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肖龍 楊樹友
[摘要] 目的 探討重癥肺炎患者凝血功能情況和預后的影響因素。 方法 選擇2017年2月~2019年12月醫(yī)院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及普通肺炎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依據(jù)全部患者的入院診斷分為重癥肺炎組(n=53)和普通肺炎組(n=60)。根據(jù)重癥肺炎患者的轉(zhuǎn)歸分為存活組與死亡組。重癥肺炎組和普通肺炎組的性別、年齡、體質(zhì)量指數(shù)、凝血指標[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D-二聚體]。比較死亡組和存活組的年齡、性別、體質(zhì)量指數(shù)、合并基礎疾?。ǚN)、凝血指標[Fib、PT、TT、APTT、D-二聚體]、APACHEⅡ評分、MODS評分、病變累及器官數(shù)量、臥床時間、清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機械通氣。通過單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探討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 結(jié)果 重癥肺炎組的Fib、PT、TT、APTT、D-二聚體均高于普通肺炎組(P<0.05)。年齡、Fib、PT、TT、APTT、D-二聚體、APACHEⅡ評分、MODS評分、病變累及器官數(shù)量、是否采用機械通氣、臥床時間均為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 結(jié)論 重癥肺炎患者存在非常明顯的凝血指標異常,多種因素均對重癥肺炎患者的預后構(gòu)成影響,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進行針對性的干預。
[關鍵詞] 重癥肺炎;凝血功能;危重癥;病死率
[中圖分類號] R563.1?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0)33-0058-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pro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data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and common pneumonia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evere pneumonia group(n=53) and common pneumonia group(n=60) according to their admission diagnosis. According to their outcome,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urvival group and death group. Sex, age, body mass index(BMI),coagulation indexes(fibrinogen(Fib), prothrombin time(PT), thrombin time(T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and D-dime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severe pneumonia group and the common pneumonia group. The age, sex, BMI, combined underlying diseases(species),coagulation indexes(Fib, PT, TT, APTT, and D-dimer), APACHEⅡ score, MODS score, number of organs involved in the disease, bed time, albumin,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death group and the survival group. Through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were discussed. Results Fib, PT, TT, APTT and D-dimer in severe pneumonia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common pneumonia group(P<0.05). Age, Fib, PT, TT and APTT,D-dimer,APACHEII score, MODS score, number of organs involved in the disease, whether to adop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ed time were all independent impact factors for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P<0.05). Conclusion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have very obvious abnormal coagulation indexes, and many factors have an impact on their prognosis. Therefore, pertinent intervention is needed in practical work.
[Key words] Severe pneumonia; Coagulation function; Critical illness; Mortality
重癥肺炎是臨床工作,尤其呼吸科十分高發(fā)的危重癥。若干因素均可以誘發(fā)重癥肺炎的發(fā)生,一旦患者罹患重癥肺炎常會累及體內(nèi)多個臟器,出現(xiàn)生命安全威脅的可能性較高[1-3]。從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可見,重癥肺炎發(fā)病之后進展速度很快,患者病死率較高,對于患者人群的人身安全及生存質(zhì)量造成巨大的威脅[4]。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膿毒癥休克、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多臟器功能衰竭等是重癥肺炎極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其中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情況下,嚴重創(chuàng)傷、感染等因素刺激人體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釋放出大量的炎性反應因子,若干炎性因子的釋放又會進一步導致凝血功能紊亂,誘發(fā)微循環(huán)內(nèi)的血栓出現(xiàn)以致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發(fā)生[5-7]。針對重癥肺炎的研究從來都是醫(yī)學界所關注的課題,在以往的研究中,針對患者的凝血功能進行獨立分析的案例較少。因此,本研究選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及普通肺炎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探討重癥肺炎患者凝血功能情況和預后的影響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2月~2019年12月醫(yī)院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53例及普通肺炎患者60例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本研究已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①以重癥肺炎診斷或普通肺炎診斷收住院治療,其中重癥肺炎診斷參考美國感染學會及美國胸科學會2007年頒布的相關診斷標準[8];②入院前未使用相關的藥物進行治療,研究中相關的數(shù)據(jù)均為入院后未采用治療措施之前獲得;③患者入院時年齡大于18周歲(以身份證號碼為準),病歷中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完整。
1.3 排除標準
①具有肺部或呼吸系統(tǒng)的先天性解剖結(jié)構(gòu)異常;②長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③入院后放棄治療;④合并具有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活動性肺結(jié)核或肺纖維化等疾病。
1.4 重癥肺炎診斷標準[8]
①主要標準:患者發(fā)生呼吸衰竭,需要使用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患者發(fā)生感染性休克,需要給予藥物控制血壓。②次要標準:患者發(fā)生定向力異常或意識模糊;肺部病變累及肺葉數(shù)量≥2個;氧合指數(shù)<250 mmHg;呼吸頻率≥30次/min;血壓過低需采用大量的液體復蘇;血小板低于100×109/L;白細胞計數(shù)低于4.0×109/L;體溫<36℃。
患者符合主要標準任意1項或符合次要標準任意3項及以上,可診斷為重癥肺炎。
1.5 方法
1.5.1 分組? ①依據(jù)全部患者的入院診斷分為重癥肺炎組(n=53)和普通肺炎組(n=60)。②根據(jù)重癥肺炎患者的轉(zhuǎn)歸分為存活組與死亡組。其中“死亡”的定義為入院后28 d內(nèi)經(jīng)過治療但患者死亡,不符合以上死亡定義的均為“存活”。
1.5.2 實驗室檢測? 患者在入院第1天晨起抽取靜脈血5 mL,在常溫下靜置20 min后,離心(4000 r/min,半徑10 cm,15 min)后取上層血清,放入-70℃低溫冰箱內(nèi)待測。以法國思塔高公司的全自動凝血分析儀,用磁珠法對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D-二聚體含量進行測定。全部操作嚴格按照儀器和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本研究中試劑盒均購自北京索萊寶醫(yī)學科技有限公司。
1.5.3 數(shù)據(jù)獲取? 依據(jù)本研究的納入與排除標準,進入醫(yī)院的電子病歷管理系統(tǒng),獲取符合要求的患者信息。主要需記錄患者的如下信息:一般治療(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基礎疾病情況,凝血指標(Fib、PT、TT、APTT、D-二聚體),入院時的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APACHEⅡ)評分,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評分,病變累及器官數(shù)量,是否采用機械通氣,臥床時間,清蛋白水平,白細胞計數(shù)。
1.6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APACHEⅡ評分包括急性生理學評分、年齡評分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三部分。是目前臨床常用于重癥患者病情及預后評估的評分系統(tǒng)之一,其分值總和理論上為71分,患者的分數(shù)越高,提示病情越重,預后越差[9]。
MODS評分分別對患者進行呼吸、腎臟、肝臟、心血管、血小板計數(shù)、昏迷情況進行測評,取各項評分的最高值之和為最終MODS評分,理論最高分為24分。患者的分數(shù)越高,提示病情越重[10]。
進一步進行觀察指標及對比:(1)對比重癥肺炎組和普通肺炎組的一般臨床資料;(2)對比重癥肺炎組和普通肺炎組的凝血指標;(3)對比死亡組和存活組的各項資料,通過單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探討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
1.7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使用[n(%)]表示,兩組正態(tài)分布計量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χ2檢驗,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篩選獨立的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重癥肺炎組和普通肺炎組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重癥肺炎組和普通肺炎組的性別、年齡、BM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重癥肺炎組和普通肺炎組的凝血指標比較
重癥肺炎組的Fib、PT、TT、APTT、D-二聚體均高于普通肺炎組(P<0.05)。見表2。
2.3 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在重癥肺炎的患者中,預后為“死亡”的19例,預后為“存活”的34例。單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年齡、凝血指標、APACHEⅡ評分、MODS評分、病變累及器官數(shù)量、是否采用機械通氣、臥床時間可能與重癥肺炎患者的預后相關。見表3~6。
2.4 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將重癥肺炎患者的預后情況作為因變量,其中0=存活,1=死亡,對以上單因素分析中出現(xiàn)陽性結(jié)果的項目進行多因素分析,分類變量賦值結(jié)果如下:機械通氣(0=是,1=否),變量納入方法為“進入”,結(jié)果顯示,年齡、Fib、PT、TT、APTT、D-二聚體、APACHEⅡ評分、MODS評分、病變累及器官數(shù)量、是否采用機械通氣、臥床時間均是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7。
3 討論
重癥肺炎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危重癥,依據(jù)醫(yī)學的定義,重癥肺炎為具有相對重度的癥狀或多種并發(fā)癥的一類嚴重肺部感染。在重癥肺炎的病理變化過程中,除了具有病原微生物的侵襲性損傷之外,還具有內(nèi)毒素及缺氧等構(gòu)成病理變化的啟示因子,隨著病程進展,患者可出現(xiàn)微血管的內(nèi)皮損傷,前列腺素A2、組胺及內(nèi)皮素等多種炎性反應因子被釋放出來,誘發(fā)微血管血栓的形成,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甚至小動脈發(fā)生痙攣等[11-12]。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很可能導致凝血因子的過量,使人體凝血功能異常等。在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中,已經(jīng)證明了發(fā)生重癥肺炎的患者,其體內(nèi)的多項凝血指標均發(fā)生異常,主要為凝血的時間增加[13-14]。本研究中也選擇了部分凝血指標進行對比。Fib在人體內(nèi)直接參加到凝血的過程中,同時作為重要的中介因子,可介導血小板的凝集過程。人體肝臟合成多種凝血因子的水平直接決定了PT的數(shù)值變化,而PT時間也通常作為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的常用檢查指標[15]。TT的數(shù)值一般認為主要同血液中肝素類似物質(zhì)及肝素的水平直接相關。APTT則是內(nèi)源性凝血異常的常用篩查指標。D-二聚體是人體內(nèi)交聯(lián)纖維蛋白降解后的產(chǎn)物,該指標的特異性較強,可以反映出內(nèi)凝血酶及纖溶酶的水平,在若干種研究中已經(jīng)顯示出良好的使用價值[16-17]。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罹患重癥肺炎的患者,其凝血指標均出現(xiàn)明顯的紊亂。
本研究中,以患者的轉(zhuǎn)歸作為因變量,對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從結(jié)果可見,除了在上述結(jié)果中已經(jīng)顯示為陽性的凝血指標及炎癥因子指標外,患者的年齡、APACHEⅡ評分、MODS評分、病變累及器官數(shù)量、是否采用機械通氣、臥床時間成為獨立的危險因素(P<0.05)。肺部感染的高發(fā)人群本來就以老年人群為主體,尤其近些年以來,我國人群老齡化程度持續(xù)加大,空氣污染嚴重,個人不良生活習慣等,均導致老年人出現(xiàn)肺部感染的風險提升[18]。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APACHEⅡ)評分,包括生理評分、年齡評分及慢性健康評分,具體包括體溫、平均動脈壓、心率、氧合等。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評分,是一種多器官功能障礙評分,包括呼吸、腎臟、肝臟、心血管、血液、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它們都是評估重癥肺炎預后的重要指標,APACHEⅡ評分,MODS評分用于評估急危重癥患者預后,獲國內(nèi)外廣泛認可,其分值越高,病死率越高[19-20]。隨著年齡增加,人體的免疫防御功能在持續(xù)降低,各類器官及系統(tǒng)的功能均在不可避免的衰退,導致發(fā)生重癥肺炎后病情進展迅速且病死率較高。APACHEⅡ評分是臨床工作中較為常用的一種評估指標,一般多用于危重癥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評估或預后推斷等,如本研究中的重癥肺炎患者或膿毒癥患者等。評分較高說明患者的病情嚴重,各類器官出現(xiàn)功能障礙或者衰竭的風險較高。MODS評分也是一種針對患者病情的評估指標。一般多用在重癥監(jiān)護室對患者完成快速的病情量化評估,同樣也是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狀態(tài)越差[21-22]。重癥肺炎在病情進展過程中,常累及多個重要臟器,最終易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而發(fā)生死亡。累及臟器的數(shù)量直接決定了患者身體的狀況,特別是循環(huán)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在患者的轉(zhuǎn)歸推斷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關于機械通氣在危重癥患者人群的使用效果已經(jīng)被普遍認可的結(jié)論。雖然機械通氣的使用有可能提升繼發(fā)性感染的風險,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恰當給予機械通氣對于維持患者的通氣及換氣等,維持重要生理指標的穩(wěn)定,具有關鍵的作用。研究中一部分患者由于存在著禁忌證等原因無法使用機械通氣,這也導致了轉(zhuǎn)歸的不良?;颊咴诜尾扛腥镜那闆r下臥床休息是十分必要的,但長時間的臥床會導致活動量下降,呼吸的深度不足,由于害怕疼痛而咳嗽無力,使呼吸道內(nèi)痰液排出不暢,進一步加大了感染的嚴重程度。
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為研究條件所限,納入研究的樣本量較少,希望將來有機會進行設計更為嚴密的大規(guī)模人群的研究,對本研究的結(jié)果進行深入的驗證。
綜上所述,重癥肺炎患者存在非常明顯的凝血指標異常,多種因素均對重癥肺炎患者的預后構(gòu)成影響,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進行針對性的干預。
[參考文獻]
[1] 蘇衛(wèi)華.纖維支氣管鏡灌洗聯(lián)合抗菌藥物對重癥肺炎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7):1124-1126.
[2] 鄭玉君,王茜,秦克,等.ICU重癥肺炎用藥后鮑曼不動桿菌定植檢出率及對病死率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20, 19(6):603-606.
[3] 盧仁輝,劉培杰,杜莎莎,等.RDW、CHE及TEG參數(shù)與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治療患者病情的關系[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20,12(5):621-624.
[4] Monsel A,Zhu YG,Gennai S,et al.Therapeutic effects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microvesicles in severe pneumonia in mic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5,192(3):324-36.
[5] 孫靜靜,王長強,冉宇.老年重癥肺炎合并膿毒性休克病人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老年醫(yī)學,2020,34(5):439-442.
[6] 張健昌,賴燕波,李盤石,等.血清BUN、D-D、Lac、sCHE水平對重癥肺炎生存預測價值[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20,12(3):366-370.
[7] 朱華威,楊鵬,袁世準,等.川芎嗪注射液治療重癥肺炎合并慢性腎功能衰竭效果[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20,30(8):1205-1209.
[8] Mandell LA,Wunderink RG,Anzueto A,et al.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J]. Clin Infect Dis,2007,44(2):27-72.
[9] Duseja A,Choudhary NS,Gupta S,et al.APACHE Ⅱscore is superior to SOFA,CTP and MELD in predicting the short-term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eure(ACLF)[J].J Dig Dis,2013,14(9):484.
[10] Marshall JC,Cook DJ,Christou NV,et al.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core:A reliable descriptor of a complex clinical outcome[J]. Crit Care Med,1995,23(10):1638-1652.
[11] 龍乾海,駱喜寶,林云,等.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對老年重癥肺炎患者肺功能、血氣指標和應激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20,12(5):94-98.
[12] 余讓輝,陳輝,柳曉峰,等.基于流行病學與臨床資料調(diào)查的重癥肺炎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研究[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20,38(2):88-90,94.
[13] 李振良.參附注射液聯(lián)合小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對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內(nèi)皮功能與凝血狀態(tài)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9,28(15):1668-1671.
[14] 馬斌,封凱旋,凌杰兵.重癥肺炎合并膿毒癥患者血栓彈力圖與凝血指標及炎癥相關因子觀察[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18,52(6):573-576.
[15] 高潔,溫鴻飛,白相峰.凝血指標和降鈣素原及前白蛋白在兒童重癥肺炎中的評估價值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8, 40(23):3590-3592.
[16] 徐巍,陳志冬,唐坎凱,等.參芪化瘀湯輔助治療對膿毒癥患者炎性因子及D-二聚體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20,27(3):346-348.
[17] 張芳,馬少燕,吳旭娟.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聯(lián)合D-二聚體增高及Wells評分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診斷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10):1637-1639.
[18] 潘道卓,費東生,楊鎖柱,等.ICU重癥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行不同通氣治療對血氣指標、心功能指標、炎性指標的影響[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20,41(5):629-632.
[19] 李曉如,李志軍,王東強,等.APACHEⅡ、APACHEⅢ評分及PSI評分評估老年重癥肺炎預后的對比研究[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5,11(11):1013-1016.
[20] 莫新,梁艷冰.重癥肺炎患者血清膽堿酯酶含量變化及其與急性病生理學和長期健康評價Ⅱ評分、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評分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危重癥醫(yī)學雜志.2016,9(6):159-162.
[21] 盧勇,周大勇.中藥復方血毒清治療重癥肺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9,28(8):1455-1457.
[22] 吳同飛,張楊,朱功兵.血清降鈣素原、NEWS評分聯(lián)合APACHEⅡ評分與嚴重多發(fā)傷患者發(fā)生MODS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7,20(4):309-311.
(收稿日期:20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