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松北前進小學 王麗娜
案例一:說到做到
小A 是一個有個性的學生,不服管。一年級剛開學不久,學校召開了校園藝術節(jié),學生們都拿著小板凳坐在操場上認真看節(jié)目,可小A 卻對臺上表演的節(jié)目一點也不感興趣,他呆得無聊了,就和前面或者后面的同學打打鬧鬧,周圍的學生也被他影響的不看節(jié)目,開始“鬧”了起來。怎么能制止這有點混亂的場面呢?來硬的?不行,小A 向來不服管,一味強硬只會適得其反。于是我和顏悅色地對小A說:“你看節(jié)目多精彩啊,不看多可惜!”小A 點頭答應,可沒過一會兒,小A 又控制不住自己了,和前面的同學又聊起天來,聊得可起勁了,還咯咯地笑,引得周圍的同學又都不看節(jié)目了。我真的有些生氣,走到他面前嚴厲地說:“不許說話了!再說話晚上去你家家訪!”本以為我說要家訪會嚇到他,沒想到他竟不以為然,臉上一副不在乎的樣子,似乎在說:“老師您就嚇唬我吧,您才不會真去我家呢!”
于是,這天晚上我真的就去到了小A 的家。當門打開,他看到我的一瞬間,有點蒙,小眼睛不停地眨,仿佛在說:“老師,你真來啊?”我也盯著他:“怎么樣,我說到做到吧!”和他的媽媽交談中,我向她講述了孩子上學以來的點滴進步,分析了他的優(yōu)勢所在,同時也對家庭教育提出了建議,唯獨沒有提他今天在學校的事。小A 就坐在媽媽身旁聽著,小眼睛眨巴眨巴的,仿佛在說:“老師,你不是來告狀的?。俊迸R走時我跟他說:“我下次還可能來你家哦!”小A 不好意思地笑了,臉上沒有了以前不在乎的表情,卻多了一份信服,仿佛在說:“老師說話算話,下次我可不敢表現(xiàn)不好了?!睆哪且院笮 真的變了,我說的話他都特別聽,而且沒事總愛圍在我身邊。后來我發(fā)現(xiàn),小A 雖然淘氣、頑皮,但自尊心特別強,我就對他采取多表揚少批評的方法,在不斷的肯定中小A 也越做越好了。
案例二:用心對待學生
上學期開學初,班級轉(zhuǎn)來一個特殊學生小B,小B 智力發(fā)育有些緩慢,被原來的學校勸退去特殊學校就讀,但家長仍然堅持送他到正常學校。小B 到了我班后,我積極同他父母溝通了解他的基本情況,在溝通中我感受到了父母對小B 上正常學校的強烈渴望和擔心,也了解到了作為一個特殊孩子的父母心里有多苦。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盡自己所能來幫助這個家庭,幫助小B,讓小B 盡快融入這個集體,不受歧視,感受到溫暖,讓家長放心??晌乙趺磶椭 呢?這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難題。我看到小B比較孤僻,下課總是自己靜靜地坐在座位上,午休時候,其他同學都到操場做游戲,小B 還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肯出去,或許是感到陌生,或許是感到害怕……于是,只要到了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就來到他身邊和他一起做游戲,折紙、畫畫……只要是小B 喜歡的,我就和他一起做,班級里的其他同學看到我和小B 做游戲也紛紛加入,漸漸地,只要是休息時,小B 身邊總能圍繞幾個同學和他一起游戲,小B 也越來越愿意與同學們一起玩耍了。看著小B 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我的心里有說不出的暖意。
小B 已經(jīng)融入了這個班集體,接下來我想的是如何讓小B 在學習上進步。我在課堂開始不斷給予小B 關注和鼓勵。有一次,我檢查古詩背誦情況,看到小B 膽怯地舉起了手,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同時也有一絲擔心,萬一他背不下來,會不會挫傷自尊心?“春眠——不覺——曉”,雖然他背得磕磕巴巴,但他真的做到了,真的背下來了?!疤袅?!”我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脫口而出,我給了小B 一個羽毛毽子作為獎勵,他第一次受到老師的肯定,非常高興,整整一天都樂得合不攏嘴,晚上一定要把這件事寫下來。在他媽媽的幫助下,他寫了第一篇日記:“我今天太高興了,我得到了一個羽毛毽子。老師像媽媽一樣,我愛老師?!钡诙焖讶沼洷辰o我聽時,我激動得熱淚盈眶……
學校對學生們半學期以來所學的知識進行階段檢測的時間到了,小B 也參加了這次檢測。雖然看到他在不斷變化,但家長看到檢測結(jié)果后還是有些沮喪,我看出了家長的心思,便主動找家長溝通,給家長打氣:“我們都看到了孩子的進步了,不是嗎?”他的進步不是單靠一張檢測卷衡量的,聽了我的話,家長對孩子又重拾了信心。
關懷和照料一如既往進行著,幾個月后在小B 身上有了明顯的變化,原來小B 的基礎幾乎為零,現(xiàn)在能熟練地背誦乘法口訣、十首古詩,會寫本冊書中簡單的生字,由原來不敢和陌生人交流到現(xiàn)在敢于和陌生人交流了。小B 的媽媽、爸爸對小B 的進步感到非常滿意和高興,特意送了一面錦旗給我,以表達謝意。拿著這沉甸甸的錦旗,我感受到了家長的信任,也倍感身上責任的重大。
案例分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全部訣竅就是在于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yǎng)出好的品質(zhì),可是只有在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yōu)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chǎn)生上進心?!钡谝粋€案例中的小A 個性強,不服管。這是他的性格所致,他在校園藝術節(jié)上屢次犯錯,這也說明他的上進心是非常低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如果一味說教、批評、指責,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學生只會認為教師很嚴厲,在他面前不能犯錯,但他可能會在教師關注不到時“惹大事”。所以我采用家訪的這種形式,避免了和小A 進行正面對話。在家訪時,小A 作為第三者旁聽,我跟家長交談也是以交流學生優(yōu)點為主,目的就是讓小A 知道在我心目當中他是一個怎樣的學生,給他一個定位。當小A 了解到,在教師的心目當中他是一個優(yōu)秀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把自己也定位成優(yōu)秀的學生,他就會以優(yōu)秀學生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他以后想犯錯誤之前也會想到在教師心目中自己是個優(yōu)秀的學生,這會對他的行為產(chǎn)生一定的約束作用,這是我家訪的第一個目的。我想通過家訪這種形式,讓小A 感受到教師是說話算數(shù)的,班級的班規(guī)、教師說過的話,學生是不敢不遵守和照做的。
第二個案例中的小B,他由于先天原因不適合待在正常學校,所以被之前的學校勸退了。但是到了我們班級之后,我把他當做正常的學生來看,跟其他學生一樣對待。首先通過和小B 一起做游戲,和學生建立一種親密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喜歡自己,從而自己也喜歡上教師。其他學生看到教師對待小B 好,自然也愿意和小B 一起玩,這樣在班級就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誰也不會因為小B 先天的原因去歧視、嘲笑他。鼓勵和表揚,或許是小B從來沒有受到過的,他可能受到了太多的挫折和打擊,因為跟其他學生相比,他并不優(yōu)秀。偶爾一次受到了表揚,他會非常非常興奮。一句簡單的鼓勵,一個不起眼的雞毛毽子,就激起了他積極上進的心,對他是一個正向的刺激作用,在這個正向的刺激作用下,學生的潛能被激發(fā),進步很大。家長雖然知道孩子先天有某些不足,但是當真正考試看到成績,特別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差距很大的時候,家長心里的巨大落差導致心理失衡,悲觀、喪氣。這個時候,我及時捕捉到家長的情緒變化,并對其進行積極正向的引導,家長思想馬上就轉(zhuǎn)變過來了。
尊重和了解學生的個性,是打開學生心靈窗口的金鑰匙。一個班幾十名學生各有各的性格特點,如果班主任平時能留意觀察,了解、掌握每位學生的脾性,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選擇恰當?shù)姆椒?,觸碰其心靈,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