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德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已經(jīng)完全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如翻轉課堂,微課等,都已經(jīng)成為當前課程教學中重要的輔助教學手段。其中,微課教學是當代比較普及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內(nèi)容簡短,時間短,能夠有效突出課程的教學重點。此次論文主要探討的是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教學--淺談初中地理微課制作。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地理;微課;制作
地理是一門自然學科,也是一門社會學科,其內(nèi)容繁雜,涉及領域較廣。一般初中地理課程主要包含三個版塊,即自然,人文,區(qū)域等,其教學難度大。在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多以口述的方式,闡述相關的地理知識,使得課堂教學效果較差。而微課教學的制作的運用,則能夠合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一些地理區(qū)域的知識用三維動態(tài)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使得學生能夠更為形象直觀的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
一、微課的制作步驟闡述
微課的制作步驟主要包含以下幾步:第一,明確微課的教學主題。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要想合理運用微課教學,進行微課制作。首先,第一步,就應當明確微課教學主題。它需要教師全面剖析教材內(nèi)容,明確各個小知識點,并注意掌握章節(jié)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然后,構建基本的教學主題框架,為后期的教學視頻錄制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二,進行微課設計。根據(jù)第一步的主題,教師能夠從多個方面,合理篩選微課視頻制作的具體內(nèi)容,如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選擇微課視頻的制作內(nèi)容,或者從教學重點和難點出發(fā),制作微課視頻等。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設計的內(nèi)容必須要形象直觀,突出教材中某一個知識點。第三,進行微課制作,它是微課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在制作過程中,應當注意畫面應當清晰,具有趣味,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教學--初中微課制作
1.制作地理基本技能運用的微課
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在微課制作中,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結合課堂教學內(nèi)容,有效制作微課。首先,教師需要認清地圖是地理課程教學中的核心,也被稱之為地理教學的第二種語言方式。因此,在地理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讀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決定學生是否能夠有效理解和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根據(jù)《初中地理課程改革的標準》中指出:地理課程教學應當引導學生理解與生活與周邊環(huán)境相關的地理知識,促使學生逐漸掌握和具備基本的生存知識與技能。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地圖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能夠懂得讀圖,并學會運用地圖。比如,針對地圖方向的分辯教學中,教師能夠根據(jù)分辯方向,位置與方法合理制作微課視頻,使學生能夠通過觀看微課視頻懂得如何運用方位圖,了解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基本方向,對地圖位置進行有效辨認。然后,再在視頻中聯(lián)系一些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運用動態(tài)的標記方式,讓學生從中了解到經(jīng)緯網(wǎng)中辨認方向的基本方法。
2.制作課堂拓展知識的微課
在以往地理課程教學中,教學知識層面僅僅停留在課堂之上,而課下多以練習為主,所以,導致課堂教學知識十分局限,缺乏拓展性和延伸性。而地理課程是一門延伸性較強的學科,地理教材中僅僅包含了地理學科領域中的某一部分知識,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延伸,則導致學生所接受和掌握的地理知識也是不完整的。而微課教學的制作與應用,則可以有效彌補這一點。比如,在“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教學中,教師能夠提前收集相關的信息資料,如中國有哪些高原,平原,山脈,盆地,丘陵等,并將這些內(nèi)容,搭配教學內(nèi)容錄制成微課,向學生展示中國不同區(qū)域的地形,錄制一些視頻,并將其制作成微課,向學生展示不同區(qū)域地形可能遭受的自然災害有哪些情況,以及這些區(qū)域所在的氣候有什么特點?等等,如讓學生分析一下常見的地質災害,像泥石流,滑坡,崩塌和洪水等會在哪些區(qū)域發(fā)生比較普遍,為什么?等,以此拓展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面,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為深入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
3.制作專題的微課
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除了前期知識的學習,是重點的教學任務之外,后期的復習與鞏固也是課程教學的難點任務。為此,教師能夠針對這一階段,進行微課的制作,如根據(jù)單元章節(jié)的教學主題,制作專題微課,即地球與地圖,陸地和海洋,天氣與氣候等,然后,將其進行細分,設置成若干個小標題,如“地球和地圖”中,劃分為“地球和地球儀”,“地球的運動”,“地圖的閱讀”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有序的進行相關地理知識的復習,以此讓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從而更好的理解和記憶相關的地理知識。
4.制作思維導圖的微課
地理學科的知識較多,內(nèi)容繁雜,且每一個知識點之間相互聯(lián)系。所以,在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除了完成基礎的教學任務之外,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將這些零散的地理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建立出完善的地理知識框架和體系,以此為后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思維導圖則是可以將分散的知識整合化,并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的一種教學方式。為此,教師能夠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微課制作,將教材中的文字與圖畫以動態(tài)結合的畫面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微課思維導圖的方式,更加清楚整個地理教材的知識結構,從而有效理清學生的學習思緒,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鞏固相關的地理知識。比如,在“亞洲”教學中,教師能夠將亞洲的地理位置,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等,以文字與圖片,聲音,視頻等搭配的方式,邊解說邊展示,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如自然環(huán)境,教師能夠展示地形與河流,氣候等方面的視頻,然后,以文字融入其中,邊播放邊講解,以此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相關的地理知識。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jù)微課視頻時間短,針對性強等方面的特點,結合課程教學內(nèi)容,合理制作微課視頻,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以此有效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孫凡勇.微課在初中地理課堂上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7):138-139.
[2]? 于曉香.初中地理微課教學設計及應用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7):12.
[3]? 王妍,張金瑞.利用微課資源強化初中地理教學效果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5):187+189.
[4]? 王妍,張金瑞.利用微課資源強化初中地理教學效果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0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