給人不同的感受。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素材,精心組織課堂,為學生打開一扇審美之窗,點燃孩子內心審美的理想之光,讓孩子們在美育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