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關鍵詞】生物教學;蘭州本土文化;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20)13—0181—01
本土文化是一種具有濃郁地方色彩并帶有歷史傳承性,體現(xiàn)地方人文和自然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各區(qū)域的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攜手創(chuàng)造的,包括當?shù)鬲氂械膬r值觀念、習俗信仰、慣例禁忌等文化因子。它根植于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對中學生世界觀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蘭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以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悠久的歷史文化等共同創(chuàng)造了蘭州獨具特色的飲食民俗文化。為讓中學生加深對蘭州特色飲食的了解,筆者將蘭州特色飲食與生物課堂有機結合,將蘭州特色飲食文化融入生物課堂,讓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加深對蘭州的本土文化特色飲食的了解。
一、特色飲食文化增強課堂導入藝術性
課堂導入直接影響一節(jié)課的成敗。好的課堂導入會使學生迅速了解教學意圖,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內(nèi)容上?;诖耍n堂教學應從學生身邊的本土文化入手設計課堂導入。在學習《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時,教師在課前帶蘭州白蘭瓜到教室和學生一起品嘗,詢問學生白蘭瓜甜不甜。學生回答甜,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追問,那大家知道咱們蘭州的白蘭瓜為什么會這么甜?學生就七嘴八舌說開了:土質好,品種好,氣候適宜……當學生提到晝夜溫差大時,教師抓住時機進行引導:為什么晝夜溫差大就能使白蘭瓜甜呢?順利展開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因素及應用的學習。案例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白蘭瓜入手,增強了所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的親和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特色飲食文化助推生物課堂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教師結合教學內(nèi)容將蘭州文化引入課堂教學,從學生耳熟能詳?shù)睦尤胧址治鐾黄?,有時可順利突破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蘭州自制老酸奶以其細膩爽滑的口感、沁人心脾的清新博得蘭州人的喜愛。漿水是蘭州的風味食品,以其用料講究,制作精細,酸香清雅,備受當?shù)厝罕娤矏邸T趯W習微生物發(fā)酵相關內(nèi)容時,為突破微生物發(fā)酵條件及注意事項這一教學難點,筆者向回族大媽和漿水店老板請教,課前制作蘭州老酸奶和漿水。上課當天,本人先將課前自制的酸奶分給學生品嘗,告訴他們這是我親手做的,詢問他們想不想自制酸奶。在得到學生肯定回答后,布置學生提前準備食材,強調(diào)注意事項。下一次上課時,分步驟教學生做酸奶。受課堂條件限制,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操作,就讓學生將半成品帶回家,繼續(xù)發(fā)酵。很多學生小心翼翼地抱著自己的酸奶發(fā)酵瓶,唯恐它有一點閃失。一天后,學生將自制酸奶帶回學校和同學一起分享勞動成果。次日上課時,教師引導制作成功的同學分享經(jīng)驗,制作失敗的同學尋找原因,最終學生發(fā)現(xiàn)酸奶的發(fā)酵必須在密封條件下進行,且所用器皿必須滅菌,發(fā)酵瓶放在溫水中發(fā)酵。不經(jīng)意間學生掌握了乳酸菌發(fā)酵的條件,并在親自動手操作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由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就輕松突破。
三、特色飲食文化引領課堂復習鞏固
巧妙而有效的課堂復習鞏固,能促使學生靈活運用新課知識,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將蘭州特色飲食文化引入到課堂鞏固環(huán)節(jié),不僅助推了學生生物學知識的鞏固,而且增強了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在復習《細胞中的化合物》一章內(nèi)容時,筆者給學生提供了這樣一段材料:蘭州牛肉面是一種四季皆宜的地方名吃,也是蘭州最具知名度的產(chǎn)品。蘭州牛肉面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將煮好的面撈入碗中,舀一勺湯,將面用勺舀起再放下,放上蘿卜片、牛肉丁,再添上適量的湯,撒上香菜、蒜苗,淋上辣椒油。食用時,其味鮮美醇厚,柔韌耐嚼,營養(yǎng)豐富,令人叫絕。要求學生從蘭州牛肉面的配料中分析所用食材的細胞中主要含有的化合物。讀完素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很快得出了答案:水、無機鹽、糖類(淀粉、纖維素、糖原等)脂質、蛋白質等。同時,學生還能夠很快說出每一種化合物的主要作用,真正將所學內(nèi)容靈活運用。
此外,蘭州特色小吃像灰豆子、冬果梨、釀皮等也是生物課的???,為生物教學提供了豐富素材。本土文化資源可滿足學生的實踐需要,學生通過參與、親歷和感受,注重在過程中形成能力、獲取方法,適應現(xiàn)實生活及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本土文化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探究式和對話式兩類方法開展教學,旨在用學生身邊的例子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和體驗解決過程,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使之主動對活動的對象和過程進行支配和控制,養(yǎng)成高度的自覺性,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