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彬
在目前全球化的世界浪潮中,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當下,如何維護思政工作的本心,如何用思政工作促使經濟領域持續(xù)迸發(fā)以“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目標的生命力,則需要思政工作不竭的內容創(chuàng)新,結合時代主題不斷挖掘思政工作新素材、新精神。本文基于思政領域內容創(chuàng)新,剖析了經濟領域思政工作全新的要求,總結現有形勢下思政工作內容創(chuàng)新的新策略。
現階段,我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系列舉措對于就業(yè)局勢、利益分配和經濟成分帶來了更強的多樣性,這無疑促成著人民全新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所謂思政工作吸引力,其重中之重是真正提高思政工作在新時代下的有效性、針對性,切實把握新局勢的需求,務必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不僅思政工作,當前在黨的多項政治工作中都有強調繼承的重大意義,而繼承與創(chuàng)新必定是相輔相成的。一味地追求創(chuàng)新,忽略繼承,一切思政工作便猶如沒有源頭之水,所謂創(chuàng)新不過是舍本求末的產物,而倘若不講創(chuàng)新,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中,思政工作便成了擱淺的魚,在日漸僵化中失去生機。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考驗著思政工作明辨是非的能力,何為應當傳承的寶藏,何為應當摒棄的腐朽,應關注一下幾點: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堅守
現如今由于市場經濟往往給人以物質利益原則至上的思維模式,這使得企業(yè)以利潤為重,而個人以收入為重,越來越模糊了信念的存在意義。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容易將理論學習看成教條,產生不正當的偏見。在這里必須明確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教育不能放棄,讓人們會產生偏見的并非理論本身,而往往是教育的方式。以青年群體的思政教育為例,作為年輕人,他們更樂于接受靈活有趣的教育模式,在傳統講授的同時,鼓勵他們之間進行辯論和開放性討論更能讓受教育者感受到思政教育的真正意圖。
(二)踏實踐行精神的堅守
這是一個講究效率的時代,時間就是金錢,分秒必爭是時代給人的助推器,同時也是一道枷鎖,使人更容易忽略真正能落到實處引導人、鼓舞人、教育人的方法。在這個眾人行色匆匆的時代,我們不能放棄的也有傳統思政工作中踏實耐心的工作方法,身體力行地踐行疏導心靈。生硬訓斥或許令人收斂脾性,但遲早滋生反叛;經濟處罰或許能收獲暫時服從,但終究致人麻木;行政命令或許能壓制躁動,但壓制了更多不該犧牲的自由。強硬的方式或許收效最快,但放棄踏實耐心的談心、疏導,放棄有溫度的說服教育,最終只能讓思政工作變成令人無奈的空談。
(三)干部作風建設的堅守
思政工作說到底是一項以人為本的工作。以人為本,靠人來做,這要求思政工作的隊伍本身要有出色的榜樣形象。這不僅要求團隊在工作上盡心盡力,更要求團隊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務必過硬。思政工作越深化,思政工作的執(zhí)行者就越是要充實自己,越是要不斷學習。在當今時代中,如若思政工作人員習慣了站在“高處”,靠著“高壓”進行思政工作,不重視自身的作風建設,就很難得到思政工作所期望的感召力、凝聚力。思政工作者嚴格的自我要求,是讓思政工作深入人心的關鍵點。
(一)傳統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積極碰撞
所謂適應,是傳統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積極碰撞,歸結到經濟領域的思政工作中可以分為兩部分組成:第一是經濟領域思政工作的革命意識,這是思想的革命。我們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從事思政工作,務必強調“超前”二字??焖侔l(fā)展的時代,新政策層出不窮,思政工作者被要求要在政策推出的同時及時了解新政策會在何處“泛起波瀾”,造成何種思想觀念變化,及早引導人們正確樹立積極適應的態(tài)度。第二則是思政工作者自身要有時代緊迫感,時刻著眼于新時代、新動向,才能真正解放思想,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工作被賦予著極高的榮譽。在市場經濟這種競爭式經濟的要求下,危機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打破了人們永久安逸的虛妄幻想??粗貢r代給人的緊迫,適應時代給人的壓力,珍惜時代給人的機遇,才能擁有社會、經濟效益俱佳的前途。
(二)實踐是驗證思政工作成效的真諦
新時代賦予人新的生機,誠然我們不能放棄長期以來思政工作總結而成的優(yōu)良經驗,不能放棄耐心的觀察分析,但唯有實踐是驗證思政工作成效的真諦。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過程中,深化了對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思政工作者要自己走出去,體會如何做到生動活潑而又扎實有效,也要帶領大家走出去,切身感受新觀念、新局勢,并正確引導大家在實踐中開闊視界的同時明辨是非,把黨對思政工作的期望落實在發(fā)展中。思政工作并非一套死氣沉沉的理論,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思政工作要和業(yè)務結合,在實踐中找準業(yè)務工作中最適宜也最需要思政工作的切入點,并實時調整工作重點。
(一)改進思政工作的實現形式
先進的生產力是時代的產物,其發(fā)展為思政工作的改進提供了優(yōu)良物質基礎與技術手段。時代的科技成果給了人們更豐富的思政工作實現形式,也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工作實現載體。在思政工作中應把握一種“科技感”,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的優(yōu)勢,尤其是信息技術,發(fā)揮網絡的作用,讓優(yōu)質的信息高效傳播的同時增強思政工作的可接受性,使人們樂于自發(fā)地接受思政教育。譬如開展線上知識競賽、思想品德的辯論賽、發(fā)起線上投票等等,積極利用互聯網、自媒體等工作實現載體。跟隨時代而又利用時代、享受時代,改變使思政工作發(fā)揮實際作用的實現形式,讓思政工作更便捷、更高效、更具時代感地進行。
(二)追尋經濟背后的實際問題
正如前文所述,思政工作不可能一成不變,亦無法一蹴而就,思政工作者必須有主動出擊的意識,有超前的思路。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當下,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隨之產生。思政工作不單單是說理,更是服人,不僅要講理論,更要辦實事。黨的思政工作務必要有善于發(fā)現思想問題的敏銳,務必要有將思想問題解決于萌芽的果決。而如何追尋到經濟背后的實際問題,自然是積極傾聽各種呼聲、直面接觸各種情緒、深切關懷群眾疾苦。比如抓好外埠施工的現場管理、關愛職工的單身生活、重視野外作業(yè)的種種風險、組織特困家庭的愛心捐助活動、協助職工解決子女入學困難。這不僅僅是春風化雨、凝聚人心,便于未來思政工作的持續(xù)開展的舉措,更是主動規(guī)避了社會問題給經濟領域的種種風險,將問題鏟除于萌芽。追尋經濟背后的實際問題,體現了群眾主觀能動性,也體現了思政工作者偉大的創(chuàng)造精神。
(三)主動營造開明的工作氛圍
思政工作者必須明確自己是思想政治精神的傳播者,其工作具有巨大的社會意義,是思想政治建設的橋梁,因此在工作過程中務必存有謙卑的態(tài)度,虛心接受對于工作有建設意義的建議。新時代給了人們自由平等的平臺,讓人們可以暢所欲言,思政工作者應珍惜每一句真實有效的批評。在日常對群眾的引導中、理論的滲透中也要懷有包容之心,學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溫和有效地開展思政工作,使思政工作不再是冰冷的教育,而化為流動的溫暖。讓民主開明的工作氛圍傳播開來,傳遞成為溫暖的教育文化、企業(yè)文化。
(四)鼓勵自我要求與自我調整
思政工作說到底是從思想素質上影響人、改變人,靠人的自主力量進而影響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除了思政工作團隊對自身工作的反思與調整,鼓勵職工學會自省,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學會有效地約束自己,更能高效地改變人們對自我的要求,自然而然地開啟自我調整。現代企業(yè)價值觀具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堅持以人為本,人本思想為導向是新時代思政工作進行的要求,也是福利。工作中應看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傳播,積極鼓勵自我教育的道德建設。
總而言之,在經濟發(fā)展的新局勢下,思政工作要完成內容創(chuàng)新并且提升時代吸引力,其關鍵是把握思政工作與時代的結合點。將先進生產力和文明進步與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起來。既傳承黨的思政工作在發(fā)展過程中的珍貴經驗,又體現全球化時代中黨的內涵與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在思政工作實踐中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思索,將思政工作賦予時代溫度。唯有與時俱進,才能最終以內容創(chuàng)新增強經濟領域思政工作的吸引力。
(本文作者單位:山西偏關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