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要】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起支配作用,在小學高段美術學習中發(fā)揮的作用極為顯著?!睹佬g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重要動力。美術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取決于學生興趣被激發(fā)的程度,教師只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才能實現對學生觀察力、想象力的培養(yǎng),并通過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健全學生個體人格,促進學生德育與美育的全面發(fā)展。本文針對小學高段學生美術中采取趣味水墨畫培養(yǎng)學習興趣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趣味水墨畫
一、美術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意義
1.改善課堂教學氛圍
快樂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多力量,實現人類與外界的和諧共生,當人們處于快樂的狀態(tài)時能夠有效放松自身,緩解緊張,使人們更樂于接觸外界事物并容易對其產生興趣。愛因斯坦說過,如果將學生的熱情激發(fā)出來,那么學校的規(guī)定也將轉變成為他們樂于接受的禮物。美術教學大多依托于課堂展開,學生是主體。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力吸引學生注意,可以通過多種藝術風格的運用、形象事物的表達等方法,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激發(fā)起來,使學生發(fā)現學習中的樂趣,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讓情緒與學習融會貫通。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做到飽含情感,將能更好地感染學生,調動起學生的不同感官共同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并學會如何創(chuàng)造美,進而實現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就能更好地帶動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幫助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
2.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
興趣是促使學生進步的重要動力,在興趣的作用下能夠幫助學生展開主動思考與探索,實現自主提升。如果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在學習時學生的大腦皮層就能處于興奮狀態(tài),各項感官也更為敏銳。小學高段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通過教學活動的合理設計加強學生內在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由于美術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過多學科聯合教學的方法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與探索的機會,調動學生情緒,提高學生美術課堂的參與程度,使學生發(fā)現美術的魅力,提升自身美術綜合素養(yǎng)。
3.發(fā)展學生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對于小學高段學生來說,美術課程兼具人文性、趣味性以及實踐性等特點,能夠幫助學生學會用自身行為去探索與發(fā)現,并從中獲得成就。在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下,小學高段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能夠更好地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身邊的美,并逐漸發(fā)展到自己創(chuàng)造美。美術教學不應當局限于某種方式,而是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材料打破學生對美術的固有認知,激發(fā)他們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的沖動,使之領悟到更多的美。在此基礎上學生無論是進行美術欣賞還是美術創(chuàng)作都能有更獨到的眼光,逐漸提升自身審美,實現對性情的陶冶,實現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樹立起正確的三觀。
二、小學美術教學現狀分析
小學高段學生面臨著升學壓力,這就使得部分教師、學生與家長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文化課上,認為其他課程都屬于可有可無的存在,這就嚴重影響了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提升受到嚴重阻礙。除此之外,該階段的小學生需要完成的課業(yè)量較大,自由支配時間被壓縮嚴重,用在美術學習上的時間與精力嚴重不足,盡管在課程設置上有美術,但是教學數量與質量均無法得到保證,長此以往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直線下降,美術學習效果更是無從談起。有些文化課教師甚至無視美術課程,出現占課現象,學生美術學習效率不足,原本對美術課程感興趣的學生也興致缺缺。有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按照文化課教學方式來展開美術教學,課堂表現活躍的學生大多會引起教師的反感,加之家長過度關注文化課程更是會抑制孩子的繪畫興趣,長此以往學生的美術興趣會淡漠直至消失。
除了上述原因,學校的硬件設施配置情況、教材的使用情況等因素都導致小學高段教育中的美術課程地位較為尷尬,加之美術課程教師配置隨意性較高,美術學科發(fā)展受到嚴重阻礙。通過調查顯示,部分學校的美術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較差,甚至是文化課教師兼職教授美術,這些臨時替代的美術教師缺乏專業(yè)且系統(tǒng)的培訓,美術專業(yè)知識較為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開展美術教學的能力不足。還有些美術教師的教學水平較差,無法針對學生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影響教學效果。教師教學組織能力不足導致學生的學習更為枯燥,學習毫無樂趣,學生的美術潛能被嚴重壓制,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綜合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都說明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嚴重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學習質量較差、美術教學目標無法順利達成。
三、如何運用趣味水墨畫培養(yǎng)小學高段學生學習興趣
1.運用游戲手段感知美術樂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把握學生的天性,結合興趣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調查表明,約有90%的小學高段學生有水墨畫的接觸經歷,有些還有一定相關基礎,因此運用水墨畫來展開教學能夠拉近學生與美術的距離。在教學實踐中可以設計趣味水墨游戲,吸引學生的關注,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把握好游戲的度,不能將其作為單純的娛樂,而是要在游戲中引導學生掌握水墨畫的相關技巧,并感悟水墨畫中的意境,讀懂其中蘊含的意味。美術課程順利開展離不開課程導入,有些教師在教學中忽略導入環(huán)節(jié),直接展開教學而導致學生興趣不足。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如果能夠運用游戲導入教學,將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開始接下來的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完成水墨拼圖,將水墨作品打亂讓學生進行恢復,在游戲中能夠實現學生想象力、觀察力的同步發(fā)展。游戲并不是教學的重點,只是美術教學的引子,但是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住。在趣味游戲中學生邊玩邊學,用愉悅的心情畫畫,更能感受水墨畫的趣味,發(fā)現學習中存在的樂趣,并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期待。教師應當寓教于樂,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進行觀察與感悟,逐漸理解水墨畫線條中蘊含的美。
2.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情趣
當前的小學高段美術教學內容較為豐富,而水墨畫內容繁多,豐富的教材內容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更為有利。在水墨畫教學內容中不僅包括潑墨、指墨等繪畫技法,還包括水墨畫大師的畫作欣賞等。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發(fā)現水墨畫的魅力,使之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更深刻的認知,但是這些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較大的距離,這就使得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水墨畫教學應當打破教材的局限,將貼近生活的水墨畫素材也納入課堂教學內容中。眾所周知,藝術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加工與展示,脫離了生活就沒有藝術。在美術新課標中格外關注美術與生活之間的關聯,要求教學內容選材要貼近生活,在美術教學中要以學生的生活作為基準點,在課堂教學時為學生預留一定的觀察時間,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fā)展,學會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并從生活出發(fā)學會自主創(chuàng)作美。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入畫的教學方式,通過對學生生活經驗的運用,結合恰當的水墨畫將學生帶入到水墨畫學習中。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要鼓勵學生感受生活,在理解美術知識時融入自己的認知。因此,教師要將教材內容、地方特色、校園文化融合在一起,將其作為美術教學的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繪畫練習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熟悉的景致或事物作為繪畫內容,讓學生對繪畫更充滿興趣,并畫出貼近生活的作品。
3.運用情境教學鼓勵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美術教育課程具有顯著的特殊性,運用文化課的學習方法是無法實現美術課程的學習的。美術關注的是學生情感、靈感上的成就。小學高段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水墨畫的墨色、線條運用靈活,與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較為貼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多方感官感受水墨畫的靈動,通過欣賞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作,改變學生對水墨畫的刻板認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借助趣味故事引領教學,小學生對故事大多興致盎然,我國的經典故事既有趣味性又有著深刻的寓意。教師選擇恰當的故事后,再借助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故事中的氛圍,帶領學生走入故事中的世界。在完成故事鋪墊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連環(huán)畫的形式再次展示故事的內容,實現繪畫練習內容的多元化發(fā)展。學生在繪畫中可以實現對構圖的練習,提高自身繪畫技巧,強化表達能力。相同的故事在不同學生的筆下會出現不同的表現形式,學生的想象力也因此得到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高段美術教學來說,趣味水墨畫教學具有顯著效果,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參與度,激發(fā)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欲望。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關注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借助趣味水墨畫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美術愛好,讓學生的個性在學習中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