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美琪,張默涵,王婧,崔乃玲,張小茜(濰坊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院)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科常見的急性炎癥性疾病,臨床上 分 為 輕 癥AP(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 中 度 重 癥AP(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癥AP(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1]。雖然大多數(shù)AP患者病情較輕,預后良好,但約20%的患者進展迅速,如不能及時診治會導致腸麻痹、腸道有害菌移位,進而釋放大量炎性介質,甚至引發(fā)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病死率極高[2],因此早期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對改善患者預后、降低死亡率是十分重要的[3]。本研究擬對我院84 例AP 住院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影響AP 預后的危險因素,加強臨床醫(yī)師對AP 疾病特點的認識。
回顧性分析2017 年1 月-2020 年7 月我院收治住院的84 例AP 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9,沈陽)》中的診斷標準;②既往無手術史;③臨床資料及檢驗結果完整。排除標準:①既往有慢性胰腺炎;②合并惡性腫瘤等嚴重消耗性疾病患者;③不配合治療或失訪者。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1 數(shù)據(jù)采集
采集納入患者的性別、年齡、飲酒史、吸煙史、基礎疾病、臨床表現(xiàn)等基本資料及入院24h 內(nèi)的實驗室檢查包括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血糖(GLU)、肌酐(Cr)、總膽紅素(TBil)、血鈣(Ca)、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淀粉酶(AMY)、脂 肪 酶(LPS)、C- 反 應 蛋 白(CRP)、D-二聚體(D-Dimer)、尿蛋白(PRO)等信息,將數(shù)據(jù)輸入Excel,采用SPSS 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2.2 預后判斷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或明顯改善,淀粉酶、脂肪酶、CRP 等生化指標降至正常范圍。好轉:臨床癥狀及體征較之前好轉,上述生化指標較治療前下降>50%以上。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較之前好轉,上述生化指標較治療前下降,但未達到50%。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生化指標改善不明顯或加重,自動出院視為治療無效。死亡:住院治療期間因AP 死亡。
采用SPSS22.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滿足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和四分位數(shù)間距表示[M(P25-P75)],組間比較采用U 檢驗。采用x2檢驗和U 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P<0.05 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我院住院診斷為AP 的患者共168 例,最終納入89 例,均為首次發(fā)病。89 例AP患者中,治愈15 例,好轉25 例,有效24 例,未愈20 例,自動出院5 例。排除自動出院患者,將治愈、好轉、有效患者歸為預后好組,將未愈患者歸為預后差組,對84 例AP 患者預后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如表1 所示,預后好組和預后差組患者的年齡、飲酒史、尿蛋白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間性別、吸煙史、消化系統(tǒng)癥狀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兩組間GLU、Ca、ALB、AMY、LPS、CRP、D-Dimer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間AST、ALT、Cr、TBil、TG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患者性別、年齡、職業(yè)和基礎疾病等指標對預后影響單因素分析[n(%)]
表2 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對預后影響單因素分析[M(P25-P75)]
本研究通過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患者的年齡、飲酒史、尿蛋白、GLU、Ca、ALB、AMY、LPS、CRP、D-Dimer 等因素均可影響AP 患者的預后(P<0.05)。目前臨床上常采用血清淀粉酶指標對AP 患者進行病情評估,但缺乏評估AP 嚴重程度的特異性。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脂肪酶水平可隨著AP 病情的改變而變化,胰腺炎癥反應可導致細胞內(nèi)的LPS 大量釋放入血,因此血清LPS水平在發(fā)病24h 內(nèi)迅速上升[4]。我們的研究顯示LPS 水平在預后差組中明顯升高,這與學者的研究結果相吻合。AP 的病理生理過程是由于炎性細胞因子和炎性遞質的過度釋放,進而導致嚴重的局部組織損傷和全身性炎癥反應。當組織發(fā)生損傷感染時血清CRP 可顯著升高,且與疾病的炎癥程度呈正相關。因此CRP 可能參與AP 的發(fā)病過程,對AP 患者預后的判斷具有重要價值。已有研究證明AP 患者體內(nèi)會出現(xiàn)應激反應,導致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質激素水平升高,進而加速體內(nèi)糖原的分解,出現(xiàn)血糖上升。由此可知,當AP 患者血糖水平越高時,可能其病情越嚴重。AP 患者發(fā)生低鈣血癥的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有研究證明,危重癥AP 患者的血鈣水平明顯下降,且病情程度與血鈣水平呈負相關,因此血鈣水平也可能是評估AP 預后的一個重要潛在因素[5]。另外,AP 患者最早累及的胰外器官是肝臟,當胰腺炎患者產(chǎn)生的多種細胞因子(腫瘤壞死因子、激酶、組織胺等)通過靜脈系統(tǒng)進入肝臟時,可對肝細胞和肝組織造成直接毒性作用,從而導致肝功能異常[6]。但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的AST、ALT、TBIL 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所以需要更大的樣本量和更精確的實驗進行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AP 患者的預后受年齡、飲酒史、尿蛋白、GLU、Ca、ALB、AMY、LPS、CRP、D-Dimer 等因素的影響,且在預測疾病預后方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但本研究存在樣本量小和一些難以控制的因素等原因,使部分研究結果存在誤差,今后仍需更大樣本量的研究,以獲得更加準確可靠的統(tǒng)計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