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 外語系
作者簡介:吳倩(1984—),女,四川崇州人,本科,講師,主要從事:法語文學研究與教學。
模因論(memetics)是指,文化領域內人與人之間相互模仿、散播開來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傳下來。無論該理論是否仍處于假說階段,但從歷史唯物觀和學習效應的分析框架中來認識,模因理論在高職法語教學中具有應用價值。本文以模因理論在法語教學中的應用為研究議題,首先提煉出模因理論中的核心要義,即基于“文化領域內人與人之間相互模仿、散播開來的思想或主意”,使學生在法語學習中能夠與其他專業(yè)知識相融合,并以符合法語應用國際規(guī)范的專業(yè)人才,來面對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
通過在教學中引入模因理論,該理論所提出的:“文化領域內人與人之間相互模仿、散播開來的思想或主意”的這一觀點,能夠引導教師轉變現(xiàn)有的教學認知,即法語體系源于法語國家人際活動的實踐,且法國人民作為法語區(qū)人際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必然會在實踐中打下本國語言文化的烙印。這樣一來,在教學中就能削弱“我向思維”所帶來的干擾。
法語中的詞匯作為法語體系中的最小組成單位,它的形成不僅根源于法語詞匯的歷史發(fā)展,更根源于法語區(qū)人際活動演變對傳統(tǒng)法語詞匯的影響。而且,當法語成為法語區(qū)人際活動中的通用語言后,其中的專業(yè)詞匯構成還受到非法語國家語言的影響。為此,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教學方式導引下,便能幫助學生建立具體的法語區(qū)語言文化圖景,激發(fā)起他們模仿和學習法語區(qū)語言文化的主觀意識,在這種意識驅動下完成對法語詞匯的記憶。
在模因理論的導向下,這里的重構教材體例不僅需從對體例結構的重構中著手,還需從教材章節(jié)的內容重構中著手。對教材章節(jié)中的內容實施重構,意在使學生獲得法語具體知識模塊所對應的法語區(qū)社會文化背景,以及法語區(qū)社會文化背景所形成的歷史邏輯。通過在教學文本中充實上述文化信息,便能使學生在知識學習中具備整體的文化視野,并在這種文化視野下有意識的去轉變自身的思維方式,以模仿的姿態(tài)參與到法語的應用實踐中來。
在模因理論的導引下,在法語的教學評價中更需突出過程評價,在過程評價中又需重點考察學生的學習行為偏好和法語應用能力。不難理解,評價學生在法語學習中所形成的行為偏好,應著重了解他們在法語特定交往活動中,能否依照通行的法語區(qū)人際交往模式、交往規(guī)則、交往中的例外原則,游刃有余的完成各項人際交往任務。
在夯實學生法語基礎的同時,教師還應聯(lián)系教學實際融入模因理論中的核心要義。筆者建議,可將“模仿”和“散播”作為核心要義來對待,在具體的教學中針對“模仿”,應突出知識點所附著的法語區(qū)人際活動背景,針對“散播”則需在班級教學中,以特定情境下的人際互動實現(xiàn)角色扮演,來使法語知識內化為學生的專業(yè)能力。
具體的應用模式為:(1)首先需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法語國家人士的人際交往風格做以介紹,并與處于東亞文化圈中的日本、韓國人士的人際交往風格進行對比。(2)再以國別歷史文化背景為教學的切入點,指出法語國家人士受到古希臘哲學的影響,具有實證性和理性的思維特征。(3)在特定情境下的角色扮演中,鼓勵學生模仿法語國家人士的語言風格,以法式幽默的方式用做開場白。
在模因理論的導向下,還需加強國別文化教學,以使學生建立辯證觀。具體的應用模式為:(1)在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下,教師在法語教學中應融入課程思政模式,通過課程思政教學使學生在法語學習時,樹立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如,向學生介紹法語區(qū)孔子學院的教學情況,使學生感知到法語區(qū)人民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之情,從中激發(fā)學生的國家自豪感。(2)讓學生明確,在法語學習中之所以需要模仿,正是由于各國文化源于各國勞動人民的社會實踐,也源于開放國度下的國家間人際交往所致。
具體的應用模式為:(1)加強或增設實訓教學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校本教材體例開發(fā)出若干實訓項目,如法語商務談判實訓項目。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結合具體的談判議題,努力模仿主流法語區(qū)商務談判中的行為方式,在增強法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組建獲得法語區(qū)主流商務意識。(2)在開展角色扮演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法語國家商務談判的視頻資料,促使學生能夠感知到具體的談判氛圍、談判流程,以及在談判中所遵從的商務禮儀,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參與法語學習的主觀意愿。
綜上所述,在夯實學生法語基礎的同時,教師還應聯(lián)系教學實際融入模因理論中的核心要義。將模因理論應用法語教學之中,應打破學生的習慣思維(中國式思維),激發(fā)學生模仿法語國家主流行為范式的意愿。在模因理論的導向下,在法語教學中還需要使學生充分把握,法語國家人士在人際活動中的思維和行為偏好,這將能使學生在未來的法語應用中契合外方的交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