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專業(yè)成長過程中,校本教研只是其中一個可選擇的路徑,反思校本教研又是其中的一個分支。一線教師一定要明白,不能將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企圖建立在校本教研中,要促進教師反思或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固定模式,更不能夠固化教師反思的成長模式,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情去探索更多的方法。
關鍵詞:校本教研;專業(yè)發(fā)展;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2-018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2.177
校本教研始終關注的是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以及教育教學體驗,并強調在實踐和體驗過程中,教師自身能夠切實感知到自己教學中的問題或成功點,并以自身的成功經驗或者失敗教訓作為教研的基本觸發(fā)點,由點及線,再到面和空間,不斷擴充自己對于教育教學知識層面和思維層面的認知,最終目的是改善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偠灾?,校本教研只有滿足了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真實的教學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學校和課堂為主陣地、以促使教師和學生發(fā)展為目的這四個方面的條件,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校本教研活動。
從以上分析得知,在理想狀態(tài)下,校本教研活動確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教師自身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然而,通過觀察日常教育教學中的一些案例及參考相關專業(yè)文獻,不難發(fā)現(xiàn):想要真正借助校本教研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究其原因,當前教師專業(yè)化雖然日益受到重視,其相關培訓機會日漸增多,這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不斷提高專業(yè)化程度,但是由于教師隊伍普遍缺乏反思意識,且反思時空狹窄,反思框架單薄等,其反思能力尚不足以促進自身的發(fā)展,也影響與同伴的協(xié)作,最終會影響到整個學校的辦學質量。
鑒于以上問題,想要真正以校本教研為途徑和方法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我們可以采取一些具體的、有效的、能夠落地的策略和方法。
第一,充分發(fā)揮教研組的作用,營造教師個體反思的氛圍。按照常理判斷,同一個教研組的教師基本上都是任教同一學科專業(yè)的教師,除非是音體美等小學科可能會存在合并建立教研組的問題。當前很多學校都倡導教師上過關課或優(yōu)質課,這是促進教師反思和營造反思氛圍的一個比較好的開端。等各種類型的公開課結束以后,教師之間可以開展和諧的,以平等互助為前提的評課活動。同一教研組的教師之間相互發(fā)現(xiàn)問題,相互散發(fā)出頭腦風暴,相互分享自己在聽課過程中或者授課過程中的一些奇思妙想,這不僅僅有助于教師換位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教學,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同學科教師間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
第二,通過培訓等方式幫助教師建構反思框架。反思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論作為參照物和基礎。當前在中小學教師隊伍中存在大量不懂教育學、心理學等一些最基本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教師群體,這些教師其實也想反思,但是因為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論作為參照物,他們根本不知道從何處開始反思。為了能夠提高反思質量,建構教師反思知識的框架,當前最要緊的便是要通過集中培訓的一些策略來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第二步便是要將這些教育教學理論知識運用到教師具體的教育教學反思中,這就需要教師一定要以豐富的本專業(yè)知識為基礎,其中包括本專業(yè)知識和相關交叉學科的知識,是教師的教育教學反思得以順利進行的必備條件。
第三,鍛煉教師具體的反思能力,如課堂觀察能力、掌控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反思其實源于問題,問題則源于觀察教師反思能力的鍛煉,首要的就是要培養(yǎng)教師的觀察精神,如校本教研本身就是要聚焦于自身的課堂教學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和不足。這中間最忌諱的便是照本宣科,正如孟子所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第四,注意培養(yǎng)教師的反思性人格,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教師的責任感、反思毅力以及其批判性人格,樹立教師的反思榜樣。反思本身就是一種自我揭短行為,如果人缺乏毅力的話,很難堅持下來。不敢直面自己的問題,缺乏反思的執(zhí)著性都是在反思過程中阻礙我們的問題。反思還得有一定的連續(xù)性,即教師不能對同一個問題反復進行反思,這是既浪費時間又消耗精力的一種行為,教師的各種反思活動之間可以存在一定的交集,但是不能處于完全對等的狀態(tài)。最后,教師還要做好反思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教重于言傳,教師在向學生和同行樹立榜樣作用的時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一批人和一批學生。
當然,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在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過程中,校本教研只是其中一個可選擇的路徑,而反思校本教研又是其中的一個分支。一線教師一定要明白,不能企圖建立在校本教研中,促進教師反思或者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固定模式;更不能夠固化教師反思的成長模式,更多的方法還是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情去探索。
參考文獻:
[1]茍永霞.探究校本教研策略 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遼寧教育,2018(20).
[2]王智賢,程剛,許玉玲.校本教研活動開展和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2017.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馬舒(1984.2— ),男,回族,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