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玲 熊夢瑩
[摘要]激勵性評價作為一種簡單可行的教學評價,在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師生間良好關系建立的效果。文章針對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激勵性評價的作用及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旨在促進教師正確使用激勵性評價,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激勵性評價;小學數(shù)學;課堂
一、相關概念
《辭?!穼Α霸u價”的解釋為:衡量評定人或事物的價值,也指評定的價值。評價泛指衡量、判斷人物或事物的價值。評價活動的過程是對人物或事物的價值進行分析、衡量和判斷的過程。
斯塔弗爾比姆認為,評價是一種劃定、獲取、提供敘述性和判斷性信息的過程。這些信息主要針對研究對象的目標、設計、實施和影響,目的是指導決策和教學效能核定的需要,并增加對研究對象的了解。
二、激勵性評價的作用
(一)節(jié)約上課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在課堂中使用激勵性評價,對課堂管理有著極大的幫助。我國學者胡中鋒認為,教學評價應從教育實踐的反饋出發(fā),并提出正確的評價,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通過鼓勵的方式,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并朝著教師預想的正確方向表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節(jié)約課堂時間,也可以避免許多可能發(fā)生的課堂沖突,極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
教師正確使用激勵性評價,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保護學生的自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有著極大的幫助。我國學者雷欣認為,每位教師都在運用語言、面部表情等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表現(xiàn)進行有意義的指導。
教師對學生正確或良好的行為做出及時的反饋和強化,能夠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激勵性評價的方法
(一)語言激勵法
語言激勵法是課堂管理中最常見,也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激勵時,通常會采用口頭語言激勵、書面語言激勵和體態(tài)語言激勵三種方法。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指出,在課堂中學生會從教師那里獲得相關信息,其中38%來自聲音語言,7%來自文字,55%來自面部表情。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偏重使用口頭語言激勵,而忽略了書面語言激勵和體態(tài)語言激勵。體態(tài)語言評價在促進學生發(fā)展中起著重大的作用。體態(tài)語言不僅要用口語表達,而且要用眼、手、心表達。一個微笑的表情、一個鼓勵的眼神、拍拍學生的肩膀、豎起大拇指等方式的表達,可以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教師評價環(huán)境,給學生以深刻的感染和啟迪。
(二)榜樣激勵法
1.教師的榜樣效應。小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的特點。所以,教師的示范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是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對象,同時教師為受教育者傳授知識,通常在學生心目中是高大神圣的形象,是學生心中的榜樣。學生通常會在模仿中學習,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耳濡目染,由此而產生較強的內驅力,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2.英雄人物的榜樣效應。英雄往往具備杰出的品質和卓越的才能,英雄的思想、感情和行為都是學生熟悉的,也是學生愿意模仿的。因此,英雄的榜樣力量容易被學生認同和接受,并產生較好的激勵作用。
四、激勵性評價的策略
(一)多元化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
1.內在激勵和外在激勵相結合。內在激勵是學生內在的、自給的動力,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一種表現(xiàn)。外在激勵指的是學生通過一些外在的獎賞和誘因而獲得的動力。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各有優(yōu)缺點。內在動力能夠長時間發(fā)揮持續(xù)不斷的作用,對人的長遠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其缺點是產生的效果也需要長時間才能有所體現(xiàn)。外在激勵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明顯的效果,但是它的作用力往往維持不了太久。為達到教學效果,很多教師會在評價方式上不斷尋找外在激勵來激發(fā)學生,這樣通常會產生三種不好的結果:①加深學生的功利性;②學生過度依賴外在激勵的評價;③外在激勵評價的作用不斷減弱,甚至可能失去功效。
大部分教師喜歡選擇外在激勵的評價方式,因為這種方法看起來能立即見效,但從長遠的角度看,卻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該采用內在激勵和外在激勵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來鼓勵學生,這樣往往能在學生的長期發(fā)展過程中不斷注入新鮮的動力。
2.正確使用啟發(fā)式和細節(jié)性的激勵性評價。教師過于單一的評價會讓學生久而生厭。啟發(fā)式或細節(jié)性的評價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讓學生收獲更多。
例如,教師評價學生:“你能抓住算式的特點來分析,很了不起!那么在這些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這樣的評價就具有細節(jié)性,不是單純地使用“真棒”“真聰明”這類單一的評價性語言,而是在評價的同時點明學生的閃光點是“抓住算式的特點”,同時教師拋出下一個問題,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
(二)關注評價對象的差異性,實現(xiàn)因材施教
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可能對所有的學生都發(fā)揮作用,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激勵的作用,不同的群體需要區(qū)別對待。
根據年齡差異選擇不同的激勵性評價。小學低年級學生自制力較弱、表現(xiàn)欲較強,教師可以考慮采用偏重外在獎勵輔以內在獎勵的方式來進行課堂評價。外在獎勵和直白的語言獎勵對他們有著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教師采用代幣強化法和語言激勵法為主要的課堂激勵評價,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注重評價內容的情感化,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1.多一些人文關懷,讓學生感受到尊重和溫暖。教師在評價學生時,盡量采用贊賞式的評價而不是判定性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努力而不是他的天賦。在評價內容上,多一些人文關懷和換位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和尊重。
例如,在吳正憲老師的課堂上有這樣的一個情境:在討論被除數(shù)的變大或變小對商的影響的問題上,一個小女孩勇敢地站起來否定了大家的結論,說出自己的想法,吳老師評價說:“小姑娘,你真棒,我欣賞你流利的表達,更佩服你的勇氣。你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見,很了不起?!敝缶o緊地握住了小姑娘的手。
吳老師在對小姑娘做出激勵性評價的時候,抓住了細節(jié),更用了“欣賞”“佩服”等詞語,并采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握手的動作)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平易近人和真誠樸實。
2.正確使用評價的語言,準確表達真實的情感。教師評價內容的表達也十分重要。表達得當會事半功倍,表達不當可能引發(fā)歧義甚至造成偏見,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時,要注意方法,關注學生,客觀公正,避免出現(xiàn)內容的歧義和偏見。同時,教師應認識到評價不僅是課堂管理的有效手段,更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提升學生自信心的重要方法。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評價的方式,重視學生的情感,努力使評價的效果達到最優(yōu)。
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推進,激勵性評價在小學課堂中得到了更廣泛的使用。正確使用激勵性評價一方面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達到更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我們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將注意力投向課堂評價,幫助教師更好地解決課堂存在的問題,提高課堂效率,使課堂激勵性評價得到更長遠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