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豪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fā)展什么”這個重大政治問題,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衰成敗。
1945年7月4日,黃炎培等到延安考察,他談到“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稱歷朝歷代都沒有能跳出興亡周期率。毛澤東主席表示:“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边@場關于“歷史周期率”的談話,就是黨史國史上著名的“延安窯洞對話”。
以制度治黨治國,這是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不懈探索的重大課題。
我們黨從建黨之初只有幾十名黨員的小黨,發(fā)展壯大到擁有9000多萬黨員、在全世界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執(zhí)政70年并將長期執(zhí)政的世界第一大執(zhí)政黨,靠的就是理論和信仰的堅定性,靠的就是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形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yōu)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通過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改革創(chuàng)新、開拓前行,不斷邁向“中國之治”更高境界。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大戰(zhàn)略部署。這是黨的歷史上首次用一次中央全會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fā)展什么”這個重大政治問題。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黨的治國理政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從初步確立到逐步完善、從探索前進到更加成熟定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tǒng)、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敝袊厣鐣髁x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立人民民主專政為新中國國體,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新中國政體,還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內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作為新中國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確立。這次會議通過了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對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出了更為完備的規(guī)定,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等國家基本政治制度寫進根本大法。
1956年,隨著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所規(guī)定的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我們黨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制度建設的成功經驗,大力推進新中國的制度建設。
2019 年10 月28 日至31 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們黨創(chuàng)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也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歷史新征程。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對制度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日益得到堅持和鞏固、完善和發(fā)展,黨帶領人民積極推進黨的領導體制和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tài)文明體制、軍事體制等方面的改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制度建設擺到治國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強調“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fā)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重大命題,將“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加快了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的步伐。
黨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zhàn)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的目標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分別就修改憲法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出決策部署,在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上進行了新的突破。
“中國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就是因為中國政府學會了傾聽中國人民的心聲。中國建立發(fā)展了各類機制,來傾聽人民的心聲,與人民溝通?!眹H知名學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馬凱碩說。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fā)展什么”這個重大政治問題,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衰成敗。
“只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yǎng)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發(fā)人深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曉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決定是對這個總目標的深化和展開,同時又作出許多新的部署和安排,最突出的有三點:
一是突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突出黨的領導制度在國家治理體系當中的統(tǒng)攝性地位;二是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凝練概括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13個方面顯著優(yōu)勢,這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兩大奇跡”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所在,也是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所在;三是體現強烈的問題導向和鮮明的實踐特色,既闡明必須牢牢堅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則,又部署推進制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
中國之治,正在為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社會安寧、國家統(tǒng)一提供著有力保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豪邁宣示的,“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9年10月發(fā)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19年全球增長預計將達到3%,為2008年以來最低水平;報告預測2020年發(fā)達經濟體增速為1.67%,創(chuàng)下2013年歐債危機以來的新低。
而在世界的東方,中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2%、消費增長貢獻率超六成、全年新增就業(yè)目標基本完成,經濟突顯強大的韌性。不久前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世界500強和行業(yè)龍頭企業(yè)參展數量超過250家,國內外采購商和專業(yè)觀眾有望超過50萬人,境外采購商由去年3600人左右增至7000多人……
這生動說明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巨大實力和旺盛活力。正是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形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yōu)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從而創(chuàng)造了風景獨好的經濟發(fā)展奇跡。
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江金權表示,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一次系統(tǒng)描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譜”,由13個部分組成,其中黨的領導制度是國家的根本領導制度,統(tǒng)領和貫穿其他12個方面制度。
江金權介紹,全會著眼于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提出6方面要求:一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二是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各項制度;三是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四是健全為人民執(zhí)政、靠人民執(zhí)政各項制度;五是健全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六是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斑@6個方面制度是構成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基本要素,必須全面建設好、始終堅持好、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好?!?h3>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黨和國家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根本保障。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戰(zhàn)略性的重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征程,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前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p>
“后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wěn)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wěn)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p>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擘畫了“中國之治”的戰(zhàn)略宏圖,規(guī)劃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間表”。
2019年12月16日,“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波蘭前副總理格熱戈日·科沃德科表示,面對此起彼伏的全球性挑戰(zhàn),中國正通過倡導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理念,堅定支持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各國提供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yōu)越性,是一套在改革開放中不斷自我完善、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yōu)越性的制度體系,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充分吸收借鑒人類制度文明的有益成果。
“中國有能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現代化國家,我相信中國可以做到這一點。” 在英國學者馬丁·雅克看來,中國正在用一種全新方式去思考自己和世界的關系,中國能夠在全球治理方面給世界帶來新的經驗和啟示。
1957年,新中國的締造者言語諄諄:“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還不完全鞏固。”
1992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高瞻遠矚:“恐怕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p>
2019年,新時代的領航人莊嚴宣示:“我們已經走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功之路,只要我們沿著這條道路繼續(xù)前進,就一定能夠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p>
開創(chuàng)“中國之治”新境界,藍圖正徐徐展開。
(參考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