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審視目前幼兒美術活動,教師的指導策略存在許多問題。過分強調幼兒繪畫技能的發(fā)展,對幼兒情感能力的發(fā)展指導不夠;在講授環(huán)節(jié)主要以臨摹為主,不注重幼兒的感受力;在評價環(huán)節(jié)過分強調“像不像”,對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起到阻礙作用。另外,還有些教師雖然擺脫了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但是卻把對幼兒放縱視為是重視情感的體驗,如何正確地處理好幼兒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情感體驗的關系,也成了困擾幼兒教師開展美術活動的又一難題。
關鍵詞:幼兒園;美術活動;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1-018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175
一、影響幼兒美術活動指導策略的因素
1.幼兒教師的兒童觀。在美術活動中教師的兒童觀是指,教師對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對材料的操作,對幼兒作品的認可程度以及在活動中對待幼兒的方式和態(tài)度等。正如教育學家盧梭說的那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觀點、思想和情緒,如果成人用我們成人的觀點和情感來評價他們,這是愚蠢的事。教師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兒童觀,才能把幼兒擺在恰當的位置,才能夠站在幼兒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做到尊重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設計出的活動才是真正符合幼兒能力發(fā)展水平的,在活動中的指導才是尊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
2.教師自身在美術活動中的角色定位?!毒V要》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教育家里德也認為,美術教育主要是幫助幼兒的人格得到發(fā)展,教師應鼓勵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更好地發(fā)揮潛能。但是,許多研究者都發(fā)現,個別教師在講解環(huán)節(jié)因為擔心幼兒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而反復地對內容進行示范,這就導致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的時間減少。大部分教師能夠將自己擺在支持者、引導者的位置,但是這主要體現在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方面,在引導幼兒觀察、思考、操作等方面還是發(fā)揮著教師主導的地位。由此可見,教師只有在美術活動中對角色認知更清晰,對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才能更有幫助。
3.教師自身的美術素養(yǎng)。教師如果沒有高深的藝術修養(yǎng),就很難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意識。優(yōu)秀的教師會用自身的藝術魅力來感染幼兒,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但是,幼兒園大多數教師并非專業(yè)出身,對幼兒美術認識不夠深刻,在指導活動時有很多的困惑。所以,美術素養(yǎng)也是幼兒園教師必備的基礎素質。教師應利用網絡、書籍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美術素養(yǎng)。
除此,集體教學形式也對教師指導策略有一定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減輕教師集體指導給幼兒帶來的弊端。
二、美術活動中教師教學行為的特點
1.以教為主,傾聽不夠?!毒V要》指出:教師應耐心地聽取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但是大部分教師在活動中采用直觀說明的方法,封閉提問的次數,遠遠高于開放式提問的次數,教師對幼兒啟發(fā)得較少。教師偏重于“教知識”,傾聽得較少。但是,傾聽是對幼兒的關注,這樣有利于教師及時地滿足幼兒的學習需要。
2.活動過程中直接幫助明顯。大多數教師在幼兒操作環(huán)節(jié)遇到問題時,都采取直接動手幫助,教師有教師對幼兒進行啟發(fā)引導的。這樣在活動中,幼兒沒有經歷探索與思考,這樣就很難體驗到探索的樂趣,這樣時間久了,還會影響到幼兒參加美術活動的積極性。
三、提升幼兒教師在美術活動中指導策略的思考與建議
1.教師應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1)加強理論學習,深化對幼兒的認識。教師要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尤其是要進一步閱讀有關于藝術領域兒童發(fā)展的相關知識,并與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只有把幼兒的已經經驗和幼兒在藝術領域的學習特點相結合,才能設計出幼兒感興趣的美術活動,才能充分發(fā)揮美術活動的情感教育功能和促進幼兒人格的發(fā)展。(2)不斷反思,認清教師在活動中的角色。反思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提升自己我認識。在開展美術活動后,教師應善于反思自己在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如,在活動中是否尊重幼兒的感受、體驗等。除此之外,教師之間也應該進行觀摩活動,促進教師反思,幫助教師改正自己難以發(fā)現的問題。
2.提升自身的美術實踐能力。(1)提高活動準備能力。在活動準備階段,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已有的能力,掌握幼兒發(fā)展需要,通過家園合作、收集幼兒作品等方式,進一步了解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活動前充分做好物質準備和經驗準備。(2)提高教師的觀察與分析能力。在美術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通過觀察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學習方式、已有經驗等,就可以掌握班級幼兒的發(fā)展狀況。當然,觀察應該是有計劃的,不能夠盲目地進行觀察,只有將幼兒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學習方式等各方面的發(fā)展得以掌握,那么教師就可以將美術活動中的指導策略與實地觀察相結合,為幼兒的個別指導打下良好基礎,為教師的指導策略提供幫助。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美術活動的指導策略也會因不同的教師,不同的情況發(fā)生改變。所以,教師在美術活動中選擇指導策略時要因地制宜,運用科學、有效的指導策略。
參考文獻:
[1]張念蕓.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楊小微.現代教學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胡義萍(1987.11— ),女,漢族,甘肅天水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