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蓮
摘 要: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傳遞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古詩詞作品作為依托將人文精神的內涵,作為教育的核心內容傳授給學生。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活動要融入更多現(xiàn)代化的元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古詩文的含義,并且要主動采用互動的方式,有效地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學習中的獲得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語文教學
古詩文教學在我國小學語文整個教學體系中佔有一定的位置,古詩文作品乘載著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因此,古詩文教學不僅是讓學生了解古詩文具備哪些特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熏陶。不過,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進行古詩文教學的時候,方式比較單一,大多讓學生讀讀背背,學生感到有較大的壓力,因此,對古詩文作品本身興趣不高,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調節(jié)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讓學生有興趣,他們才能從課堂內的古詩文學習主動地進行拓展式的課外學習,燃起心中對于古詩文作品的熱愛之情。采用創(chuàng)新活動,形象活潑的方式來進行古詩文的教學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被輕松的吸引過來,他們的興趣會更加濃厚。筆者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根據(jù)以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提出的一些有效的應對方式開展了教學的實踐,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制定了一些教學策略,希望能夠運用到實際的小學語文古詩學習的課堂中,讓學生喜歡古詩,從而喜歡語文,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一、開展古詩文朗誦比賽,調動學生古詩文學習的積極性
古詩文朗誦比賽在很多學校都會開展,這種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過十分的熱情,而且通過充分的準備學生對于古詩文作品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朗誦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準確深入的把握古詩文文字所傳遞出來的內涵,所以學生們?yōu)榱烁玫谋憩F(xiàn)自己展示個人的魅力,對于古詩文作品會有更加系統(tǒng)深刻的學習。所以,為了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在好勝心的陪伴之下,小學生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研究學習故事文作品。除了學校之類組織的大型的朗誦比賽,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小型的分組比賽,充分地激發(fā)學生們古詩文朗誦的熱情。比賽的形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希望自己能夠脫穎而出,能夠得到積極的評價。在準備比賽以及進行自我展示的過程中,學生們也逐漸的體會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各種比賽形式也要穿插在合作形式當中,有合作有競賽學生的人格品質才能更加健全的形成。否則學生可能過于狹隘,不懂得分享,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造各種古詩文學習的形式,讓學生的人格品質能夠從中得到鍛煉和塑造。
二、通過分析古詩文的題目,了解背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朗讀背誦對于學生來說,一般都不是問題,正所謂熟能生巧讀的遍數(shù)多了,學生自然也就能夠記住。但是,如果說到準確的理解故事文作品的內涵的話,很多學生容易遇到困難,那么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從題目以及背景的呈現(xiàn)入手,讓學生先通過題目大致的推測,這篇作品會表達什么樣的主題。通過給學生介紹背景知識,也能夠輔助學生去理解作品本身的深刻含義。因此,正是由于歷史背景條件的不同,生活經歷的不同不是文,作者與學生之間會存在理解上的溝壑,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主題以及為學生補充背景知識,正是為了填補這樣的溝壑,從而讓學生們做得順利的解讀,從古詩文的學習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在給學生補充背景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一些非常直觀的手段,從一些紀錄片甚至影視作品當中截取畫面和人物的形象,這些都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到古詩文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注意平時的積累,注意創(chuàng)新的應用這些素材,從而讓古詩文的學習過程給學生采取更加高效滿意的體驗。
三、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古詩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作用
學習是一個不變的主題,而教師要保持終身學習的意識和狀態(tài),能夠把學習新的信息技術手段,為小學生古詩文的學習創(chuàng)設更加豐富的環(huán)境條件。多媒體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出生動的畫面,增強古詩文內容的情境感染力,以更有效地熏陶學生的情操。比如在小學語文《絕句》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相關的畫面,畫面里有江水、山、春風、花草、泥土、沙子、燕子、鴛鴦等等,讓學生沉浸在大自然的春日美麗風光之中,并結合古詩文內容來理解其中的意境,以提高學生的古詩文理解能力?,F(xiàn)在信息技術手段的發(fā)展速度非常快,為教育教學領域提供了很多的選擇。而在古詩文的教學活動中,直觀形象生動是我們教學中需要實現(xiàn)的效果。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小學語文教師系統(tǒng)掌握相關教學軟件的運用方法,能夠把教學的需要與古詩文的自身特點融合在一起。不僅要讓學生們建立起來古詩文學習的興趣,而且從準確理解到情感上的渲染,讓學生在文化精神內涵上也能夠得到有效的熏陶和培育。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給教師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在日常的工作之余,教師可以通過積累這些素材,為創(chuàng)新的運用到教學中做充分的準備。只有心中有古詩文的教學,有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標,才能在這些目標的指導之下,積極地開展這些工作。所以,這是一個不斷積累提高的系統(tǒng)化的過程,扎實推進教學改革,提高古詩文教學的效果,也是小學語文教師要為之奮斗努力的方向。
創(chuàng)新是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了一個目標,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果。為了有效地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古詩文教學存在的各種不足,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打破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限制,采取創(chuàng)新有效的方式,組織古詩文教學,要充分的調動學生古詩文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古詩文的學習提供各種有效地契機,讓學生能夠從故事文的學習中,感受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和魅力,能夠主動的學習和擁抱這些優(yōu)秀的價值精髓,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社會適應社會。
參考文獻:
[1]李志玲.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