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惠 戴啟江
我是個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卻驚異地發(fā)現(xiàn),小城那古巷密集的一塊地方已夷為平地。昔日那擠擠挨挨的老房宅、古民居已成了碎磚瓦礫,還有數(shù)十處斷墻頹垣。那幾條有著很好聽很書卷氣很古雅名字的小巷將她蒼白破敗的面龐無奈地向著夏日的艷陽。
曾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尋訪、叩問過小巷。這些三、四米寬的小巷,縱橫交錯如網(wǎng)絡(luò),幽靜深邃若清谷。是青磚是黛瓦是粉墻,有黑黑亮亮寫滿滄桑的舊式木排門,有斑駁如枚枚古錢暗綠色的苔蘚,還有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朝代黃了又青、青了又黃卻仍在小院墻頭上在四季風(fēng)雨中搖曳出一派裊娜的城市中已罕見的狗尾巴草。那曾經(jīng)在小院內(nèi)向外探出滿面明媚粉紅的老桃樹呢?那曾經(jīng)吸引著無數(shù)孩子目光,一到夏日就結(jié)滿了橙黃橙黃果兒的大杏樹呢?那排列整齊、紋理清晰有如圖書館書列的小巷墻壁上那密密的小青磚呢?撫摸著它們曾經(jīng)想,若這秦磚漢瓦有記憶的話,怕是會講出若干鮮明詭譎的過往人事,隨便抽出一塊怕也若一冊泛黃的線裝書,寫滿了唐詩宋詞吧!這座小城畢竟是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呢。在有月亮或是沒月亮卻布滿了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進了千百年的歷史,走進了悠悠的歲月。
小時候,住在機關(guān)大院宿舍的我們是多么地欽羨住在這些小巷中的同學(xué)啊,每家有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大樹,我有一個女同學(xué)家中甚至是三進的院落,足夠我們捉迷藏打游擊了。到了端午、七夕、中秋這些節(jié)日,小巷深院就更呈現(xiàn)出她的誘人風(fēng)情:垂在門邊上的是綠綠的苦艾,飄在門楣上的是紅紅的帶穗的喜迎,粽子的清香在風(fēng)中送出老遠,院子里的小方桌上還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紅豆做的眼睛,還有炸得金黃黃的藕餅肥碩碩的老菱……
這一切都成了“曾經(jīng)”,我的眼前是一塊空地,那顯現(xiàn)或是隱藏著小城歷史的磚瓦墻壁盡管破碎,卻帶著兩千多年的記憶緘默不語,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兒正在將哪家大院拆下來的門窗,那雕梁畫棟的木片木條論斤處理。一舊句涌上心頭:斷碣殘碑,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可這兒連半點“漁火”也未曾留下,風(fēng)乍起,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的棲身之所了。還有秋雁春燕。
誠然,時代在前進,日子是向前走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問了幾個人,都說是古巷這塊要進行舊城改造,造成何樣不得而知。
不得而知。海德格爾呼吁的“詩意地棲居”又頑固地盤桓在心頭,想想這么一座始于西漢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小城,曾經(jīng)走過范仲淹、行過施耐庵腳步的古巷,回蕩著唐詩宋詞吟哦聲的這塊土地,都是清一色的鋼筋水泥火柴盒子——小巷樹影婆娑間的月色與陽臺上那一覽無余的月光畢竟有著不一樣的質(zhì)感。沒有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之類的意境,即使都是三星、四星級的賓館,活著也少了許多的韻味。
現(xiàn)代華麗是美,古樸典雅也是美。改造與發(fā)展是為了讓人們過上更好的日子,然而,好日子又不該僅僅是物質(zhì)享受復(fù)制式的進步,從一定意義上講精神和文化在人類歷史進步的長河中更為重要。我是那么衷心地期盼著古典與新潮在我熱愛的這塊土地上的融合,期盼著歷史和人文有機地嬗遞與鏈接——哪怕是留一條秦磚漢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韻味的住宅,這方面不乏成功的范例。讓古巷的清麗月色與廣場的七彩霓虹高樓的泛光燈交相輝映,讓五千年文明古國文化的芳香在我們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飄逸,讓生活在電腦網(wǎng)絡(luò)、信息高速公路上忙碌的人們?nèi)匀豢梢钥匆娦强赵律牭酱河甑匿罏r嗅得冬雪的甘甜。擁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感受歷史、傳統(tǒng)和古典的優(yōu)美,才能在享有現(xiàn)代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在精神的家園中“詩意地棲居”。
(選自《時文選粹》)
【點 評】
不自覺地想起了木心的《從前慢》:“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jié){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人?!蔽覀兓叵肫疬^去的時候,不自覺地,微笑就會掛在嘴邊,喜悅就會跑到了眉梢去?!斑^去”仿佛也鍍上了一層金黃的面紗,里面像是窈窕的姑娘,等待著你去揭開那嫵媚的一笑。是啊,相比較今天快速奔跑、忙亂不堪而又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而言,“過去”,本身就意味著一種古典。那些煙雨小巷,紅磚黛瓦;那些低矮的城墻,溫暖的角落;有年代感的小道,布滿星星的黑夜,一下子都填滿了你對古典詩意最美好的想象和懷念。生命里,有過這些歲月經(jīng)歷的人,一定都不會忘記,那沉淀在生活里的詩意和美好,于是回想起來不自覺地在回憶中又為她美化了一番,以至于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面,再怎樣舒適的生活也比不上過往歲月里面那如畫一般的歲月靜好。
我更同意作者說的,“時代在前進,日子總要向前走?!奔幢氵^去美如畫,可人不能總對著一副畫出神,走不到今天的世界里。我們要看到小巷的樹影婆娑,也要看到小巷的泥濘昏暗;我們看到秦磚漢瓦,也看到歷史留下的斑駁蒼茫;我們看到幾千年歷史小城的雍容典雅,也要看到今天它也有諸多的生活不便。因此,真正的明白詩意是一種精神世界里面的滿足和從容,才可以應(yīng)對變化莫測的世界,去找到一種生命的平衡。
現(xiàn)代有現(xiàn)代的美好,古典也有古典的魅力,為什么兩種美不能夠交融呢?為什么一定要厚此薄彼呢?我聽過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中國古典的美,美在包容大氣,簡樸卻獨有韻味?!崩舷壬徽J為是理性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代表人物,內(nèi)心卻一直鐘情于婉約精麗的江南園林,念念不忘在現(xiàn)代建筑設(shè)計中融入江南風(fēng)韻。他一生的作品都在踐行著古典和現(xiàn)代融合的理念。梁思成先生曾經(jīng)把當(dāng)代中國建筑創(chuàng)作的價值取向劃分為“中而新、西而新、中而古、西而古”四個層次,以“中而新”——“既有中國精神又有現(xiàn)代感”為最高明。王澍先生也說,“我喜歡古典,可我也喜歡古典中涌動的青春,青春哪兒來?來自于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币虼耍绻覀儾皇峭A粲趯^去一味的緬懷而以更積極寬容的心胸,銜接過去與現(xiàn)在,融合現(xiàn)在與未來,那么我們可以看到,煙雨的江南流淌著生命里青春的氣息,樓閣華宇呈現(xiàn)著歷史的笑顏,古典也可以和今天的世界交融出一曲美妙的奏響曲。
我更相信我們緬懷的是過去的生命狀態(tài),是清純而簡樸的審美風(fēng)格,是不被這個世界的渾濁所污染、立身于世的一種寧靜致遠的心態(tài)。
蔣勛老師說,“美是回來做自己”,但他還有下一句,“須是歷盡千帆后”。
[作者通聯(lián):江蘇無錫輔仁高級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