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艷葉
摘? 要:感恩是一種文明,是一種傳統(tǒng)美德。有了感恩之心,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當下,學生的感恩現(xiàn)狀并不樂觀,甚至令人擔憂,尤其是小學生,小學階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步階段,一些行為習慣就是這個階段養(yǎng)成的,這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關鍵詞:感恩教育;小學生;學科教學;傳統(tǒng)美德
一、小學感恩教育的意義
(一)感恩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認真對待學習和生活。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與培養(yǎng),可以喚醒他們的感恩意識,樹立感恩情懷,懷有感激之心去對待給予自己關懷和幫助過自己的人。學會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自然,愛社會,使學生的感恩情懷內化為良好的品德,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生活的概念很廣泛,學習只不過是生活中一部分。生活需要我們去認真對待,這種思想需要從小進行培養(yǎng),正確的對待生活能夠隨著時間的發(fā)展使學生的心智慢慢成熟,對學生的人生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目前學校感恩教育的現(xiàn)狀
(一)由于當前學校升學的激烈競爭和家長認識上的偏差,造成學校和家長重"智"輕"德"。目前,一些學校和家長認為感恩教育是小事,以學習成績和學習分數(shù)來代替感恩教育,致使很多學生連最起碼的感恩都不懂。
(二)在具體的德育實施的過程中,往往是在理想性的道德發(fā)展方面的要求多,而行為養(yǎng)成強調得少??辗旱拇蟮览碇v得多,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講得少;道德知識傳授多,行為訓練少。
(三)學校只重視學校范圍內的感恩教育,而忽視家庭和社會的感恩教育。沒有將感恩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中去,使得一些學生在家庭、社會中的感恩行為表現(xiàn)欠佳,校內校外判若兩人。
三、小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方面。感恩父母的行為較缺失也是由于大部分學生從小嬌生慣養(yǎng),受到過多的呵護和關愛,造成了孩子依賴心太強,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認為父母的付出都是天經(jīng)地義的,從不會有任何感激之情。因此,造成了許多青少年身上出現(xiàn)了教育問題和心理問題,如缺乏對他人的尊重與理解,缺乏對父母的孝順,對別人呈現(xiàn)得較為冷漠。反而認為所有的人對自已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
(二)學校方面。有些教師因為平時忽視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學生的叛逆心理就會凸顯。長期以往學校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老師表現(xiàn)出不尊重的行為。學校應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主要場所,一旦學校沒有給予學生感恩教育足夠的重視,過度關注個體的學習成績,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書本知識中,道德教育缺乏時效性,那么,學生感恩意識將會嚴重缺失。
(三)社會方面。教育與社會是緊密相連的、相互影響的。道德品質的教育離不開社會大環(huán)境的支持與協(xié)助。因此,小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社會大環(huán)境也要負有一定的責任。感恩教育是一個關系社會和諧的系統(tǒng)工程,各方面應攜手全力支持構建德育環(huán)境,讓感恩教育走進每一個人的生活,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心坎里。
四、小學感恩教育的實施方案
(一)明確何為感恩、為何感恩。首先讓學生理解感恩的含義。感恩,《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簡單講,感恩就是知恩報恩的意思,我們所食用的糧食、使用的物品、住的房屋、代步的車輛,都需要人來生產提供。設想世界只有你自己,怎么能生存?所以,人是要感恩的。其次,了解一下感恩節(jié),感恩節(jié):感恩節(jié)是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的節(jié)日,由美國人民獨創(chuàng),原意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在美國,自1941年起,感恩節(jié)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并從這一天起將休假兩天;而加拿大與美國的感恩節(jié)時間不同,10月第二個星期一。像中國的春節(jié)一樣,在這一天,成千上萬的人們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并且在感恩節(jié)這一天,做一、兩件有意義事情……。我們知道了感恩節(jié)的來由,便能更好地理解感恩,踐行感恩。
(二)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不言而喻,感恩教育自古以來就被重視?,F(xiàn)今社會也是一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愛媽媽,才能愛祖國?!比绻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又怎么可能愛老師、愛同學、愛社會?教育小學生報答父母之恩,可從下面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yǎng)成獨立的好習慣,讓父母省心;在雙休日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掃地、疊被、洗碗、拖地板、燒飯、做菜等;自覺完成作業(yè),努力學習,不讓父母操心。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給父母過節(jié),向父母說一聲謝謝,道一聲辛苦了,或為父母送上自己親手制作的小禮物等等。
(三)感謝教師的培育之恩。教師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教師們春風化雨式的教育能解開小學生在成長路上的心結,因此,學生要學會對自己的老師感恩,因為老師教給了我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是我們人生路上的領路人。
(四)感謝他人的幫助之恩。同學是孩子們心中最純最真的朋友,這是因為同學不僅在每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著自己度過了十多個春夏秋冬,更是自己生活和學習中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相互安慰的好伙伴。朝夕相處,心有感激,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感謝同學,學會表達對同學的感謝之情。
五、參與感恩活動,體驗感恩情感
(一)、結合教材,體驗感恩情感。可講些關于感恩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如: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魯迅的“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還有盧梭的“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這些詩句讓我們知道:在很久以前,感恩就深入了人心。同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吃水不忘挖井人”等。
(二)以學校少先隊為龍頭,以課堂、校園為主要陣地,以班主任、家長為主力軍,開展系列教育活動。例如,到了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就讓學生自己去查找資料,了解母親節(jié)和父親節(jié)的由來。更加深入地懂得父母的辛苦以及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慶祝三月八日婦女節(jié)時,開展“感謝媽媽”的活動,給媽媽送上一句溫馨的話,一杯帶有真情的熱茶,一張自制的賀卡。體會母親的偉大與艱辛。九月十日教師節(jié),進行“感恩老師”的主題班會活動,懂得“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古訓等等。
(三)抓感恩教育一要有針對性,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逐步展開。要注意持久性,堅持長期抓、抓長期,并與學校禮儀教育等結合起來,使感恩教育成為學校的常規(guī)教育。
六、感恩教育的方法要結合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
感恩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聯(lián)動。感恩教育成效如何,一方面有賴于良好的社會風氣,另一方面更需要學校通過相關課程,借助豐富的社會生活案例辨析以及社會生活的實踐體驗,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學會發(fā)現(xiàn)人間真情,知恩、報恩。通過感恩活動,培養(yǎng)學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從而喚醒學生對他人的愛心,學會重視、尊重和感激別人對自己的付出。感恩教育對小學生來說,絕對不是簡單地講求回報,它更在于建立一種責任,是要使小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為社會的一員應該承擔的義務?!案卸鳌辈粌H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xiàn),永懷感恩之心,才能從各個方面獲得更大的情感回報。
參考文獻
[1]? 郝振君、蘇亮亮.小學生感恩教育研究綜述[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8)
[2]? 邵珠玲.感恩教育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J].現(xiàn)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