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數學較初中數學難度上升了幾個檔次,其自身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其千變萬化的題目也讓學生眼花繚亂;高中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普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為數學教師省下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對學生是極為不利的;高中生極大部分在學習數學的情感上是恐懼,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缺乏自信心和積極性。這些就是高中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诖耍恼聦\談差異化教學在高中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差異化教學;因材施教;三個階段教學
一、 前言
隨著新課標的全面推行,對學生差異性教學的要求更加迫切。教師要始終明白教學活動不僅僅只有教與學二者,還有其所延伸出來的創(chuàng)新性和多樣性,高中的數學唯有將這些教學模式具體應用,才可真正達到“教學相長也”,即促進教師對原有模式的改革,實現教師在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也幫助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數學,于數學考試中取得高分。高中數學的教育還必須開展差異化教學模式,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需求,才能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這門科目得心應手,這就是孔老夫子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但這樣優(yōu)秀教學模式的普及卻有著諸多的阻礙。為此,文章將淺談差異化教學模式在高中教學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二、 差異化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運用的必要性
(一)高中數學自身的問題
高中數學較初中數學難度上升了幾個檔次,其自身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其千變萬化的題目也讓學生眼花繚亂。高中數學難度大,且為騰出時間來供高考總復習用,所以學校數學教師基本上都是將三年課程變成兩年乃至一年。如此教學,讓原本比較寬松的教學時間一下就變得無比緊張起來。高中數學本身就存在較大的難度,一節(jié)課的內容學生“消化”完就需要二至三天,但不斷進入的新知識會導致學生有些“消化不良”,知識點一點點累積。如此緊湊的教授新知識,也讓學生短時間無法接受如此多的知識點,學生只能在課后花費大量時間去彌補課堂上的不足之處。高中數學需要學習八至九本書的內容,其知識點之多、教學時間之短、內容難度之大是所有高中數學教師和學生有目共睹的。教師可以降速度,讓學生能慢慢消化新學知識點,但代價是縮短高考復習的時間,經過一番比較下來,學生和教師還是無奈接受這種快速教學模式,因為對于高中生來說,高考就是他們三年的目標所在,不能因小失大。正是數學如此多的內容和較高的難度,使差異化教學出現在高中數學課堂上。
(二)高中教師教學模式不當
高中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普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為數學教師省下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如此粗糙的教學模式會出現數學思維能力強的同學“吃不飽”,數學思維能力弱的同學“吃不了兜著走”,致使這兩類學生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極端情況。這就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一個棘手的問題,數學教師若不能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案,就會嚴重限制學生的發(fā)展,或者數學較弱的同學因為無法跟上教師的講課步伐,而漸漸喪失在數學學習上的興趣和自信心。而且,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經常鼓勵學生,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數學思維能力,反而不斷傳授給學生數學很難的思想。教師想讓學生面對數學時不可放松警惕,讓學生明白高中數學的學習已經和初中完全不一樣,這樣的教學目的可以理解。但教師在教學中也不可過于夸張高中數學的難度,教師要給學生傳達的觀念是“高中數學只是數學的皮毛而已,其難度并不大”。高中的教學模式直接影響著學生這三年高中數學的學習成績,高中數學教師要能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不斷革新自己的教學方案。
(三)高中生自身學習問題
據相關調查發(fā)現,高中生極大部分在學習數學的情感上是恐懼,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缺乏自信心和積極性。其主要表現為,學生上課容易走神,思緒飄到其他地方,無法跟著數學教師的教學步驟走;學生不敢嘗試化解難題,總是認為以自己的水平無法做出來,殊不知只要學生去嘗試這些難度較大的題目,其就會有較為豐盛的收獲。這就是學生嚴重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學生不能在課前進行預習,學生大部分時間都被用來“消化”課堂上所講解的知識,基本沒有時間去開展預習這個過程。不進行預習,學生在課堂上就會落下許多課程,課后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理解,如此就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學生自身數學學習習慣和學習的方式方法不當,是學生學不好高中數學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正是學生這樣的學習情況推動了差異化教學的普及。
三、 差異化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的實際應用
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不容樂觀,需要進行教學模式的革新,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環(huán)境。而最好的教學模式莫過于數學教學上的差異化教學,因人而異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解決數學中出現的問題。接下來,筆者探討差異化教學在課前、課中、課后和學生自信心的建立中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課前的差異化教學
在課前的教學主要是預習,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的自學能力都不一樣。有的學生能夠靜下心來學習,預習相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有些學生盡管本身的數學基礎不錯,只要肯去預習,基本上能學會預習篇章的主要內容,只要之后上課教師輕輕一點播,學生就可大徹大悟,但這類學生卻靜不下心來開展預習;還有一些學生,自身的數學基礎不牢固,復習對于他們來說難如登天,因為數學是一科銜接極強的科目,這類學生之前的學習本就落下許多知識點,所以在預習新課內容時不得不一邊翻前面的內容,一邊預習。如此,這類學生的預習只能稱之為“龜速”,遠遠無法達到預習的要求。班級內學生的數學水平相差極大,數學教師在開展預習這項教學活動時,必須記住要差異化教學。讓適合預習的人去預習就可,不可花費大量的時間在這項教學上。
如,當數學課程開展到“立體幾何”時。對于能靜下心預習的學生,數學教師可以給這類學生一個立體幾何知識點的大綱,讓學生在課前根據這個大綱開展復習。如此,可以解決這類學生在預習時不知何為重點、胡亂復習的問題,讓其有了預習的方向。而那些基礎不錯,數學思維能力也夠,但就是靜不下心學習的學生,教師需要想方設法讓其能靜下心來預習。教師可以告知這類學生,明天課上就要提問他們相關知識點,檢驗他們預習的情況。對于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他們需要時間消化之前剩下的內容,教師可以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預習。如果之前的知識點已經復習好,那么他們可以開展預習;如果之前的知識點還未完成,則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去攻克這些知識點。教師要告訴此類學生,不能急功近利,必須要打牢根基,現在的落后并不算落后,之后還有很長的追趕時間,基礎打牢才能與其他同學一較高下。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的要求要有所改變,讓學生能找到自己的薄弱點,然后花時間將其攻克。
(二)課中的差異化教學
在教學課中教師也必須開展差異性教學。部分學生學習數學時僅僅依靠自學就可以,只需要聽講一下自學沒弄懂的地方即可;而其他學生則需要聽數學教師從頭講到尾,才能弄懂相關的知識點;還有一部分數學思維能力弱的同學,即使全程在聽教師教授,但依舊聽的懵懵懂懂。面對這三類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教師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不可做“大鍋飯”,如此既會限制數學較為優(yōu)秀學生的發(fā)展,也會讓數學思維能力不足的同學跟不上講課速度。
在教學課堂中,教師對于這三種類型的學生,要采取多種教學模式。例如,對于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較強的同學,可以不硬性要求學生聽教師講課。因為教師課堂講授的知識點,這部分知識點學生已經基本掌握,所以不用刻意要求學生聽教師講課。不過在講授難點,如“橢圓的高考真題”或者“壓軸題”要提醒這類學生注意聽講,此時不可再進行自學,否則就“撿了芝麻,掉了西瓜”。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數學教師就需要求他們一直聽自己講授,因為這類學生的自學能力不足,需要教師進行全面的開導,才能讓學生明白新的數學知識,才會求解相應的數學題目。面對數學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時,教師在課堂上,最開始的講解需要足夠基礎,讓這類學生也能聽懂,之后再增加講解知識的難度,讓所講知識體系呈現一種階梯式的上升。如此,才不會浪費其他同學的學習時間,也可以照顧思維能力不足的同學,讓其能各得其所。不過,教師在課間還需設立一個答疑處,為剛才沒有聽懂的學生解答疑問。課中的差異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將學習效率提升到最高的程度,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自己的聽課方式。
(三)課后的差異化教學
課后的復習對于數學的學習來說是重中之重的,當然教師也必須在這個教學過程施行差異化教學。例如,當上到“概率”篇章時,教師對于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要求就必須提高,讓這類學生盡可能多的接觸更多的概率題目,或者直接去嘗試“高考真題”??傊?,要求這些學生能見識并且解決更多類型題,可以幫助學生面對千變萬化的類型題。對于基礎稍弱的同學,只需要求他們復習當天的知識,然后做練習冊上的相關概率題即可,當然,如果學生想突破自我,也可以讓學生嘗試一下“高考真題”,不過前提是學生能準確掌握今天所學的新知識。就數學基礎極弱的同學而言,教師需要要求這類學生將今天學的數學知識牢記于心,充分理解教材上的例題。唯有先讓學生把最簡單、最基本的知識掌握,才可讓這類學生花時間去做相關練習,否則不僅浪費學生的時間,還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四)因材施教,建立學生自信心
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案。高中數學的教學,需要加入這種教學方式,讓教師能根據每個學生的特異性,為學生設計出一套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只有讓學生找到自己數學學習的長處,才能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自信心和積極性,這對于高中數學的學習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這兩方面的情感,讓學生能對數學學習充滿期望,主動去挑戰(zhàn)更多更難的題目。只有當學生愿意主動去學習數學,才能在高考“決戰(zhàn)”之時,取得令人矚目的高考成績。
四、 結束語
高中數學的教學必須采用差異性教學,“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是極為不合適的。高中數學教師要能了解班級學生的數學能力如何、數學思維如何、數學基礎如何,然后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給予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如此,才能讓學生各得其所,使數學課堂效率最大化,真正達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那俊,徐彬,李丹程.滿足不同能力水平學生學習需求的差異化教學設計[J].計算機教育,2020(9):5-9.
[2]李曉迪,趙丹丹,周金蓉.音樂類院校與綜合性高校音樂專業(yè)教學模式比較研究[J].戲劇之家,2020(25):108-109.
[3]陳宮,謝曉蘭,劉漢英.高校基于SPOC的差異化混合教學模式構建[J].大學教育,2020(4):10-12,28.
作者簡介:董紅月,山東省聊城市,山東省高唐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