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各個學校逐漸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放在更高的地位,并且更加關注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以期讓學生從團體活動中培養(yǎng)更完善的思維模式、語言表述能力和審美素養(yǎng)。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離不開捆綁合作評價機制的應用,基于此,筆者對這一機制進行了研究,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關鍵詞:捆綁合作評價機制;優(yōu)勢;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1-005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046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共同協(xié)調,實現師生授受、文本得以完善解答的教學陣地。在現代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作為一種科學、先進、高效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廣大各級教師的歡迎,并且逐漸被應用到了教學實踐中。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實現高效,更好地服務課堂,建立一套良好的評價機制是必不可少的。
一、教學中運用捆綁合作評價機制的必要性
在經濟不斷發(fā)展的新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僅局限于掌握一門技能,它還要求人與人之間能夠協(xié)調和合作,具有合作意識、協(xié)調能力和合作反思能力。捆綁合作評價是指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評價,一般常見的評價形式有:組員內部的生生評價、組組之間的評價、教師與學生的評價。在捆綁合作評價機制中,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分享各自的觀點,感受同伴的友誼,從同伴的評價中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反思自己的缺點,從與同伴的合作中學會學習和做事。所以,捆綁合作評價機制是一種高效、全面的評價機制,是一種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有收獲的學習模式,在教育教學中很有實行的必要性。
二、運用捆綁合作評價機制時存在的問題
1.學生分組不合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對學生了解不深入,只是按學習成績的高低將學生分組,沒有將學生的課堂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性格因素等納入分組考量的范圍,造成有的學生學習好被選為組長,但課堂組織能力差,使組內成員互相評價時秩序混亂;或者因為組長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使組員之間溝通不暢,甚至出現說小話的現象,小組討論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2.合作評價有形無實,流于形式。在捆綁合作評價中,教師容易陷入自主評價的誤區(qū),很多教師認為,將學生合理分組之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評價了,場面熱鬧,實則有形無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很多小組成員沒有合作的意識,自制力太差,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以評價同伴為由拉幫結派,排擠他人,形成不良的組團拉派氛圍。
3.合作評價的目標不明確。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新教師沒有工作經驗,下達合作任務之后便讓學生自己討論,有的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評價偏離主題,甚至討論與課堂無關的話題,這種做法會讓其他組員分散注意力,很不利于合作學習的開展。有的學生為了獲得教師的認可,故意在教師面前表演,迎合教師的觀點,完全沒有自己的思考,這樣做完全達不到合作學習的效果。
三、教學中運用捆綁合作評價機制的策略
1.教師首先要進行合理的分組,這是學生捆綁合作評價的前提。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無論是學習成績、自控能力,還是組織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異,為了使小組成員之間能夠有序、高效地實現合理評價,教師在分組時必須做到組與組之間各方面的水平相當,組內成員的水平各不相同,只有這樣組組之間才能實現公平競爭,組員之間有競爭意識,實現以優(yōu)帶差,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競爭氛圍。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安排組內成員時,要將不同層次和有不同特長的學生安排在一組,選一名組織能力強、對學生有說服力的學生擔任組長,組長負責下達任務,監(jiān)督各組員對課堂任務的執(zhí)行情況,其他成員有負責記錄組長安排任務和組員發(fā)言的,有給組員打分的,有負責監(jiān)督同學學習習慣、衛(wèi)生、安全的,總之,做到各司其職,互相監(jiān)督,互相管理。
2.多元化評價是捆綁合作評價機制實現高效的重要方式。捆綁合作評價機制必須注重高效,要想實現高效,吸引學生加入合作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意識是關鍵,所以,我們教師必須講究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和多元化。首先將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主體不僅僅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主體。在合理有效的合作機制下,學生也能夠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能從學生角度想出讓教師意想不到的評價模式和評價方法,讓教師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其次,將評價方法多元化,大家最常用的評價方法是“積分法”,該種方法簡單易行,可操作性強,量化清晰,一目了然,很實用。除了這一種方法之外,教師還可以增加“積分兌換獎品”“贈送小禮物”等方法,做到有獎有罰,獎懲分明,讓學生明白是非對錯,有針對性地揚長避短。
總之,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離不開有效的評價,其目的是增強學生合作互助的效率,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更全面地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實現比學趕超,實現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2]趙順陽.基于生態(tài)視角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張莉(1975.2— ),女,漢族,甘肅靜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特殊教育。
課題項目: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捆綁合作評價機制在小學教育教學中高效運作的實踐研究》(立項號GS[2018]GHB26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