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案列
“M眼鏡”與“M廊眼鏡”近似商標案
上訴人(原審被告):廣州A眼鏡店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福州B眼鏡有限公司
上訴人廣州A眼鏡店(以下簡稱A眼鏡店)因與被上訴人福州B眼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qū)人民法院民事判決,向法院提起上訴。
A眼鏡店上訴請求:
1.撤銷一審判決,駁回B公司全部訴訟請求;
2.一審、二審訴訟費由B公司承擔。
事實與理由:
一審認定“M眼鏡”與“M廊眼鏡”屬于近似商標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且我方已經(jīng)取得“M廊”注冊商標的商標注冊人的使用許可。一審判決我方賠償B公司20000元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B公司答辯稱:
1.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
2.A眼鏡店所使用的“M廊”標識與B公司的“M眼鏡”商標構成相同服務的近似。
“M眼鏡”商標通過合理使用以特許經(jīng)營模式在全國發(fā)展加盟店,在眼鏡服務行業(yè)內具有很高的知名度。A眼鏡店所使用的“M廊”以及“M廊眼鏡”覆蓋了B公司涉案商標的顯著部分。
3.王某在2018年4月21日惡意搶注與B公司涉案商標近似的商標,B公司已向相關部門提出該商標的無效申請。
4.A眼鏡店一審庭審過程中并未向一審法庭提交“M廊”已經(jīng)被注冊的相關證據(jù),也未提交王某授權其使用“M廊”的相關證據(jù)。
5.A眼鏡店使用“M廊”和“M廊眼鏡”的時間是2018年3月26日,即A眼鏡店的成立時間,B公司取證時間在2018年4月26日,案外人王某是在2018年4月21日才獲得“M廊”的商標權。
故A眼鏡店是在王某沒有獲得“M廊”商標權之前就開始使用被訴侵權標識。A眼鏡店所稱的使用“M廊”獲得王某許可是沒有任何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B公司經(jīng)核準注冊了第8898279號商標。該商標核定服務項目為第44類的眼鏡行等,注冊有效期限自2012年4月21日至2022年4月20日止。B公司經(jīng)核準注冊了商標。該商標核定服務項目為第44類的眼鏡行,注冊有效期限自2010年5月21日至2020年5月20日止。
2018年5月2日,福建省廈門市公證處出具《公證書》?,F(xiàn)李某特向該公證處申請對涉嫌侵權店鋪的招牌等現(xiàn)狀予以保全證據(jù)公證。
該公證處公證員與該公證處工作人員及李某于2018年4月26日來到位于廣州市 “M廊眼鏡”店鋪,對該店鋪的招牌等現(xiàn)狀進行察看,經(jīng)現(xiàn)場察看,該店鋪內擺放印有“廣州市A眼鏡店”的營業(yè)執(zhí)照。
上述《公證書》所附照片顯示被控侵權店鋪門面招牌上使用了“M廊眼鏡”標識、店內裝潢中使用了“M廊”標識。A眼鏡店確認該公證書所附的照片是在其店鋪拍攝的。B公司表示沒有授權許可A眼鏡店使用涉案商標。
另查,B公司為證明涉案商標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提交了“M眼鏡”微信公眾號眼鏡行商城截圖及全國部分線下加盟店信息、關于“M眼鏡”宣傳報道的網(wǎng)頁打印件以及多份廣告合同等。再查,A眼鏡店為個體工商戶,注冊日期為2018年3月26日,
重點案列經(jīng)營范圍為零售業(yè)。B公司為證明其維權支出的合理開支,提交了一張價稅合計為700元的公證與法律服務費發(fā)票。
一審法院認為:B公司是核定使用在第44類服務項目上注冊商標的商標權人。上述注冊商標尚在有效期內,B公司的注冊商標專用權應當受到法律保護。
福建省廈門市出具《公證書》證明廣州市“M廊眼鏡”店鋪的招牌上使用了“M廊眼鏡”標識、店內裝潢上使用了“M廊”標識,A眼鏡店確認涉案店鋪由其經(jīng)營,一審法院對此予以確認。涉案店鋪經(jīng)營的商品為眼鏡,與B公司主張權利的商標核定使用服務項目屬于同一類。被控侵權店鋪招牌使用的“M廊眼鏡”標識及店內裝潢中使用的“M廊”標識,與B公司商標構成近似。
綜上,涉案被控侵權店鋪所使用的上述標識,易使相關公眾對該店鋪所銷售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或誤認為A眼鏡店與B公司具有某種特定關聯(lián)。
A眼鏡店的行為侵犯了B公司注冊商標專用權,依法應當承擔賠償經(jīng)濟損失的責任。
關于賠償損失的數(shù)額。鑒于B公司因被侵權遭受的實際損失和A眼鏡店因侵權而獲得的利益的具體數(shù)額均無足夠的證據(jù)證明,一審法院綜合考慮涉案注冊商標的知名度、A眼鏡店侵權行為的性質、情節(jié)、經(jīng)營時間、規(guī)模及B公司為制止侵權所應支付的費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等因素,酌情確定賠償數(shù)額。
法院判決
一.A眼鏡店自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3日內賠償B公司經(jīng)濟損失(包括維權合理開支)20000元;
二.駁回B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對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法院予以確認。
本案二審中,A眼鏡店提交以下證據(jù):
證據(jù)1:“M廊”商標注冊證復印件,該商標的注冊日期為2018年4月21日;
證據(jù)2:中國商標網(wǎng)中“M廊”商標的查詢情況打印件;證據(jù)1、2均證明“M廊”商標是注冊商標,并不與“M眼鏡”構成近似,且“M廊”商標的注冊人并非B公司,A眼鏡店并未侵害B公司的涉案注冊商標專用權。
證據(jù)3:商標使用授權書;
證據(jù)4:王某身份證;證據(jù)3、4均證明“M廊”商標的所有權人王某已經(jīng)將該商標授權給A眼鏡店使用的事實。
B公司對證據(jù)1和2真實性、合法性確認,對關聯(lián)性和證明目的不確認。
A眼鏡店在一審中并未提出王某有授權其使用的觀點,王某獲得商標的時間是在2018年4月21日,而A眼鏡店營業(yè)的時間和使用“M廊”標識是在2018年3月。對證據(jù)3真實性確認,對合法性、關聯(lián)性和證明目的不確認。其授權的時間是在2018年11月30日,是A眼鏡店在本案一審之后取得的證據(jù)。
“M廊”是經(jīng)過設計的,其筆畫是彎折的設計,且A眼鏡店在店招上是使用“M廊眼鏡”并非“M廊”,即便王某授權A眼鏡店使用“M廊”商標,但A眼鏡店因其不規(guī)范使用“M廊”,構成對B公司“M眼鏡”商標的侵權。對證據(jù)4真實性、合法性確認,關聯(lián)性不確認。
法院認為,本案為侵害商標權糾紛,根據(jù)本案當事人在二審中的上訴和答辯,本案的爭議焦點為:
1.A眼鏡店是否侵犯了B公司涉案注冊商標專用權;
2.一審判決認定的賠償數(shù)額是否合理。
關于爭議焦點1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六條規(guī)定,注冊商標的專用權,以核準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
涉案注冊商標在法律規(guī)定的有效期內,在核定使用的第44類服務上,B公司對涉案注冊商標享有的專用權以及對他人未經(jīng)許可的禁用權,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未經(jīng)B公司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使用,否則,構成對B公司享有的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規(guī)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二)未經(jīng)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十條規(guī)定,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guī)定的商標相同,是指被訴侵權的商標與權利人的注冊商標相比較,二者在視覺上基本無差別。
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guī)定的商標近似,是指被訴侵權的商標與權利人的注冊商標相比較,其文字的字形、讀音、含義或者圖形的構圖及顏色,或者其各要素組合后的整體結構相似,或者其立體形狀、顏色組合近似,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或者認為其來源與權利人注冊商標的商品有特定的聯(lián)系;人民法院依據(jù)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的規(guī)定,認定商標相同或者近似,按照以下原則進行:(一)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準;(二)既要進行對商標的整體比對,又要進行對商標主要部分的比對,比對應當在比對對象隔離的狀態(tài)下分別進行;(三)判斷商標是否近似,應當考慮請求保護注冊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度。
本案中,被訴侵權標識使用在眼鏡店的招牌上及店鋪內,與涉案商標所核定使用的服務相同。從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出發(fā),被訴侵權標識為“M廊”“M廊眼鏡”文字標識,其標識的顯著部分在于“M”字,涉案商標為文字商標“M眼鏡”和圖文+文字商標,其商標的顯著部分也在于“M”文字部分,被控侵權標識的顯著部分與涉案商標的顯著部分相同。兩者相比較,被訴侵權標識“M廊”與涉案商標“M眼鏡”構成近似,同樣被訴侵權標識“M廊眼鏡”與涉案商標“M眼鏡”也構成近似。
在案證據(jù)能夠證明涉案商標在眼鏡店行業(yè)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被訴侵權標識使用在眼鏡店中,容易讓消費者產生混淆誤認,侵犯了B公司涉案商標專用權。
另一方面,A眼鏡店使用被訴侵權標識在前,“M廊”注冊及A眼鏡店獲得授權使用注冊商標在后,對于在獲得商標核準注冊之前即存在的行為,已經(jīng)可以認定構成侵權的,不能因其事后獲得合法授權而改變其侵權行為的性質,更不能繼續(xù)進行有關的侵權行為,故法院對A眼鏡店關于不侵權的上訴主張不予采納。
綜上,一審法院認定A眼鏡店使用被訴侵權標識的行為侵害了B公司的涉案注冊商標專用權正確,法院依法予以維持。
A眼鏡店上訴主張不構成商標侵權理據(jù)不足,法院不予支持。
關于爭議焦點2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六十三條的規(guī)定,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shù)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shù)合理確定。
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侵權人因侵權獲得的利益、注冊商標許可使用費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jù)侵權行為的情節(jié)判決給予三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本案中,因無法確定B公司因侵權遭受的損失及A眼鏡店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亦沒有商標許可使用費予以參照,一審法院在綜合考慮涉案注冊商標的知名度、侵權行為的性質、情節(jié)、經(jīng)營時間、規(guī)模及為制止侵權所應支付的費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等因素的基礎上酌定賠償數(shù)額為20000元并無不妥,法院予以維持,A眼鏡店主張一審判決認定的賠償數(shù)額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理據(jù)不足,法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上訴人A眼鏡店的上訴請求不成立,應予駁回。
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五十七條、第六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十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