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蓓蓓 張西龍
1.青島濱海學院大專文理基礎學院,山東 青島 266555;
2.青島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520
采用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方法,并沒有使大學生在詞匯上的學習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成為了學生英語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本文主要探討多模態(tài)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優(yōu)勢;多模態(tài)教學在課堂授課過程中的實現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青島濱海學院兩個班的學生及英語教研室的教師(8 位),兩班人數相同,男女均為26 人和28人。兩個班級一個為實驗班,一個為對照班。以1 班為實驗班使用“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方法”授課,以2 班作為對照班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授課。
本實驗采用的是《21 世紀實用英語綜合教程1》,該教材由校園生活、友誼、職業(yè)教育及職業(yè)分類等日常生活話題組成的8 個單元,還包括配套的標準詞匯音頻。
采用主觀評價(定性)與客觀分析(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對過程式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法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使用效果的分析。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一)訪談。為了解大學生對英語詞匯的掌握情況及課堂表現,需要與青島濱海學院英語教研室的教師進行訪談與交流,并了解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多模態(tài)詞匯教學模式的認可程度及具體使用現狀。訪談由兩個問題組成:
問題1:教師如何有效講授英語詞匯?請評價該方法的教學效果及問題?
問題2:教師對多模態(tài)詞匯教學模式的認識、認可程度及使用現狀?
(二)前測(傳統(tǒng)方法)。為與實驗效果作對比,測試在實驗教學前進行,前測試卷中的詞匯來源于《21 世紀實用英語綜合教程1》中的前四個單元,且題型為詞義匹配、根據首字母填詞、單項選擇、選詞填空。前測方法能夠了解學生對這四個單元中詞匯的掌握程度。
(三)教學實驗。教學實驗的目的是采用過程式多模態(tài)方法檢驗學生對詞匯的學習效果和自主學習能力。實驗設計要包含多種符號模態(tài),并依此設計成為多元化的PPT 課件。每個課件均含有文字敘述、圖片描述、聲音鏈接和視頻鏈接等模態(tài),且在課件的設計過程中,亦需考慮文字樣式、字體大小、字體及背景顏色、版面布置、動畫鏈接和幻燈片放映方式等。將實驗班分為6 個小組,每組9 人,選一組長進行組內分工,并任意選出一名代表在課堂上展示合作學習的成果。經過10 周的實驗教學總結出過程式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法的詞匯教學模式如下圖所示:
(四)后測。后測仍然采用與前測題型題量且難易程度相同的自主命題試卷。主要考察實驗教材后四個單元的主要詞匯。
(五)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由16 道選擇題和2 道主觀題組成。采用無記名方式進行回答,該方法能夠顯示學生的真實想法,使數據具有較高的可信度。為清晰區(qū)分學生的認可度,題目選項使用五分五級量表記分法計量,依次為“完全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堅決不同意”,分別獲取學生對采用多模態(tài)教學和傳統(tǒng)詞匯教學的真實想法。
(六)數據處理。依據實驗目標、方法及多模態(tài)詞匯教學模式的特征,來定性分析訪談結果、前測和后測成績、問卷調查統(tǒng)計表。最后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數據進行后處理,做出定量分析。
采用SPSS22.0 數據分析軟件完成對“對照班”和“實驗班”兩個班前測成績。分析的結果如下。
表1 實驗班與對照班前測成績對比及獨立樣本檢驗
從表1 可以得出,在相同的測試人數時,兩個班級的前測詞匯成績的平均分(均值)、成績差異程度(標準差)基本相同,即兩個班級的成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表中的獨立樣本檢驗數據表明,Sig.(雙側)值等于0.89,其值遠大于顯著性水平0.05,兩個班級的成績區(qū)別超過了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水平,可知實驗班和對照班這兩個班級的詞匯前測成績并不存在明顯的區(qū)別,因此采用一個班級(2 班)作為對照班的方法是可行的。
采用相同的統(tǒng)計方法,同樣可獲得這兩個班的后測成績及獨立樣本檢驗數據,具體數據,見表2。0.04,其值略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可知這兩個班級的詞匯后測成績存在明顯的區(qū)別。從表2 還可以看出,兩個班級的英語詞匯后測平均成績(均值)有較大的差異,實驗班的成績比對照班的平均成績提高了9.54%,實驗班成績具有較為顯著的提高,因此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表2 實驗班與對照班后測成績對比及獨立樣本檢驗
采用訪談、前測、教學實驗、后測、問卷調查和數據處理過程式多模態(tài)分析方法研究了對大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效果,并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比較,得到:
(一)大部分教師和大學生對過程式多模態(tài)詞匯教學方法持認可的態(tài)度,認為該方法比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并在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中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過程式多模態(tài)詞匯教學方法從多角度、多方位實現互動教學,顯著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激發(fā)了其學習興趣。該方法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在結合多種符號模態(tài)時,能豐富教學信息輸入并能改善學生對詞匯的記憶。
(三)使用過程式多模態(tài)詞匯教學方法,使實驗班的成績比對照班的平均成績提高了9.54%;而使用傳統(tǒng)詞匯教學模式的對照班后測成績并無明顯改善。通過以對照班作為評價基準,可以證明采用多模態(tài)詞匯教學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英語詞匯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