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靜 HUANG Jing 徐紅 XU Hong 張亞芳 ZHANG Ya-fang 廖靈燕 LIAO Ling-yan
無論手術大小,患者都會產生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應激。有研究表明,患者在術前,尤其是進入手術室后,其不良情緒,如緊張、焦慮等會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變化而影響手術的進行和術后的康復[1]。根據個體需求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最希望了解的信息,幫助患者以平和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是護理工作的重點,也是優(yōu)質護理的內涵與核心。為了解患者在等候手術期間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手術室護理服務,本文采用現象學研究方法[2]對50例手術患者進行訪談。
1.研究對象。選取2018年6月-12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颊呒{入標準:(1)初次接受全麻手術;(2)術前病情穩(wěn)定,意識清楚,語言表達能力正常,知曉自己的疾??;(3)知情同意并愿意參加本研究。研究共納入符合條件的患者50人,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52.40±3.35歲;普外科16例,泌尿外科12例,婦科8例,骨科8例,五官科6例。
2.研究方法。研究人員經查閱相關資料,集體討論與總結形成訪談提綱,內容包括:請問您現在有什么不舒服的嗎?關于這次手術您有什么比較擔心的嗎?您還想知道哪些信息?以開放式提問的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無引導或暗示性提問。以現象學研究方法為指導,采用深度訪談方法,在患者進入手術室等候期間,預估患者等候時間可充分完成訪談,向患者介紹訪談的目的及過程,告知患者訪談過程將會錄音,但患者信息將以編碼形式記錄,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進行本研究。研究以受訪者的資料重復出現且不在有新的主題為標準。
3.資料的分析。訪談結束后,將錄音整理為書面資料,對資料進行反復閱讀,找出主題并將主題編碼進行總結。
1.主題一:對手術開始時間的告知需求。本次訪談的患者均為第一次手術,可能由于進入陌生的環(huán)境或緊張的原因,大多數患者想知道“我的手術什么時候開始?”或“前面一臺手術什么時候結束?”?;颊叩慕箲]表現為無意識的左顧右盼,重復話語以及不斷提問等行為。在有醫(yī)護人員經過的時候,總是下意識地重復提到,“是不是到我了?”。表明患者內心既存在對手術的期待,也有一些不安和恐懼。
2.主題二:對手術麻醉方式的知曉需求?;颊咦钪饕膿氖鞘中g過程,比較多的是關心“手術過程中我會不會有感覺?”。手術作為一種生理和心理上的應激,所有人在面對即將到來的應激時會有一些想逃避這種傷害的意識。如全麻的手術患者,在得知手術過程將會處于麻醉狀態(tài),處于無意識的狀態(tài),患者會表現出松了一口氣,“不用遭很多罪啦”。另外,患者仍然會擔心,如果麻醉效果不好是否會中間醒過來。對于初次經歷手術的患者,由于沒有經驗,對于麻醉以及麻醉后的感受而特別擔心。
3.主題三:擔心術后疼痛。手術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在身體上留下一個傷口,多數患者會擔心術后傷口疼痛的問題,尤其是自我感覺“手術很大”的患者,既擔心“術后刀口肯定很疼”,也擔心過多使用止痛藥“會不會形成依賴”。而提及術后康復時,則會表示“就算疼也要好好下地鍛煉,早點好起來”。
1.增加患者等候期間的陪伴?;颊哌M入手術室陌生的環(huán)境,即將面臨手術,眾多研究表明,患者術前的焦慮會明顯高于常態(tài)。特別是患者已經身處手術室但仍需要等候,此時更加希望了解手術什么時候可以開始,手術前我還需要做些什么?麻醉過程是怎樣的?此時,護理人員需要增加陪伴患者的時間,有針對性地向患者講解麻醉的方法,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適以及應對的方法[3]。此外,還需要介紹主刀醫(yī)生的??铺亻L,增加患者的安全感,這一點在其他學者的研究中亦有報道[4]?;颊邥幸恍﹩栴},由于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醫(yī)護人員,可能會壓抑自己的需要[5],不愿意表達。此時,護理人員應引導患者表達自己的需求,通過語言溝通,講解手術的過程,幫助患者度過等候時間,解決患者真正的需求,緩解緊張情緒,使手術順利進行。
2.加強術后疼痛的管理與教育。疼痛對任何人都是一種不舒適的體驗,大多數患者術前對術后疼痛的控制及康復有強烈的需求[6]?;颊邔τ谔弁吹年P注除了術中,還有術后的恢復過程。術前,醫(yī)護人員應向患者講解麻醉的過程,降低患者對手術過程疼痛的懼怕,從而降低焦慮情緒。而對術后疼痛的管理同樣重要,完整的疼痛教育應包括:術后正確的使用止痛泵,引導患者及時表達自己對疼痛的感受及術后如何處理康復活動中出現的疼痛。術后疼痛的管理不只是術前對患者告知的內容,應有術后隨訪,觀察并記錄患者疼痛的情況,幫助患者選擇最恰當的疼痛管理方式,促進術后康復。
3.提高護理人員的溝通技巧,有效進行術前教育?;颊咴谑中g室特殊的環(huán)境中,會出現恐懼和焦慮。而護理人員因為工作節(jié)奏快,對患者的術前宣教,不免會出現照本宣科,宣教內容缺乏個體針對性,或對患者的需求及反應不能細致地觀察。因此,應加強溝通的技巧,針對患者個體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宣教。在患者等候期間,留心觀察患者的反應,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減少患者的焦慮。易琛[7]曾研究在手術室教育中使用規(guī)范化指導用語,使患者術前做好心理準備,以減少手術相關并發(fā)癥。除專業(yè)的術前宣教外,應當提供人性化的溝通[8],如問候患者術前的睡眠情況,是否會感覺到冷等等,多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9]安慰患者。在患者有傾訴需求時,應鼓勵患者表述,達到使患者心安的效果。
通過對手術患者術前心理及需求的了解與分析,為術前訪視工作提供素材。在術前等候期間,對患者實施個體化的健康宣教,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提高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減少術后疼痛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促進患者康復。同時,護理管理者應加強對護理人員溝通技巧和溝通能力的培訓,在對患者訪視期間的溝通中獲得更多有效信息。根據患者對疼痛的認知情況及承受能力,提供術后疼痛管理方案,減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滿意度,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