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娟
摘? 要:語言是人類在長久的歷史發(fā)展中自創(chuàng)、并逐步完善的一種具有社會契約性質的交流工具,因而需要人在初始成長階段的自主學習與建構,以在意識腦海中形成可用于自由調動以交流的語言系統(tǒng)。即語言系統(tǒng)的形成是語言學習的目的,相應的,語言建構便當為語言學習的起點與方向?;诖耍疚谋憔汀靶W語文基于語言建構的識字教學策略”話題做出分立:重復朗讀與書寫結合以識字、舊知調動與新授結合以組詞、簡單與復雜語句結合以造句此三大方面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建構;識字教學
漢字是漢語的基本構成單位與基本建筑元素,只可表達字面表層的意義而鮮具有能夠契合特定語境傳遞信息的功能,也即其必得依照漢語的語法結構,與其余漢字根據(jù)所欲表達的意義組詞、成句,才真正構成一門語言,相應地,學生唯有具備此能力,其才真正能夠應用語言、進行自我表達與通過表達理解他人。所以,在小學階段的識字教育階段,并不能教學生單純地識字,而當基于“字——詞——句”此語言建構的程序邏輯。
1.識字——重復朗讀與書寫結合
獨個的漢字作為漢語的基本構成元素而當為以語言建構為基點的識字教學所需關注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在此,教師大多只是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按照正確的筆畫順序進行示范書寫,并伴以對其對應音節(jié)的引領朗讀。這皆無可置疑地具有促進學生漢字認讀的作用,但在認讀之外,或者以加深認讀效果為目的,而亦當增添學生同步書寫的部分,以促進其在說與寫層面的全面性語言建構。
例如:在以《大青樹下的小學》一文為依托的識字教學中,我先讓同學們集中注意力去觀摩我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書寫“晨”、“球”等字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得注意每個漢字的書寫筆畫和順序與間架結構等。在此之后,我則去重復地領讀此些字的讀音,以初步促進同學們對漢字之形、之音的記憶。繼之而后,我則讓同學們去伴隨著我對此些漢字筆畫的提示進行自主書寫練習與朗讀。如針對“?!弊?,按照筆畫順序,我念道:“撇、豎、點、橫、豎、橫折、橫......”,同學們則按照我所念的筆畫順序、仿照著課本上的成形字進行書寫,寫完之后,我則又分解讀音道:“t ing ting,二聲停”,以讓同學們進行再次跟讀。如此,同學們的漢字書寫與口語表達能力皆會依托其本就處于開發(fā)期的大腦語言中樞功能得到有力的提升,而為之后基于語言建構的組詞和造句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2.組詞——舊知調動與新授結合
在語言建構基點上,即在讓學生逐步學會依托語境進行恰適性意義表達的目的之上,繼獨個的漢字認讀之后,則便當是組詞的環(huán)節(jié),詞語相較于獨個的漢字而言更接近對語言之信息傳遞之功能的實現(xiàn)。但在此,教師大多只調用學生已有的相關詞語儲備,而鮮增添新的陌生化詞語,這確乎可易化教學難度,但卻亦不利于學生詞語廣度的擴展與水平的突破,進而不利于語言建構。因此,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當遵循舊知調動與新授的結合原則。
例如:在以《花的學?!芬晃臑橐劳械淖R字教學中,針對“落”一字,繼上述環(huán)節(jié)的在朗讀與書寫結合下的識字教學之后的組詞環(huán)節(jié)中,我則先讓同學們說出除卻此文中對“落下”一詞的運用之外的其他包含此字的詞語。依憑其以往的識字與表達經(jīng)驗,其則說道:“落葉”、“落花”、“落伍”、“落地”、“落日”等。在此,如若止步于此,同學們的詞匯量、詞語思維和語言水平皆將局限在其自身固有的水平范疇內而鮮能得到較大的突破。所以,我便補充道:“墮落”、“落魄”、“零落”、“落寞”等對其而言可能較為復雜的詞語,并對其分別解釋了每個詞語的意思。在最后,為讓同學們對與“落”字結合的詞語有一個整體性的意義情感色彩感知,我則整合了上述各個詞語的意思,并引導同學們從中提煉出“往下降及其引申義如‘衰敗、‘失落”等的意義來,而促進其在掌握此的基礎上能夠對關于“落”的詞語有更靈活、恰切的利用。
3.造句——簡單與復雜語句結合
繼“組詞”之后,在語言建構基點上,則便是造句的環(huán)節(jié),因為句子是表達完整意義的最普遍單位,造句的方式則能夠鍛煉學生切實進行在語境中運用語言以傳遞信息與思想情感的能力。但在此環(huán)節(jié),基于小學生還尚薄弱的語言能力,教師大多會引入較為簡單的語句,但這卻亦具有局限性,而當亦恰當?shù)匾胍欢康膹碗s語句,以使學生初步地接觸和了解到漢語語言建構的諸多可能性,同時潛移默化提升其自主語言建構的能力。
例如:在以《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為依托的識字教學中,在針對“泥”字的教學過程里,我則讓同學們自己選一個詞語,進行自主造句。如圍繞“泥土”一詞,一位同學造句道:“我很懷念家鄉(xiāng)的泥土小路?!绷硪晃煌瑢W說道:“我很喜歡玩水泥。”對此,我皆予以了肯定,但我們可以明確地注意到同學們目前的詞語運用習慣和水平尚處在模式化的“我......”的程度,而需要將此打破和擴展。基于此,我便加入到了造句的行列,說道:“雨后的泥土散發(fā)著混合青草味的芬芳與清香,令人心曠神怡?!钡珵榱吮WC同學們能夠對此進行有效的吸收,我則又對其做了結構的劃分與對每部分的意義解剖,以使其在明晰語句意義的基礎上更深刻地領悟漢語語言的運用方式,從而形成能夠根據(jù)所欲表達的意義自如地進行語言嵌套的能力。
總之,語言教育的目的在:使學生具有自如地運用語言工具以傳遞信息、表達思想與情感的能力,而這需要學生對字、詞、句此語言單位與對其下具備內容的全面掌握,這便是本文按照字——詞——句的順序進行識字教學理念的由來。
參考文獻
[1]? 顏麗榮.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127-128.
[2]? 生香.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誤區(qū)與對策[J].青海教育,2019(Z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