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波,馬麗婷,陳麗君,許 旺,馬秀琴,李莉莉,張 燕,曹 凡,邵 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患者夜間打鼾伴呼吸暫停,導致日間嗜睡及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系列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寧夏成人OSAHS患病率為3.3%,嚴重影響人民健康水平[1]。單純鼾癥及輕度OSAHS患者側臥時打鼾及呼吸暫停減輕,但中重度OSAHS患者側臥常不能減少呼吸事件,故指南推薦采用外科手術及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CPAP)治療中重度OSAHS。輕度OSAHS常采用減重、抬高床頭、側臥入睡等治療手段,臨床療效欠佳[2]。本研究使用智能止鼾枕治療輕度OSAHS,分析該方法的療效及臨床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2016年3月-2019年6月就診于銀川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睡眠中心,經(jīng)多導睡眠監(jiān)測(PSG)診斷為輕度OSAHS患者50例,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性44例,女性6例;年齡(47.0±11.2)歲。
1.2 方法:①PSG檢查。所有受試對象均應用飛利浦偉康PDX便攜式睡眠監(jiān)測行整夜7 h 以上PSG,結果由睡眠??漆t(yī)師采用美國睡眠醫(yī)學會標準進行逐幀人工分析[3]。②問卷評分。應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評價患者嗜睡情況;應用打鼾問卷中文版(CSOS)評價患者打鼾主觀情況,CSOS包括患者評分(SOS)及睡伴評分(BPS),得分越低提示打鼾越嚴重,本研究應用CSOS問卷獲得作者授權[4]。③智能止鼾枕治療。采用GN02-6000智能止鼾枕進行為期7 d 的治療,止鼾枕由聲音傳感器、震動傳感器、頭部位置傳感器、6組縱行氣囊、充氣電機、智能控制器組成。使用者打鼾時通過聲音頻率和震動識別鼾聲,排除其他聲音(伴侶鼾聲、音樂、聊天)干擾,通過氣囊充氣調(diào)節(jié)頭部偏向側方起到止鼾作用。治療開始前睡眠技師攜帶止鼾枕至患者家中調(diào)試正常,患者每晚睡前開啟智能止鼾枕進行治療,每夜治療時間4 h 以上。④療效評價及隨訪。治療第7晚,在止鼾枕開啟狀態(tài)下復查PSG,治療結束后再次行CSOS評分,比較治療前后打鼾主觀指標及PSG變化。應用隨訪問卷評價止鼾枕治療的依從性、舒適度、對睡眠質(zhì)量影響、不良反應。
1.3 診斷標準:OSAHS為7 h 監(jiān)測中呼吸暫停30次以上或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shù)(AHI)≥5次/ h;輕度OSAHS患者為5次/h 1.4 觀察指標:記錄受試對象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頸圍、血壓、改良Mallampati分級。PSG指標包括:打鼾時間、打鼾次數(shù)、平均打鼾時間、鼾聲指數(shù)(鼾聲指數(shù)=總打鼾時間/總睡眠時間,單位:s/h)、總睡眠時間(TST)、仰臥位睡眠時間、非仰臥位睡眠時間、AHI、夜間最低血氧飽和度(LSPO2)、夜間平均血氧飽和度(MSPO2)。 2.1 一般指標:受試對象BMI為(27.1±6.1)kg/m2,頸圍為(38.5±3.5)cm;改良Mallampati分級Ⅰ級9人(18%)、Ⅱ級34人(68%)、Ⅲ級5人(10%)、Ⅳ級2人(4%)。既往病史:高血壓7例,2型糖尿病5例,無其他既往疾病史。 2.2 治療前后各指標比較:睡眠時間監(jiān)測晚與治療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SOS、BPS評分及非仰臥位占TST比例較治療前增高(P<0.05);治療后ESS評分、打鼾次數(shù)、平均打鼾時間、總打鼾時間、鼾聲指數(shù)、打鼾占TST比例、仰臥位占TST比例、AHI均較治療前減低(P<0.05)。MSPO2及LSPO2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各指標比較 2.3 OSAHS亞組分析:50例患者中,符合POSA標準 40例(80%),NPOSA 10例(20%)。止鼾枕治療后AHI下降≥50%患者,POSA組為28例(70%),非POSA組3例(30%),POSA組高于NPOSA組(χ2=3.87,P<0.05)。 2.4 依從性及舒適度、不良反應:4例患者未完成治療,依從性為92%,42例(84%)受試者入睡時間較平時無變化,40例(80%)受試者自覺治療期間睡眠質(zhì)量與平時無變化,40例(80%)受試者表示治療過程中無特殊不適。39例(78%)受試者愿意長期使用,不愿意長期使用的原因為費用問題及對治療不適應。 OSAHS患者睡眠期間上氣道阻塞引起的呼吸暫停,表現(xiàn)為打鼾、睡眠結構紊亂、日間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等心腦血管并發(fā)癥。中重度OSAHS患者指南推薦外科或CPAP治療,而輕度OSAHS采用減重、口腔矯治器等手段治療,效果不佳。智能止鼾枕原理是通過監(jiān)測鼾聲及震動識別打鼾,患者打鼾時頭部對應位置氣囊充氣,輕柔推動頭部側轉,側臥后上氣道阻塞得到改善,從而起到治療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止鼾枕治療后患者仰臥位比例下降,非仰臥位比例增高,證實智能止鼾枕可有效改變患者體位。隨著側臥時間增多,患者SOS、BPS評分均增高,打鼾主觀感受得到改善。此外,患者打鼾客觀指標均較治療前減輕,日間嗜睡評分亦下降,Jackson等人的研究結果與本研究一致[7]。由此可見,智能止鼾枕可改善輕度OSAHS患者打鼾狀況。 此前有研究采用止鼾枕治療OSAHS,有研究報道治療患者AHI下降[8-9],而其他研究結果顯示智能止鼾枕治療后AHI指標無改變[10-11],以上研究結果不盡相同。本研究結果顯示,輕度OSAHS患者應用智能止鼾枕后,AHI較治療前下降,提示伴隨側臥睡眠比例增多,呼吸事件相應減少。對輕度OSAHS進行亞組分析,POSA患者AHI改善情況優(yōu)于NPOSA患者,提示在止鼾枕治療前分析體位相關因素,對POSA患者應用智能止鼾枕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平均血氧飽和度、最低血氧飽和度治療前后無統(tǒng)計學差異。分析原因,該方法治療的原理是通過鼾聲及震動判斷患者打鼾,從而調(diào)整頭部位置起到治療作用,但無法判斷呼吸暫停事件及是否處于缺氧狀況。OSAHS患者夜間快動眼睡眠時全身肌肉松弛,易出現(xiàn)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呼吸暫停并導致血氧飽和度下降,而智能止鼾枕無法判斷以上情況,無法做出相應調(diào)整,故從機制分析,智能止鼾枕無法改善患者LSPO2。本研究受試對象治療前平均血氧飽和度在90%以上,治療應注重減少呼吸事件及減輕打鼾,平均血氧飽和度不影響療效評價。如在設備改進中加入血氧飽和度探頭,通過血氧飽和度下降調(diào)整體位,可起到糾正缺氧的效果。 隨訪問卷顯示短期治療依從性良好,入睡時間、睡眠治療未受明顯影響,不良反應少。長期治療意向接近80%,但費用問題與不適應治療影響了長期使用意愿,通過改進設備及降低價格可提升長期治療意愿。 綜上所述,智能止鼾枕可改善輕度OSAHS患者打鼾狀況,減低AHI,短期依從性良好,不良反應少,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尤其適用于POSA患者。2 結果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