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旭
摘 要:初中語文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生涯中較為重要的過渡點,是有效培育學科素養(yǎng)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后續(xù)語文學習的基石所在。對初中語文而言,大部分文章的學習都涉及“讀”與“寫”兩個方面的內容,學生要想學好語文這一學科,讀寫結合教育可謂重中之重。本文立足于當前閱讀教學的一些問題所在,探究分析了如何通過讀寫結合教育來幫助學生掌握文章脈絡,提升寫作技能,從而全面強化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以期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讀寫結合;讀書氛圍;閱讀教學
一、引言
當代語文教學目標不斷提高,閱讀教學工作的全面化、多元化開展即為其中之一。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由于教學方式的不斷變化,閱讀這一教學方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一種途徑。隨著學生的教育素質不斷提高,閱讀這一教學方式也要不斷與時俱進,教師需要時刻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理念,強化自身的教學手段,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當前初中生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方法不夠多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比較低
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由于教學課時的限制,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學方法不夠多元,會導致學生厭倦課堂,不容易提高學習積極性。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是在課堂上拿出一篇范文直接講解,把老師對文章要點的理解直接灌輸給學生,缺少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枯燥的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學生的畏難和厭煩心理,進一步加重學習的難度。
(二)課外閱讀量不夠,導致學生文學底蘊不足
閱讀與寫作相伴。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功底,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課外閱讀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智力資源,讓學生提高想象力,增加創(chuàng)作的自信感;讀文化經(jīng)典的目的是厚實文化底蘊,提升人文素養(yǎng);看流行小說,不僅僅是為了消遣,還為了擁有一個他人熟知的共同話題、具有一種與人保持交流的資本。為了解最前沿的時事動態(tài),為更細致地觀看世態(tài)百相,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看報紙雜志。雖然學生無法實踐“知書達理”和“永不磨滅”的能力,但他們也收到了“籠天地于形,挫萬物于筆端”的效果,所以綜合能力會越來越強。但目前學生課外閱讀量嚴重不足,導致文學底蘊比較差。
(三)教師自身教學水平有待加強
“打鐵還需自身硬”,好的學生離不開優(yōu)秀的老師。如果教師自己對閱讀沒有自身的技巧,對文章沒有透徹的理解,對教學沒有有效的方法,很難想象他能培養(yǎng)出好的學生。因而,如何不斷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水平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特別是在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情況下。因此,要加強對教師的集中培訓平行交流,總結心得體會和教學技巧,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加強中學生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適當增加閱讀時間,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語文學科的基礎是閱讀。雖然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和理解能力,但如果沒有閱讀作為基礎,學生的其他能力將很難得到提高。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學生的閱讀量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增加閱讀時間和閱讀量,才能提高學生在自己興趣范圍內的選擇能力和判斷能力。有些學生不喜歡讀書,還有些學生課業(yè)繁重,常常沒有時間讀書。另外,一些家長認為,看課外書就是不做作業(yè),這就阻礙了學生的閱讀,導致閱讀時間越來越少。只有適當增加閱讀時間,才能讓學生有選擇的余地,找到合適自己的一些課外讀物,進一步找到閱讀的興趣所在。
對學生的學習而言,興趣是其持續(xù)學習的原動力所在。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源自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作為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從培育興趣入手來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延長課堂的閱讀時間,將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上課模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課程模式。在課程教學時,學生應提前去預習閱讀學習的文章,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在學生閱讀完畢后,采用提出問題、自由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探討一下對這一篇文章的看法和理解。這樣一來,學生對于這一篇文章的記憶就會最大化的加深,并且還會根據(jù)自身的思考,去體會故事主人公的喜怒哀樂,這對學生領悟人物性格、學習人文精神有很大的幫助。
(二)認真揣摩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形式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找到核心句子,而且還要學會掌握和提煉文章的核心句子,然后說出體會,使學生在閱讀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把閱讀和思考結合起來,爾后緊密聯(lián)系文本的具體句子和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來闡述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最后,通過閱讀和品味課文中的關鍵短語,加深學生對課外讀物的語言感知力和領悟力,豐富學生的課外文化生活和娛樂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經(jīng)過如此細致的閱讀,學生對文章會有更深的理解,課文的精彩語言也會給學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填空、擴展、改寫或繼續(xù)寫作課文內容,發(fā)展思考、想象和語言的空間。教師通過認真揣摩新的教學理念,不僅提高了語文學科水平,而且豐富了整個教育領域的授課形式,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素養(yǎng)的目的。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這就會出現(xiàn)教師一人唱獨角戲的問題,導致教師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這主要是因為教學模式的單一導致了學生學習時感覺枯燥乏味,毫無吸引力。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進一步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模式,深入學習更先進、更優(yōu)秀的教學理念,豐富自身的教學方式。
(三)完善教學手段,使閱讀貼近生活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教學手段也應具有時代特色。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新式的、特殊的、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興趣。舉個例子,初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是學生首次系統(tǒng)學習文言文,教師在講解該類文章時,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境角色,讓學生參與到故事中來,這樣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完成自身知識體系的構建。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去學習,大自然是生活最為瑰麗的書本,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美的認知,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生活情趣以及審美能力。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落實生活化教學模式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現(xiàn)代學生的實際需求。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需要有效地激發(fā)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的教學手段,并讓自己明白中學語文的價值和意義,而將生活化教學模式落實到中學語文的實踐教學中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因此,作為中學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明確自身的責任,把握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和精髓,并將其有效地落實到實踐生活中,以不斷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四、結語
閱讀教學對初中語文教學來說是處于一個不可或缺的地位,它與寫作教學相輔相成來影響語文的教學質量。學生的閱讀能力決定了寫作素材的積累,同時閱讀量的多少也決定了語文語感的強弱。優(yōu)秀的閱讀能力為學生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閱讀教學仍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立足長遠,不斷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小紅.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困境分析及對策[J].寫作(下旬刊),2017(05):77-78.
[2]徐紅梅.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困境及應對策略[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08):56.
[3]郝俊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困境分析及對策[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02):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