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平 劉光軍 彭韶兵
【摘要】以《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為分析對象,對其部分條款的行文描述、套期會計處理方法界定方面的條款、部分案例的實務操作指引、信用風險敞口的公允價值選擇權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進一步潤色套期會計準則的條款行文;重新界定套期會計處理方法,需特別強調套期會計的核心特征——對稱性;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套期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的案例;全面認識和管控公允價值選擇權等。
【關鍵詞】套期會計準則;公允價值套期;現(xiàn)金流量套期;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套期
【中圖分類號】F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0994(2020)01-0061-5
【基金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項目編號:JBK15O7147)
財政部于2017年3月修訂的《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以下簡稱“套期會計準則”),取代了2006年發(fā)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以下簡稱“套期保值準則”)和2015年發(fā)布的《商品期貨套期業(yè)務會計處理暫行規(guī)定》。與套期保值準則相比,套期會計準則在部分概念表述上更加清晰、嚴謹;放寬了企業(yè)應用套期會計的認定條件,擴大了套期會計的適用范圍;增加了對信用風險敞口的公允價值選擇權的規(guī)定;套期會計的目標也由規(guī)則導向變?yōu)樵瓌t導向[1];同時,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2014)實現(xiàn)了基本趨同[2]。如此,套期會計準則顯得更加完整和系統(tǒng)化,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套期會計準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條款的行文描述艱澀難懂
套期會計準則部分條款的行文描述艱澀難懂的原因很多,既牽扯到企業(yè)會計準則擬定部門,也涉及會計從業(yè)人員知識的局限性和更新速度問題。一方面,我國會計準則大部分內容是參考國際會計準則翻譯而來的,語言組織還不夠嚴謹、規(guī)范。另一方面,套期會計涉及金融方面的知識,而一般會計人員較少直接接觸金融知識。因此,套期會計準則在實務、培訓及學習過程中比較晦澀難懂,這給套期會計準則的應用和執(zhí)行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例如,套期會計準則第九條指出:被套期項目包括已確認的資產(chǎn)或負債、尚未確認的確定承諾、極有可能發(fā)生的預期交易、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以及它們的組合等。尚未確認的確定承諾實際上就是指尚未履行的合同,一般情況下在我國合同是不能單獨進行確認和計量的(除“套期合同”本身之外)。以購銷合同為例,其確認和計量的核心依據(jù)是真實發(fā)生的交易,具體載體是手續(xù)齊全的銷售發(fā)票(記賬聯(lián))、購貨發(fā)票、發(fā)貨單、驗收單等,合同單獨存檔管理,可將其復印件以附件形式對原始憑證進行補充,而合同不單獨進行確認。如甲企業(yè)與乙企業(yè)簽訂了一份100萬元的購銷合同,雙方均不直接對合同本身進行確認,只有涉及收發(fā)貨物、收付款項時會計人員才進行確認與計量。合同不單獨進行確認和計量,也就不存在“尚未確認”一說。此外,合同應該具備合同所應具有的相關內容,包括雙方簽字蓋章,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交易的數(shù)量、單價和金額,售后服務等。如果對金額未定的合同進行套期,就直接違背了套期有效性條款。因此,也不存在“確定承諾”一說。
套期會計準則第九條還指出:企業(yè)可以將單個項目、項目組合或其組成部分指定為被套期項目。其中“組成部分”是指項目組合的組成部分,還是“單個項目和項目組合”各自的組成部分?而且“單個項目”與“項目組合”也不構成形式上的對應關系,這項條款的表述語義含混不清。
(二)關于套期會計處理方法界定方面的條款不夠縝密和完整
套期會計準則第四條規(guī)定:套期會計方法是指企業(yè)將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產(chǎn)生的利得或損失在相同會計期間計入當期損益(或其他綜合收益),以反映風險管理活動影響的方法。盡管該定義包含了套期會計的主要要素,如被套期項目、套期工具、套期目標和被套期風險等,也界定了套期會計屬于風險管理活動的本質屬性,但并沒有指出套期會計處理的核心特征——對稱性。套期會計準則與一般會計準則在會計處理或核算方面的本質區(qū)別在于:在進行套期會計處理時,需要在會計期間內對稱性地分別處理被套期項目的利得(或損失)以及套期工具的損失(或利得),尤其是更具有代表性的公允價值套期。因此,套期會計處理的對稱性原理,也詮釋了套期會計的風險對沖效應,具體如圖1所示。
(三)部分案例的實務操作指引效果不佳
套期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尤其是案例示范部分,并沒有體現(xiàn)套期會計處理方法的核心特征和內涵所在,導致實務處理或會計教學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無形中提高了企業(yè)應用套期會計準則的成本。例如,關于公允價值套期、現(xiàn)金流量套期、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套期的賬務處理,缺乏條理性,也沒有體現(xiàn)套期會計處理的對稱性原理。
(四)信用風險敞口的公允價值選擇權規(guī)定給企業(yè)操縱盈余留下空間
套期會計準則第三十四條指出:企業(yè)在使用公允價值計量信用衍生工具管理金融工具的信用風險敞口時,可以在該金融工具初始確認、后續(xù)計量或尚未確認時,將其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同時作出書面記錄。實際上,這是給予企業(yè)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選擇權。正是因為這種選擇權,可能會導致會計信息違背可比性原則,因為企業(yè)選擇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主觀隨意性較大,為操縱盈余留下了空間。
二、關于套期會計準則修改完善的思考和建議
(一)調整、優(yōu)化個別條文的行文描述
針對上述第一個問題,本文建議將所有涉及“未確認的確定承諾”的表述,直接修改為“尚未履行的合同”。如前所述,在我國會計核算中,合同一般是不單獨進行確認和計量的(除套期合同之外);數(shù)量、質量、價款和報酬等條款是一份合同必備的內容。如果簽訂的是金額未定的合同,說明不能可靠計量,即違背了關于套期有效性的相應條款,也就無法進行套期,更無須進行套期會計處理。
例1(參考《會計》第七章[3]):甲企業(yè)為我國境內大型機電設備生產(chǎn)企業(yè),現(xiàn)與境外乙企業(yè)簽訂了一份設備購銷合同,約定6個月后按照固定的外幣價格購入設備,即甲企業(yè)與乙企業(yè)達成了一項確定承諾。同時,甲企業(yè)簽訂了一份外幣遠期合同,以對該項購銷合同產(chǎn)生的外匯風險進行套期。
本例中,該購銷合同實際上被指定為被套期項目,無須指出確定承諾,外幣遠期合同可以被指定為公允價值套期或現(xiàn)金流量套期中的套期工具。
如前所述,可以將套期會計準則第九條的部分條文,如“企業(yè)可以將單個項目、項目組合或其組成部分指定為被套期項目”,修改為“企業(yè)可以將單個項目、組合項目,或項目的一部分,指定為被套期項目”。將“項目組合”修改為“組合項目”,再理順關系后,表達就更加簡潔、清晰。
(二)修改和完善有關套期會計方法界定的條款
針對上述第二個問題,本文建議直接將套期會計準則第四條中的套期會計方法界定為:在同一會計期間企業(yè)對稱性地分別確認套期工具的利得(或損失)與被套期項目的損失(或利得),以體現(xiàn)風險對沖效應的一種專門的會計處理方法。首先,該定義直接指明了套期的目標在于通過反向選擇實現(xiàn)風險管理和保值效應。其次,該定義指出了時間因素,即“在同一會計期間”,以減少因不同會計期間而導致的確認和計量上的會計錯配。最后,該定義直接指出了套期會計處理的核心特征——對稱性,即針對被套期工具與套期工具兩條線同時進行處理。根據(jù)套期的分類,這種對稱性原理的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公允價值套期。在公允價值套期中,套期工具的利得就是被套期項目的損失,套期工具的損失就是被套期項目的利得,不僅日常核算時兩者的利得與損失是對稱的,而且在整個套期期間兩者的利得與損失也是對稱的;反之亦然。即公允價值套期的對稱性原理不僅體現(xiàn)在時點上對稱,還在時段上保持了對稱。這也間接體現(xiàn)了套期的目的,以及套期工具與被套期項目之間的經(jīng)濟關系。
2.現(xiàn)金流量套期。在現(xiàn)金流量套期中,如預期交易的套期,盡管日常核算時針對“被套期項目——預期交易”這種未發(fā)生的交易不確認,但在整個套期會計期間內的利得或損失仍然構成對稱性,即在套期期間預期交易的利得或損失,就是套期工具的損失或利得。因此,現(xiàn)金流量套期的對稱性原理主要體現(xiàn)在時段上對稱,而不是具體某個時點上的對稱。
3.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套期。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套期是指對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外匯風險敞口進行的套期。針對確定承諾的外匯風險敞口的套期,可以將其作為公允價值套期或現(xiàn)金流量套期,其對稱性原理與公允價值套期和現(xiàn)金流量套期一樣。
(三)修改、完善套期會計準則應用指南部分內容
套期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對會計實務操作和理論學習均具有直接的指導和示范意義。針對上述第三個問題,本文建議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套期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的部分案例。如在案例分析和會計處理時,強調對稱性地確認和計量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以體現(xiàn)套期會計處理與一般會計處理的本質區(qū)別。在會計實務中,可以直接在一張記賬憑證上同時編制被套期項目和套期工具方面的會計分錄。這樣不僅可充分體現(xiàn)會計信息可理解性的質量要求,而且便于及時、高效地評估套期會計的有效性。
(四)全面認識、管控信用風險敞口的公允價值選擇權
針對上述第四個問題,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1.企業(yè)應全面認識信用風險敞口的公允價值選擇權。套期會計準則增加了信用風險敞口的公允價值選擇權的相關規(guī)定,表面上是為了解決不同計量屬性導致的會計錯配問題,但實際上是貫徹金融工具的全面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長遠目標,即未來不再區(qū)分金融資產(chǎn)和金融負債的分類問題,也不存在公允價值選擇權。假定某銀行貸款給乙企業(yè),并與第三方簽訂信用違約互換合同,以降低乙企業(yè)未來信用風險敞口,據(jù)此可以繪出會計錯配、公允價值選擇權與全面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之間的關系圖,如圖2所示。
從圖2中可以看出,實施全面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是解決會計錯配問題的根本途徑,而公允價值選擇權的應用只是過渡性政策,確保選擇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不是權宜之計。
2.企業(yè)和有關部門需加強對公允價值選擇權的管控。企業(yè)自身應進一步完善有關公允價值應用方面的內部控制制度,指派有經(jīng)驗、熟悉金融業(yè)務的人員負責公允價值選擇權的指定、應用、會計處理及書面記錄,并由風險管控部門或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對公允價值選擇權的應用進行全方位、定期或不定期的復核和把關。畢竟選擇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員工的主觀判斷,容易導致盈余管理甚至操控利潤的行為發(fā)生。
與此同時,公允價值選擇權的應用也應成為外部監(jiān)督的一項內容。社會審計機構應盡快熟悉、掌握公允價值選擇權的應用等相關業(yè)務,不斷提升職業(yè)判斷能力,針對被審計單位公允價值選擇權的應用提出自己的職業(yè)判斷和意見,這可能會影響到所出具的審計意見類型。銀保監(jiān)會等政府部門也可以出臺專門的應用指南,規(guī)范企業(yè)公允價值選擇權的應用,促進金融保險系統(tǒng)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三、關于套期會計對稱性原理的案例分析
如前文所述,套期會計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對稱性,下面分別從公允價值套期、現(xiàn)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套期三個方面進行舉例說明。
(一)套期會計的對稱性原理在公允價值套期中的應用
公允價值套期是指對資產(chǎn)或負債、合同的公允價值變動風險進行的套期,其價值變動源于某種特定風險,且將會影響企業(yè)的損益。被套期項目主要是已確認的資產(chǎn)或負債、尚未確認的確定承諾(合同)等。被套期項目的利得或損失與套期工具的損失或利得在同一時點和同一會計期間相配比,反映出套期會計的對沖效應,也直接反映了套期會計的對稱性原理。
例2(參考《企業(yè)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17年版)》[4]):2017年1月1日,甲公司為規(guī)避持有的存貨銅的公允價值變動風險,與某銀行簽訂了銅期貨合同,并將其指定為套期工具。套期工具銅期貨合同的標的資產(chǎn)與被套期項目銅在數(shù)量、質次等方面相同。假定不考慮期貨市場中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的影響等,甲公司發(fā)生的相關業(yè)務如下:①2017年1月1日,銅期貨合同的公允價值為0,被套期項目銅的賬面價值為100萬元、公允價值為110萬元。②1月31日,銅期貨合同公允價值上漲了2.5萬元,銅存貨的公允價值下降了2.5萬元。③2月28日,銅期貨合同的公允價值下降了1.5萬元,銅存貨的公允價值上升了1.5萬元。④2月28日,甲公司將銅存貨以109萬元的價格出售,并將銅期貨結算。
分析及賬務處理:從會計時點上看,被套期項目(銅存貨)的公允價值下跌與套期工具(銅期貨合同)的公允價值上漲是對稱的,套期損益相互對沖,反之亦然。從套期會計期間來看,被套期項目(銅存貨)的實際銷售價為109萬元,與合同簽訂之日的公允價值相比,虧損了1萬元;但又通過套期工具(銅期貨合同),賺取了1萬元,即被套期項目的損失,與套期工具的利得構成了對應和抵消關系,達到了套期保值的目的。通過并列式地編制會計分錄,能夠直接體現(xiàn)套期會計的核心特征——對稱性。在實務中,建議將以上業(yè)務在同一張記賬憑證上進行填列,這樣不僅不容易出錯,而且能直觀地判斷、分析套期的有效性,為復核、監(jiān)管、風險管理提供便利。各項業(yè)務的對稱性賬務處理如下:
1.業(yè)務①的賬務處理。1月1日,針對被套期項目做如下分錄:借:被套期項目——銅100萬;貸:庫存商品——銅100萬。針對套期工具,會計不確認,因為套期工具(銅期貨)的公允價值為0。
2.業(yè)務②的賬務處理。1月31日,針對被套期項目做如下分錄:借:套期損益2.5萬;貸:被套期項目——銅2.5萬。針對套期工具做如下分錄:借:套期工具——銅期貨2.5萬;貸:套期損益2.5萬。
3.業(yè)務③的賬務處理。2月28日,針對被套期項目做如下分錄:借:被套期項目——銅1.5萬;貸:套期損益1.5萬。針對套期工具做如下分錄:借:套期損益1.5萬;貸:套期工具——銅期貨1.5萬。
4.業(yè)務④的賬務處理。2月28日,針對被套期項目,在實現(xiàn)銷售收入與結轉成本時做如下分錄:借:應收賬款等109萬;貸:主營業(yè)務收入109萬。借:主營業(yè)務成本99萬;貸:被套期項目——銅99萬。針對套期工具做如下分錄:借:銀行存款1萬;貸:套期工具——銅期貨1萬。
(二)套期會計的對稱性原理在現(xiàn)金流量套期中的應用
現(xiàn)金流量套期指該類現(xiàn)金流量變動源于與已確認資產(chǎn)或負債、很可能發(fā)生的預期交易有關的某類特定風險,且將影響企業(yè)的損益。套期工具產(chǎn)生的利得或損失,屬于有效套期部分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屬于無效套期部分計入當期損益。其套期會計的對稱性原理,更多地體現(xiàn)在套期損益在套期會計期間內的配比,而非時點上的反向選擇。
例3(參考《企業(yè)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17年版)》[4]):2017年1月1日,甲公司預期在2月底銷售一批商品100噸,售價為110萬元,為規(guī)避風險,其與某銀行簽訂了一項商品期貨合同,且將其指定為對該預期商品銷售的套期工具。期貨合同的標的資產(chǎn)與被套期預期商品在多方面相同。甲公司發(fā)生的相關業(yè)務如下:①2017年1月1日,期貨合同的公允價值為0。②1月31日,期貨合同公允價值上漲了2.5萬元,預期商品銷售價格下降了2.5萬元。③2月28日,期貨合同公允價值上漲了1萬元,預期商品銷售價格上升了1萬元。④2月28日,甲公司將商品出售,并結算了商品期貨合同。
分析及賬務處理:針對預期交易的現(xiàn)金流量套期,依然可以保持對稱性,盡管預期交易不確認,但在同一會計期間內,結算日現(xiàn)貨銷售價格106.50萬元與預期銷售價格110萬元相比損失了3.5萬元,但在商品期貨市場確認了3.5萬元收益,仍然實現(xiàn)了套期保值的目的??梢?,在公允價值套期和現(xiàn)金流量套期的確認與計量中,可以保持被套期項目與套期工具在會計核算上的對稱性。這不僅體現(xiàn)了套期會計處理方法的核心特征,也有利于提升會計核算效率,更有利于促進套期會計準則的貫徹和執(zhí)行。各項業(yè)務的對稱性賬務處理如下:
1.業(yè)務①的賬務處理。1月1日,由于被套期項目是預期交易,故不予不確認;套期工具(期貨合同)的公允價值為0,也不予確認。
2.業(yè)務②的賬務處理。1月31日,同樣因被套期項目是預期交易,不予確認。針對套期工具做如下分錄:借:套期工具2.5萬;貸:其他綜合收益2.5萬。
3.業(yè)務③的賬務處理。2月28日,被套期項目是預期交易,仍不予確認。針對套期工具做如下分錄:借:套期工具1萬;貸:其他綜合收益1萬。
4.業(yè)務④的賬務處理。2月28日,針對被套期項目,確認銷售收入時做如下分錄:借:銀行存款106.5萬;貸:主營業(yè)務收入106.5萬。針對套期工具,在結算期貨合同與結轉其他綜合收益時做如下分錄:借:銀行存款3.5萬;貸:套期工具3.5萬。借:其他綜合收益3.5萬;貸:主營業(yè)務收入3.5萬。
(三)套期會計的對稱性原理在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套期中的應用
從具體套期活動來看,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套期仍可歸類為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的公允價值套期和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的現(xiàn)金流量套期。對作為凈投資的一部分進行處理的貨幣性項目的套期,應按照類似現(xiàn)金流量套期的規(guī)定處理。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損失中屬于有效套期的部分,應當直接確認為其他綜合收益,并單列項目反映;屬于無效套期的部分,則計入當期損益(套期損益)。因此,其套期會計業(yè)務處理與前文類似,即套期會計的對稱性原理仍可在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套期的會計核算中得到應用。
例4(參考《企業(yè)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17年版)》[4]):2018年10月1日,甲公司(記賬本位幣為人民幣)在其境外子公司有一項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外幣(FC)5000萬元。為規(guī)避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外匯風險,甲公司與某境外金融機構簽訂了一項外匯遠期合同,約定于2019年4月1日賣出FC 5000萬元。假定不考慮遠期合同的遠期要素,相關匯率資料如表所示。
分析及賬務處理:上述情況屬于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套期,已獲悉滿足套期會計方法的所有條件。下面根據(jù)相關業(yè)務,對稱性地編制會計分錄。
2018年10月1日,外匯遠期合同的公允價值為0。被套期項目和套期工具均不需進行賬務處理。
2018年12月31日,分別確認凈投資的匯兌損益和外匯遠期合同的公允價值變動。針對被套期項目(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做如下分錄:借:其他綜合收益350萬;貸:長期股權投資350萬[(1.71-1.64)×5000]。針對套期工具(外匯遠期合同)做如下分錄:借:套期工具343萬;貸:其他綜合收益343萬。
2019年3月31日,分別確認凈投資的匯兌損益和外匯遠期合同的公允價值變動。針對被套期項目(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做如下分錄:借:其他綜合收益200萬;貸:長期股權投資200萬[(1.64-1.60)×5000]。針對套期工具(合同)做如下分錄:借:套期工具157萬;貸:其他綜合收益157萬(500-343)。
2019年4月1日,結算外匯遠期合同。針對被套期項目(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無需進行賬務處理。針對套期工具(外匯遠期合同)做如下分錄:借:銀行存款500萬;貸:套期工具500萬。
從以上對稱性的賬務處理可以看出:①初始套期時,被套期項目(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和套期工具,均無需確認。②期末根據(jù)即期匯率確認境外經(jīng)營凈投資的匯兌損益,并根據(jù)公允價值變動情況確認套期工具(外匯遠期合同)。
四、結論
綜上所述,盡管與原套期保值準則相比,套期會計準則做了較大的修改,但仍有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包括:進一步潤色套期會計準則部分條款中的行文描述;重新界定套期會計處理方法,增加套期會計的核心特征——對稱性;根據(jù)對稱性原理,進一步修訂套期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的相關案例;全面認識和管控公允價值選擇權等。這將有助于企業(yè)更好地貫徹和執(zhí)行套期會計準則,降低運用套期會計處理業(yè)務的成本。
【主要參考文獻】
[1]冷琳.諏議套期會計準則中的疑難問題[J].財會月刊,2019(9):83~86.
[2]劉昱沛,王葒.新套期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程度研究——基于CAS 24和IFRS 9的比較[J].財會月刊,2018(15):114~119.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會計[M].北京: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19:271~291.
[4]企業(yè)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yè)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17年版)[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7:225~254,59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