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連
緬甸是個宗教氣息濃厚的國家,大多數(shù)民眾信奉佛教,因而緬甸的戲劇也源自古代拜神敬佛的活動。緬甸戲劇的雛形形成于15世紀阿瓦王朝年間,分為緬甸傳統(tǒng)戲劇、木偶戲、阿迎三種。
一曲戲曲悠揚而起,戲劇演員大步邁上舞臺,此時,這方舞臺便是他們的全世界,在這方舞臺上,演繹著千百年的歷史,演繹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樣一場戲劇道盡了緬甸歷史長河里的美麗與哀愁。
戲劇悠揚,唱活了沉淀千百年的歷史
緬甸傳統(tǒng)戲劇源于平地戲以及宮廷戲,平地戲則源于民間,相傳始自阿瓦王朝年間,因在平地上鋪席片演出,所以又稱為“低戲”。緬甸信奉佛教,為了敬佛,場地中立著一根木竿,上面還纏椰樹枝、番櫻桃枝。在面對觀眾的場地前面中央也立著一根竹桿,上面掛燈火。后側(cè)插設(shè)一橫桿,上掛刀、鞭、弓、棍之類道具,以及頭盔或面具。置一個道具木箱于中央,按劇情發(fā)展其可代表金鑾寶殿、公主寢宮、高僧寺院等,此時,戲臺便搭建完畢了。
緬甸傳統(tǒng)戲劇可以邊唱邊舞邊擊樂器,劇情簡單。低戲后期被稱為“平地圍圈戲”,隨著演出人員增加,表演規(guī)模不斷擴大,場地布置講究,節(jié)目順序也有了一定調(diào)整。但不變是依舊要分三段通宵達旦地演出。
戲劇開始,臺下人也屏息靜聽。晚上8時至11時,首先演出l2段神婆舞,并唱神歌,然后4位大臣出場議事,宮女們出場跳暹舞,最后國王出場與大臣們討論國家大事。夜12時至凌晨3時,主要演出男女雙人對唱歌舞。劇情主要為王子留學歸國途中與美女立下海誓山盟的情景。到凌晨3時至5時,演出主戲,這段戲是平地圍圈戲的關(guān)鍵。劇情主要為王子與公主悲歡離合、相互思念,由帝釋天促成男女主角團圓在一起的場面。
相對“低戲”,緬甸戲劇還有一種“高戲”——木偶戲。緬甸古時唯木偶戲可搭高臺演出,因而也將木偶戲稱為“高戲”。木偶戲15世紀時便已出現(xiàn)。緬甸木偶是牽線型的,木偶高約2英尺,牽線最多的有60根。傳統(tǒng)有28種木偶,其中包括動物、神仙及帝王將相等人物。操縱木偶者和演唱者由2人分擔。演出分3部分,首先表演開天辟地和動物舞蹈,其次表演宮中活動、王子公主相愛等,最后演佛本生故事或自編劇目。木偶戲有趣靈動,是小孩子們的最愛,他們尚未聽懂那些戲曲中的悲歡離合,這木偶戲的小人和動物便深深地吸引了他們。
木偶戲加以精彩的劇情演出,便是大人們的最愛了。幕后的配音員隨著劇情進展咚咚地敲著,戲臺上在唱著一出佛祖救難民的故事:在過去,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有達官貴人逼債,后來佛祖接引,渡他們出了苦海。整個場面看著非常宏大,情節(jié)豐富,音效與劇情配合到極致,演到精彩之處場下便一片歡騰。
此外,緬甸傳統(tǒng)戲劇還有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舞蹈——阿迎。阿迎緬甸語意為“悠揚嫻雅”,其起源于阿瓦王朝,由宮廷的一種歌舞表演延伸而來。阿迎舞流傳于民間,經(jīng)過長期的演變,形成了一種以女子獨舞為主,配有男子逗樂的說唱舞蹈的表演方式。阿迎舞沒有固定的劇情,內(nèi)容活泛自由,短小精悍,表演形式多樣,廣受歡迎,在緬甸民間各種祭祀、嫁娶活動中最為常見。
悠揚的舞曲落幕,但是演員的身姿仍舊在觀眾的心中跳動。緬甸的傳統(tǒng)戲劇精髓不僅僅在于那配樂的精妙、舞臺上的舞姿翩翩,更是在于其傳唱的內(nèi)容惹人喜愛,它是一種供民間娛樂的方式,是緬甸人民鄉(xiāng)土上的記憶,更是他們歷史沉淀下來的精華,這又怎不討人喜歡呢。
一雙巧手,為戲劇注入靈魂
緬甸傳統(tǒng)戲劇初期演員分為6名男子2名女子,另外參加演出者還有5人,即長鼓手2人、大鈸手1人、嗩吶手1人、竹節(jié)拍手1人。一場戲劇便全在這些人的巧手下唱響,仿佛為戲劇注入了靈魂一般,讓聽者都不禁隨之舞動。
牽連木偶戲的是通過一雙雙老練的巧手,讓小巧精致的木偶在他們的手上跳躍起舞。手藝人和木偶共舞,起舞時木偶的手指、關(guān)節(jié)、頭頸、眼睛、下頜、腳趾都可以隨意動作,這些原本無魂的木偶,通過提、撥、勾、挑、扭、掄、閃、搖等技巧,在手藝人的巧手上重獲了生命,頓時活了起來。一陣喧囂鑼鼓聲中,又見一木偶登臺,身著戰(zhàn)袍,插令旗,持長槍,甚至還會擠眉弄眼,各種精彩令人目不暇接。
觀眾對于手藝人的好奇仿佛也得到了他們的回應(yīng)。當表演進行到中段時,上半部分的幕布就會被打開,牽線著木偶的手藝人會露出笑臉來,讓觀眾觀看他們是如何操控木偶進行現(xiàn)場表演和配音的,這時演員和觀眾的距離便拉近了,場上場下是一片歡呼。
此時的緬甸,即使是在夜里也是熱鬧的,這些木偶小精靈給他們帶來了歡樂,歡聲笑語隨著劇情起伏著。手藝人忘情癡迷,目光神情完全傾注在木偶身上,將所有關(guān)于美的感知,通過這小小細線,注入到這些小小的木偶身上。這些木偶也在每年4月初的曼德勒國家劇院里成為了“寵兒”。
看著木偶一節(jié)節(jié)地被注入生命,這穿上衣物的木塊,在手藝人的巧手下,陡然間具有了人的靈性,或唱或跳,或舞或吟,舉手投足之間,顰笑著,歡呼著。神情姿態(tài),有著別致的風情。
一曲戲劇一曲愁,一曲美好掛心頭。緬甸戲劇的韻味,是厚重的歷史的味道,短短一場戲,道盡了歷史里的美麗與哀愁,也道盡了粉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