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劉燕
【教學目標】
1.認識“蓄、迫”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寧、要”。
2.能說清楚梅蘭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絕為日本人演戲,并串聯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1.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梅蘭芳蓄須的故事。(讀課題,找題眼。)
2.梅蘭芳為什么要蓄須呢?
【設計意圖:緊扣課題,直切內核問題,讓學生直面梅蘭芳蓄須的原因?!?/p>
一、概括說,梳理拒演的各種辦法
任務單一:
默讀課文,想想梅蘭芳用了哪些辦法拒絕為日本人演戲?可以圈畫文中的關鍵詞概括。
1.自主學習、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點撥糾偏。
(1)預設:藏身租界? ?避居香港? ?蓄須明志? ?賣房度日? ?裝病保節(jié)
(2)標題的順序可以調整嗎?(梅蘭芳在與日本人周旋期間,遇到的困難和危險在不斷地升級、加劇。)
【設計意圖:本文的閱讀訓練點是將本單元前幾課學得的方法,遷移運用到本課的閱讀實踐中。讓學生默讀勾畫,自主篩選重要信息,學生可以整理歸納出梅蘭芳拒演的辦法。更為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理解這些事件的內在關系,才能在表述主要內容時更加清晰、明確?!?/p>
二、想象讀,感悟堅定的民族氣節(jié)
任務單二:
默讀課文第3~7自然段,結合關鍵詞語想象在拒絕為日本人演戲的過程中梅蘭芳經歷了哪些困難和危險,并在文中批注自己的感受。
1.自主學習,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指導朗讀。
3.理解梅蘭芳隨時隨地被騷擾,虛度生命。
梅蘭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頓,直面戰(zhàn)爭的危險,但他難以抵抗來自侵略者隨時隨地的騷擾。拒絕的借口都用盡了,梅蘭芳最后只能蓄須明志,以表達自己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抗議,表明不給侵略者演戲的決心。
(1)想象練說:日本侵略者會怎么騷擾他呢?
(2)梅蘭芳蓄須后,他的兒子很奇怪,問他:“你為什么不把胡子剃掉呢?”如果你是梅蘭芳,怎么回答?
(3)出示:對于一個視舞臺為生活、視藝術為生命的人來說,不能演出,不能創(chuàng)作,無異于虛度生命。
相機引讀:梅蘭芳有戲不演,寧可——(出示句段)深居簡出,不再演戲。
寧可——在寓所悄悄地細聲吟唱。
寧可——不演出、不創(chuàng)作,虛度生命。
寧可——蓄須。
……
(板書:寧可……也不……)
4.理解生活困頓,賣房度日。
但是,無論戲園子老板開出的條件多么優(yōu)厚,梅
蘭芳全部拒絕了。他寧可賣房度日,也決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下登臺演出。
(1)生活困頓,在當時,有解決的辦法嗎?
(2)內心獨白:我寧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決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讀:梅蘭芳有錢不賺,寧可賣房度日,也決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下登臺演出。
(板書:寧可……決不……)
5.理解險丟性命。
梅蘭芳找到一位當醫(yī)生的好朋友,說明了自己的危險處境,請朋友設法讓他生一場“大病”,以擺脫日本人。
日本軍醫(yī)闖進梅蘭芳的家,看見他蓋著棉被躺在床上,床邊桌子上放著很多藥。軍醫(yī)用手摸了摸梅蘭芳的額頭,滾燙滾燙的,看不出破綻,只好認定梅蘭芳得了重病,不能登臺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終沒有實現,梅蘭芳為此差點兒丟了性命。
事前,梅蘭芳有沒有料到這樣的結果?
一次,日本侵略軍要慶祝“大東亞圣戰(zhàn)”,要求他必須上臺演出。梅蘭芳斬釘截鐵地說:“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參加,這樣的慶祝會當然更不會去了。”
6.理解“斬釘截鐵”。
練說:我寧可_________________,也決不?_________________。(板書)
為了拒絕給日本人演戲,梅蘭芳用盡了借口,寧可蓄須,寧可賣房,甚至不惜丟了性命??梢姏Q心之大,意志之堅定!
可為什么當抗日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消息傳來時,梅蘭芳當即剃了胡須,高興地向大家宣布:“勝利了,我該登臺演出了!”(辨析“該”與“不該”)
用一句話概括你對梅蘭芳的認識——閱讀最后一小節(jié)。
梅蘭芳有戲不演、有錢不賺,寧可忍受生活的困頓,寧可傷害自己的身體,也堅決不給日本人演戲。這就是拳拳愛國心,這就是民族氣節(jié)?。ò鍟好褡鍤夤?jié))
豐子愷評價:茫茫青史,為了愛國而摔破飯碗的“優(yōu)伶”,有幾人歟?
(齊讀:作為藝術家,梅蘭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藝術讓人喜愛,他的民族氣節(jié)更令人敬佩?。?/p>
【設計意圖:揣摩、品味、感悟語言是閱讀的根本,引導學生再讀、批注、交流,更深地走入文本、走近人物。一組層層遞進的關聯詞,“寧可……也不……”“寧可……決不……”“寧可……也決不……”,一次次的內心獨白,不僅略去了煩瑣分析,體現了略讀課文教學的重點,更觀照了學生的表達,感悟到人物的意志堅定、氣節(jié)的高尚!】
三、鏈接《難忘的一課》
1.簡要說說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2.為什么這一課令人難忘:濃濃的愛國心、家國情。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設計意圖:勾連“閱讀鏈接”,在拓展訓練中進一步鞏固方法,提升閱讀能力,使核心素養(yǎng)真正落地生根?!?/p>
四、結語
梅蘭芳暫離舞臺,是為了更快地回到舞臺,更久地留在舞臺!作為中國人,中國的藝術家,他深知,就該有堅定的民族氣節(jié),不吃日本人的飯,不賺日本人的錢。這樣的人,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大家課后找找資料,讀讀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的民族氣節(jié)。
出示:
岳飛? ? 精忠報國
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京劇四大名旦(程硯秋? ?尚小云? ?梅蘭芳? ?荀慧生)
播放《我的中國心》,在音樂聲中結課。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教學,有效地架起課內與課外學習的橋梁,實現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讓學生在廣闊的課外閱讀中提升閱讀能力?!?/p>
【教后所思】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就要明確略讀課文的地位。仔細研讀統編本教材,其閱讀體系為“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編者有意改變精讀、略讀課型不分的狀況,加大了兩種課型的區(qū)分度,并且格外注重往課外閱讀延伸。從三年級上冊開始,設計安排了略讀課文,整個小學教材課文228篇,其中略讀課文97篇,占到了總體的42.54%,可以說快趕上閱讀教學的“半壁江山”了。編者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前面精讀課文的學習,運用相應的方法來完成對略讀課文的自主學習,從而真正“在閱讀實踐中提高語文實踐能力”。
精讀課文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習得,并且給出了明確的路徑,略讀課文卻更關注遷移運用學習方法,開展不同方式的閱讀。統編本教材讓學生自主運用“帶著問題默讀”“邊默讀邊圈畫”等方法學習課文,大膽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充分體現略讀教學的特點。有了鮮明的目標指向,我們就能確定略讀課文教學有以下三點基本任務:(1)把握課文大意;(2)自主學習、交流感受;(3)溝通課內外,適度拓展延伸。所以,略讀課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了解“寫了什么”,說說“有什么感受”,看看“哪些地方你的印象特別深”,從課內引向課外,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奠定基礎。
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在三維目標的達成要求上大相徑庭。
1.略讀課文中的字詞教學不作為重點
一般情況下略讀課文只要求學生“認識生字”,沒有理解詞語、積累詞語的要求。這就告訴我們: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字詞教學一般不作為重點。在精讀課文的教學中我們通常會引領學生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借助動作演示等多種策略理解字詞意思,進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但是,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字詞理解一般不作重點的理解與賞析。
2.略讀課文中的朗讀不求精雕細琢
讀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大有裨益。略讀課文中的讀,不要像精讀課文那樣面面俱到,精益求精,著重以自讀、默讀為主。在文章的重點、精彩處可稍做品讀,讓學生有機會實踐精讀課文學習中習得的方法和能力,并以此為范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3.抓閱讀提示,提高閱讀實效
略讀課文作為一種以學生自主學習、交流討論為主的文本形態(tài),每一篇課文前都有一段“提示語”,將前后課文連接起來,同時提示了學習的方法和要求。教學時,教師應當發(fā)揮提示語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根據教材中提出的問題進行獨立閱讀的意識,并據此實現教學環(huán)節(jié)上的“大板塊、大框架”設計,以引導學生高效理解文本內涵,深刻體悟文本的表達方式,從而提高略讀課文教學的實效。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