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南
有些人覺得腿抽筋了,一定是缺鈣了。其實,有很多原因都會導致“抽筋”,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才能對癥下藥。
引發(fā)抽筋的五大“元兇”
◆缺鈣? 當血液里鈣離子濃度過低時,肌肉易產(chǎn)生興奮收縮,引發(fā)肌肉痙攣。通常低血鈣性抽筋常見于老年人、絕經(jīng)期婦女、缺鈣的兒童、維生素D缺乏者,或患嚴重肝臟、腎臟疾病患者。如飲食均衡、身體健康,卻常抽筋,就要去醫(yī)院進一步排查是否有其他原因了。
◆過度疲勞? 長時間徒步、跑步、爬山、提重物或常年整天穿高跟鞋的女性,運動時肌肉緊張會導致局部血管一過性狹窄,肌肉血供不佳,引起肌肉痙攣。此外,長時間運動、大量出汗且沒及時補充水分和鹽,會伴有電解質(鉀、鈉等)大量的丟失,導致電解質紊亂,肌肉興奮性異常也易發(fā)生痙攣。
◆寒冷? 溫度下降時,四肢肌肉特別是小腿肌肉血管為減少熱量散失會收縮,流經(jīng)此處的血流速度變緩,氧氣供應不足,代謝廢物堆集過多,易引起小腿肌肉痙攣。如沒充分熱身就到低溫度泳池里、冬天手腳保暖不充分、夏天空調(diào)冷氣吹腳等都可能會引發(fā)抽筋。
◆局部長時間壓迫? 當局部肌肉長時間處于某一姿勢時,受壓過久,易導致下肢血液循環(huán)受阻,代謝能力變差,肌肉中的乳酸代謝物堆積,也會發(fā)生肌肉痙攣。尤其常見于肥胖、孕婦、老年人等人群。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小腿抽筋頻繁,還要警惕血管性疾病可能,尤其老年人。下肢血管硬化時,管腔會變窄,局部供血不足、血液循環(huán)不暢,組織缺氧及代謝產(chǎn)物蓄積。如治療不及時,血管狹窄會逐漸加重,甚至引起外周器官營養(yǎng)缺乏,嚴重時發(fā)生壞疽等不良后果。
記住這三點? 減少抽筋困擾
科學補鈣并注意健康飲食,適當補充含維生素D的鈣片、食物和多曬太陽外,還要注意每日攝入一定量的新鮮蔬菜、水果和堅果。
◆科學、適度地鍛煉? 充分熱身,不要穿過緊的衣服或鞋。要循序漸進,不要突然劇烈運動。運動前或運動間歇喝一些運動飲料,補充體內(nèi)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
◆注意肢體的保暖? 腿部及足部的保暖應引起重視,避免空調(diào)或電風扇長時間吹腳。常做肌肉伸展運動,常按摩易抽筋的部位。下肢有血栓的,應遵醫(yī)囑不能隨意按摩。
試試這樣做 快速緩解腿“轉筋”
當肌肉痙攣發(fā)作時,應立刻采取拉伸的方式來緩解痙攣,科學按摩快速緩解。
◆小腿和腳趾的抽筋? 坐在地上,膝蓋彎曲90度左右,雙手握住前腳掌或者抽筋一側腳的大腳趾并將其扳向自己身體的方向,持續(xù)時間大約20秒,重復2-3次,可視肌肉痙攣緩解情況適當增加次數(shù)。
◆大腿抽筋? 可將大腿與身體成直角并彎曲膝關節(jié),然后用兩手抱著小腿,用力使它貼在大腿上并做震顫動作,隨即向前伸直,這樣反復多次即可緩解癥狀。
抽筋的原因有很多,也可防可治,但如短期內(nèi)抽筋頻繁發(fā)生,還是應及時去醫(yī)院檢查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