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張 飚
(1.阜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2.阜陽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tǒng), 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 ”[1](P340)傳統(tǒng)文化是重要的精神力量,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yǎng),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 人人都向往有濃厚文化氛圍的家居文化。世世代代的徽州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傳統(tǒng)家居文化。徽州傳統(tǒng)家居文化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蘊含豐富的審美資源,表達了徽州人民的審美意愿和旨趣,充分利用題額楹聯、建筑、雕飾作品等載體來營造以美育人的家庭文化氛圍,對身處其中的家人子弟進行教化并產生深遠影響,形成寓教于美、寓德于美獨特的家庭教育模式。深入挖掘徽州傳統(tǒng)居家文化中的審美價值,對于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加強新時代家風建設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與現實意義。
徽州地區(qū)山青水秀,溪流縱橫,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是一塊難得的風水之地。 徽州傳統(tǒng)建筑的選址、布局、朝向、形態(tài)、室內的擺設都受著風水觀念的制約?;罩輦鹘y(tǒng)村落的選址、擇居、布局注重與山水地形結合,選擇背山面水、負陰抱陽的地方作為聚居之地,地形不同內涵與寓意各不相同。 人們以水為脈,利用地形將水道貫穿整個村落內外,家家戶戶水脈相連,整個村落的水系設計嚴謹,布局巧妙。傳統(tǒng)村落布局還注重以風水學的“氣說”為重要依據,“氣”的聚散決定村落的興敗與家族的榮衰,“氣”必須通過環(huán)境的“形”表現, “氣”者形之微,“形”者氣之著,人們通過對山“形”、水“形”吉兇的評判,依山造屋,傍水結村,力求讓人居建筑與自然山水交相輝映,形成山水交融的居住環(huán)境。 徽州傳統(tǒng)風水觀念體現了人們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對理想生活環(huán)境的追尋與向往,自然山水的特征已深深的融入徽州人的血脈中, 人們對風水的篤信長期積淀下來,形成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知識和信念。徽州傳統(tǒng)家居環(huán)境處處體現著人們順應自然、 巧用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交融的生態(tài)審美特點,構建人與自然平等的生態(tài)倫理觀念,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既合乎科學又富有情趣,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生態(tài)營造的典范。
在家居的廳堂上懸掛題額、 楹聯與格言小品,是徽州傳統(tǒng)家庭教育的生動形式與特色。 這些題額、楹聯、格言形式多樣,文化內涵豐富,深刻反映徽州百姓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對徽州人民的家風傳承起到重要作用。它們既是一部文字簡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 也是徽州傳統(tǒng)家庭的精氣神?;罩莨琶窬又械拇罅块郝搩热萆婕疤幨勒芾?、崇儒重教、言志、狀景、積德行善等價值觀念,徽州古人把中國傳統(tǒng)禮教與訓誡,或讀書、從政、經商的人生經驗,濃縮成極其簡潔的文字,寫于楹聯上,懸掛于廳堂中,灌輸于家人及后代,使家人子孫朝夕相見,對子孫后代從小自覺進行自我教育起到促進作用?;罩莨湃送獬鲎x書積極上進, 外出經商以吃苦耐勞、不怕吃虧、和氣生財、規(guī)矩誠實而著稱,得益于他們從小進行這方面的家庭熏陶與教育。西遞瑞玉庭有一幅懸掛百余年的“錯”字楹聯,表達方式與意蘊最具特色,聯文為“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從吃虧來”。 “ 快樂每從辛苦得”中“快”字少了一點,而“辛”字又多了一橫;“便宜多從吃虧來”中“多”字少了一點,而“虧”字又多了一點。 這幅楹聯體現徽商經營與處世的人生哲學,多付出一點辛苦,就能多收獲一點快樂;而多吃一點虧,往往便能獲得更大的便宜。 飽學之士故意用寫錯字的方法,激勵后輩吃虧是福,勸誡后輩子孫享受快樂少一點,付出辛苦多一點,貪圖便宜少一點,甘愿吃虧多一點。讀書做官是封建社會多數讀書人的理想,但能夠考取功名的人非常少,外出經商也是徽州人解決治生問題的重要途徑,一部分人經商成功,衣錦還鄉(xiāng)。究竟是讀書好還是經商好?徽州古人通過一幅楹聯給出了極具智慧的解答,“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chuàng)業(yè)難,守成難,知難不難”,強調無論是讀書還是經商只要取得效益就是好的,激勵家人子弟治生勤業(yè)追求上進。 徽州古民居中琳瑯滿目的題額,大多題于庭院門洞上方, 是安徽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西遞村“大夫第”旁的題額“作退一步想”,主人胡文照仕途得意時,在家鄉(xiāng)建造此房嵌入該題額,提醒自己及后代在春風得意之時“作退一步想”,將這種想法開誠布公地披露于門楣之上實屬難得,如今后來者在這題額下往往佇足沉思,受到某種啟迪。 同一幢房上,還有“留耕”兩字題額,取自“心田存一點,留與后代耕”的勸善聯文,告誡人們心存良善,以貽福子孫后代。 許多題額不僅內容寓意深刻,帶著哲理性思辨,還能集書法、工藝、文學于一體,其內涵與外延都趨完美,富有魅力,為安徽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添光彩。 徽州家庭古民居的廳堂上常常還會別出心裁的設置一些格言小品, 大多鑲嵌于房屋內庭兩側廂房的門上。如“凡禮、義、廉、恥,只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律己則寡過,繩人則多怨”“朱文公居家有四本,讀書,起家之本;勤儉,持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德業(yè)??磩儆谖艺?,則愧恥自增;享用??床蝗缥艺撸瑒t怨尤自寡”,這些格言并非出自名家名句,它們是房屋主人及村中飽學的文人雅士,以洗煉的語言,寫下對人生的體味與理解,以此時時警示自己、家人及后代。
徽州古民居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古民居建筑環(huán)境的形成受自然風水條件、 文化傳統(tǒng)、社會規(guī)范以及人的感受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罩輦鹘y(tǒng)村落的形成大多聚族而居,人們凝聚在一起依靠宗族的力量, 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與宗族的其他成員?;罩輦鹘y(tǒng)古民居在建筑的風格樣式、結構布局、色彩、材質、技術等方面都獨具特色,體現了徽派建筑的文化內涵與審美取向, 古民居以粉墻黛瓦、馬頭墻、青石地面、“天井”圍合式院落為典型特點,色彩清新質樸,外形恢弘,在綠水青山的映襯下呈現一種祥和、寧靜、優(yōu)美的生活氛圍。黑、白、灰是徽式古民居的基礎色調,粉墻黛瓦、灰色青磚、青石路面經過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淋,外觀呈現冷暖相交的多次復色, 使建筑具有厚重的歷史感與人性美感。馬頭墻是徽派古民居最具特色的建筑造型,墻面高低錯落變化,使建筑整體富于層次與美感,它具有防火防盜的實用功能,同時又表達人們對離家親人“望遠盼歸”的人文內涵。 “天井”的設計使房屋封閉的空間具有通風、采光、排水、共享空間的實用功能,同時又蘊含“四水歸堂”“肥水不流外人田”“家有天井一方,子孫興旺”的文化寓意,富有生活情趣。 徽州古民居空間布局緊湊而不呆板,格調統(tǒng)一而富于變化,“天井”的設計起了關鍵作用。 構造奇巧的梁架構件也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 堅固穩(wěn)定,雕飾精美,梁架制作巧妙地將技術與藝術相互融合。 古民居多帶有精巧設計的園林化庭院,大多設有魚池、假山、花臺、盆景等,美觀實用,生活其中使人賞心悅目。 家祠、家廟是村中古老而威嚴的標志性建筑, 也是徽州傳統(tǒng)家族人文思想的物化象征,“祠堂之設,所以盡報本反始之心、尊族敬宗之意,實有家名分之首,務開業(yè)傳世之本也。 ”[2](P421)家祠的布局與規(guī)制形式多樣,設計雄偉氣派,建筑空間感染力強,是家族議事、族人舉辦婚嫁喜慶、教育子孫的場所,身處其中感覺神圣莊嚴。 西遞胡氏宗祠“敬愛堂”命名意義深遠,啟示家人子孫敬老愛幼,族人互敬互愛。 “敬愛堂”門上方懸掛一個“孝”字,形態(tài)似人似猴,寓意為孝者為人,不孝者為畜生。子女孝敬父母,族人和睦團結,是家庭與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
徽州傳統(tǒng)文化底蘊深厚,雕飾藝術遺跡遺存豐富,充分利用雕飾藝術的圖紋裝飾與圖紋寓意教化作用是徽州傳統(tǒng)家文化的獨特形式?;罩莸耧椝囆g的圖紋形式與深刻寓意屬于藝術美的范疇,具有較強的裝飾性與藝術性,徽州傳統(tǒng)家居中人們注重運用雕飾圖紋營造家居環(huán)境,室內室外集磚雕、木雕、石雕、漆雕裝飾于一體,不僅有裝飾作用,更有重要的圖紋寓意教化作用,美不勝收的雕刻裝飾隨處可見。 徽州雕刻藝術隨著徽商的崛起,在明清時代達到了鼎盛,財力雄厚的徽商用精美繁復的雕刻藝術裝飾房屋,借以熏陶、塑造家人子弟,并炫耀家族財力與權勢。 雕刻圖案題材豐富,涉及植物、動物、人物故事、云紋、回紋、幾何圖形等紋樣,許多作品技藝精湛, 表現出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徽州文化氣息。動植物類題材多以花鳥蟲魚圖案為主,人物題材主要有羅漢、仙佛等,傳統(tǒng)文化題材主要表現“福、祿、壽、忠、孝、節(jié)、義”等內容。 木雕、磚雕、石雕工藝流程復雜, 應用范圍廣泛, 木雕主要用于窗戶門、隔扇、屏風、家具等裝飾,磚雕主要用于門樓、門罩、屋頂、屋檐等裝飾,石雕主要用于房屋柱礎的裝飾。雕刻裝飾增添了家居環(huán)境的藝術魅力,使得家居環(huán)境更加精致而富有美感,寄托著人們的生活愿望和精神追求,使家庭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西遞富商胡尚燾建造“東園”, 為了讓兒子靜心讀書,用心良苦,小小書屋僅十個足掌的寬度,寓意十年寒窗,書屋兩廂鑲嵌著五蝠圖和冰裂圖木雕,寓意歷盡苦寒方能取得幸福。西遞“膺福堂”門罩上的“龍頭鳳尾”磚雕,寓意“善始善終”。宅居“西園”中有兩塊漏窗,雕刻著松、石、竹、梅“四君子”圖案,是中國古代石雕作品的“絕世之作”,畫面上有八個層次,運用了中國古代雕刻技藝中的所有技法, 作品是技術、藝術與傳統(tǒng)文化完美結合的載體。很多雕飾圖紋內涵豐富,寓意吉祥,多采用物體諧音、暗喻、象征、組合拼接等藝術手法創(chuàng)作。 如植物動物類圖紋:竹子象征“君子”,竹梅組合象征“青梅竹馬”;葡萄與鼠暗喻“多子多?!?。蝙蝠諧音“?!?,象征美滿幸福;鹿諧音“祿”,象征豐衣足食;龜鶴象征“長壽”。器物類圖紋:“東瓶西鏡”的擺設,取瓶鏡的諧音,象征“平靜”; 云彩象征“祥瑞”,寄托人們的美好希冀。人物故事圖案多選取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與戲曲故事,人物雕刻精細、栩栩如生。 徽州傳統(tǒng)家居的雕飾設計與布置,反映棲居者的興趣愛好、生活品位、文化修養(yǎng)與審美情趣,表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環(huán)境的追求與創(chuàng)造。
總之,徽州傳統(tǒng)家居文化由于受到特定歷史條件的限制,我們要辯證取舍,批判地繼承與弘揚。徽州傳統(tǒng)居家文化的審美教育價值的挖掘有助于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弘揚,有助于踐行中華工匠精神,有助于拓展當下家庭教育的內容,創(chuàng)新家庭教育模式,加強家風建設。 徽州傳統(tǒng)家居文化集實用功能、審美育人功能、倫理教化功能、文化傳承功能于一體,承載了徽州的地域特色、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藝術形式,生動反映了徽州人們勤勞樸實、傳承文化傳統(tǒng)、追求真善美的優(yōu)良家風。 徽州傳統(tǒng)雕飾藝術既是徽州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弘揚重要視覺藝術符號, 又是當下傳統(tǒng)家風教育的重要文化載體,生動體現傳統(tǒng)雕飾藝人的匠心精神, 他們技藝精湛,獨具匠心,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能夠擇一事,終一生,堅持手藝,努力以心養(yǎng)技,他們專注與嚴謹,執(zhí)著與努力并存,作品才會嘉惠后人,流芳百世。匠心精神意味著從業(yè)者對所從事行業(yè)的一份恒心、責任心與敬業(yè)心,它的傳承對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傳統(tǒng)手工業(yè)到現代工業(yè)的發(fā)展,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造物的過程,更是對從業(yè)者心性的淬煉與品格的塑造。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中,踐行匠心精神。題額楹聯、雕飾藝術凝聚著徽州古人樸素而精辟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智慧,把題額、楹聯、格言懸掛、鑲嵌在家庭顯眼之處,促使家庭成員時時親近、日日背誦,從而產生較深的印象,對家庭成員未來的行為,產生一種強大的影響力與約束力,形成強烈的傳統(tǒng)文化氛圍,使子孫后輩置身于久遠的歷史文化之中, 今天我們欣賞、比較這些格言、題額、楹聯既是一種享受,又能受到某種啟迪。當下的家庭教育既要注重教育的內容,又要注重教育的方式,古人說:“愛子,教之以義方”[3](P354),“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3](P354)。 徽州傳統(tǒng)居家文化通過“寓德于美”“寓教于美”的方式熏陶與教化家人,把文化與美的種子從小植根于孩子的心中, 使家庭教育具備了人情味與親和力,發(fā)揮極大的道德整合作用,給家人子孫留下最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