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劉明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作品。這是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寓意從愛情層面上升到時代精神層面,是對空虛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反思,也體現(xiàn)了社資本主義社會丑陋的一面。這部小說用現(xiàn)實主義寫法,刻畫了渡邊、直子、綠子等人物形象。整個故事講述男主人公渡邊糾纏在內(nèi)向、情緒不穩(wěn)定并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外向、活潑開朗的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人生歷程。
一、《挪威的森林》核心內(nèi)容
《挪威的森林》整部小說以回憶為線索,小說內(nèi)容滲透了人在青少年的時間的孤獨與困惑,也講述了青少年面對成長所遇到的無奈與憂愁。小說敘寫了青少年的成長煩惱和在社會中面臨的生存壓力,突出了生命的無力與悲哀,折射傷感而又痛苦的人生。這也是一部愛情主題小說,圍繞男主人公渡邊和兩個女孩之間的情感糾葛展開。渡邊先后擁有兩個女友,第一個女朋友直子是他高中好友木月的女朋友,后來木月自殺了,渡邊和直子相遇并決定交往,兩人交往沒有多久,住進深山老林里的精神療養(yǎng)院。渡邊遇見第二個戀人綠子,與直子的內(nèi)向性格截然相反,綠子外向、熱情,大膽表白自己對渡邊的愛戀。直到第一個戀人直子自殺前,渡邊內(nèi)心一直處于苦悶與彷徨之中,既無法忘卻直子,又難以抗拒綠子的熱情。最終,直子自殺離開,渡邊與綠子走到一起。渡邊不斷成長與摸索人生之路。
二、愛情層面解讀《挪威的森林》
在這部小說里,刻畫的主要角色包括渡邊、直子、綠子、玲子、木月和永澤等。小說以愛情為主線,男主人公渡邊圍繞在精神抑郁、病態(tài)的女主人公直子和外向而又充滿活力的綠子之間,其講述了男主人公自我探索與自我成長的人生歷程。男主人公渡邊經(jīng)歷了好友、戀人之死,最后投入綠子的懷抱,在性與死中探索自我。渡邊的高中同學直子性格內(nèi)向、抑郁,對愛、生命表現(xiàn)為抑郁、抗拒,最終選擇自殺。渡邊的大學低年級同學綠子性格外向、生機勃勃,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感,向往充分的愛,追求健全之愛。渡邊的高中好友木月選擇自殺,給渡邊和直子帶來巨大的心靈創(chuàng)傷。后來,兩人偶遇,再次相逢并正式交往,在直子20歲的時候,兩人發(fā)生了性關系,可是沒有多久,直子不告而別,其住進了精神療養(yǎng)院。后來,渡邊找到了直子,直子坦言無法通過正常的方式做愛,但是渡邊相信他們會有未來。同時,大學低年級的同學綠子對渡邊進行大膽的表白,渡邊彷徨不定地選擇了和綠子交往。對于渡邊來說,直子的病情與柔情讓他難以忘卻和釋懷,但是內(nèi)心難以抗拒綠子的大膽表白和她的迷人與活力,直到直子自殺離開,渡邊才完全投入綠子的懷抱。對于渡邊來說,直子和綠子是屬于兩種不同人生觀的女孩,兩個女孩都用各自的行為詮釋了各自的人生觀。在這個戀愛故事里,直子對愛與生命產(chǎn)生了不能承受的抑郁病態(tài),最終選擇自殺,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綠子對愛與生命充滿了活力,給予渡邊一種超現(xiàn)實的愉悅和充實。
三、時代層面解讀《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比較特殊,美國、西歐和日本正處于迷茫動蕩的20世紀60年代末。從時代層面來看,這部小說用現(xiàn)實主義寫法,懷舊一個時代,追溯特定時代的記憶。20世紀60年代末,嬉皮文化在美國和西歐顛覆了傳統(tǒng)生活方式,日本社會也深受消費主義、自由主義影響,年輕人的人生觀不可避免地陷入迷茫。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的學生運動,塑造了村上春樹不從眾、不流俗的個性。村上春樹曾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期或許是一塌糊涂的年月,但拼命活著的實感還是有的……時至如今,的確有打動人的地方?!边@奠定了《挪威的森林》追思、緬懷的基調(diào),它之所以流行,不僅僅因為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文壇很少有這樣清新的純愛物語,更是因為讀者可以在流暢感傷的筆觸、極具時代特征的戀愛故事中尋找和追溯特定時代的集體記憶。
整部小說折射一種社會性的孤獨。這部小說的主題是孤獨,深層面包含了關于孤獨的很多思考以及那種孤獨的蔓延情緒。這部作品表達孤獨的感受。所謂孤獨,并不是說在人群之中有人陪你說話,擁有朋友、戀人、親人就不孤獨,那種孤獨是無法被這些表面的人際交往所打破的。社會性孤獨是無法打破的命運枷鎖。當一個人深夜獨處,那種孤獨情緒就會涌上心頭,作為一個被割裂的個體,個人的孤獨是無法避免的命運。尤其是在現(xiàn)代社會,當高樓大廈和各種各樣高科技的電子產(chǎn)品占據(jù)了人們的主要生活時,人與人之間充滿溫情的交往也越來越稀釋和淡漠。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孤獨其實是相當普遍的。人們已經(jīng)習以為常,甚至對此已經(jīng)完全麻木。村上春樹借助這部小說告訴讀者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表面上幸福的假象和那種難以抑制的孤獨情緒。他向這種孤獨投注凝視的目光,讓人們看到一個現(xiàn)代人心底最真實的畫面。
四、《挪威的森林》美句欣賞
《挪威的森林》文字清新,通過閱讀其中的文字,人們可以洗滌內(nèi)心深處的糾結(jié),達到情感的共鳴。小說中的美句滲透人生哲理。只有經(jīng)歷過生死,才會讀懂人生生死相倚的道理。渡邊經(jīng)歷了好友木月的死亡、綠子父親的死亡以及直子的自殺身亡。渡邊深陷悲哀,他明白“死并非生的對立面,死潛伏在我們的生之中”,但是也無法消滅所愛之人離開世界所帶來的痛苦,所有的哲理無法消滅親人、愛人離去之痛。人的一生從成熟到不成熟,逐漸悟出一些人生哲理。小說文本寫道,“即使是你最心愛的人,心中都有一片你無法到達的森林”“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如果你不想進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達地委身于生活的河流”“少年時我們追求激情,成熟后卻迷戀平庸,在我們尋找、傷害、背離之后,還能一如既往地相信愛情,這是一種勇氣,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再相逢”。這些哲理是對人自我成長的詮釋。
五、《挪威的森林》的讀后感
《挪威的森林》整部小說將愛情、友情和性交織在一起,融洽、沖突此起彼伏。從誕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充斥著憂郁、痛苦的掙扎和無所畏懼的解脫,展現(xiàn)出畸形的性接觸和近于病態(tài)的心理。抽象而出的一個個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進死亡,又把死亡拖進活的部分,其終于從不成熟走向成熟。通過閱讀小說,對比現(xiàn)實人生,人們會發(fā)現(xiàn):人的一生,身邊的人來來往往,真正留步的有幾位?每個人都有自己病態(tài)的一面,有他人無法理解的痛苦。有些人能很輕易地把它忽視了,有些人卻被它束縛了。小說《挪威的森林》開頭回憶直子時,提到一口井,埋在草叢里,特意找是找不到的。人一旦不小心跌入,就無可避免地要死亡,深得可怕!問題是誰也找不到那口井的具體位置。木月與直子都遇上了那口井了,或許,那也是一種解脫吧!總還會有人撞上的,這是不可避免的。唯剩太多的無奈、太多的遺憾!
小說中的綠子是個很有個性的人,活潑調(diào)皮,也是孝順的孩子。從朋友到戀人,她和渡邊走過,明知渡邊心中永遠把直子放在第一位,仍不奢望什么。她大膽地追求渡邊,對愛情和生活都充滿了熱情,但是人生與愛情都挺捉弄人,她明白這一生難以成為渡邊心中的最愛,但是依舊執(zhí)著?;貧w現(xiàn)實,真正的愛情什么時候會來臨?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可能都躺著一個曾經(jīng)深愛的人,可是如何面對身邊愛著自己的人。隨著歲月的成長,青春期的愛戀進入人的成熟期以后可能會發(fā)生改變?;钤诂F(xiàn)實世界,就需要不斷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救贖和自我成長。
(西安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