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波
(淄博市第一醫(yī)院藥學部,山東 淄博 255200)
甲狀腺癌屬于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惡性腫瘤,其發(fā)生可能與電離輻射、雌激素、遺傳、碘的不合理攝入等多種因素有關,總體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1〕。1974~2013年,美國甲狀腺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平均每年分別增加3.6%和1.1%,根據(jù)人口統(tǒng)計等數(shù)據(jù)預測,到2030年甲狀腺癌將成為美國第4大惡性腫瘤〔2,3〕。在甲狀腺癌的治療中,綜合手術、放療、化療等多模式治療提高了患者生存率,而放射敏感性的降低是限制放療效果的主要因素〔4〕。冬凌草具有活血止痛、抗菌消炎、清熱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療癌癥〔5〕。冬凌草甲素(Ori)是冬凌草抗腫瘤的主要活性成分,可從香茶菜、毛葉香茶菜等多種植物中提取,具有調節(jié)細胞周期,誘導細胞自噬、凋亡等功能〔6,7〕。研究表明〔8~10〕,Ori可有效抑制人結腸癌、胃癌等多種腫瘤細胞增殖并調節(jié)細胞耐藥性,但其對癌細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較少。本文擬探討Ori對BCPAP細胞放射敏感性的影響及作用機制。
1.1材料 胎牛血清(批號:SH41288)、RPMI1640培養(yǎng)液(批號:SH30807)購自美國Gibco-BRL公司;噻唑藍(MTT,批號:M2129)、碘化丙啶(PI,批號:D4543)購自美國Sigma公司;Annexin V-異硫氰酸熒光素(FITC)凋亡檢測試劑盒(批號:170207)購自美國Coulter公司;二喹啉甲酸(BCA)試劑盒(批號:PC0020)、吉姆薩染色液(批號:G1015)、二甲基亞砜(DMSO,批號:D8370)購自北京Solarbio公司;硝酸纖維素膜(批號:HATF00010)購自Millipore公司;caspase-3(批號:20220)、caspase-9活性檢測試劑盒(批號:20009)購自美國R&D 公司;一抗購自美國Santa Cruz公司;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標記的二抗購自武漢博海生物公司;MCO-18AC型CO2培養(yǎng)箱購自日本SANYO公司;流式細胞儀購自美國BD公司;HBS-1096B型酶標儀購自南京德鐵實驗設備公司。
1.2細胞培養(yǎng)及照射 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yǎng)液于37℃、5% CO2飽和濕度的細胞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Nthy-ori 3-1和BCPAP細胞。待細胞生長至對數(shù)期,胰酶消化收集,以5×103個/孔接種至96孔板,以Varian IX直線加速器6 MV X射線照射,劑量率3 Gy/min,源皮距100 cm。
1.3克隆形成實驗檢測細胞存活分數(shù) 取生長對數(shù)期的Nthy-ori 3-1和BCPAP細胞,消化離心收集,以適宜濃度接種于6孔板,分為Ori組和照射組。Ori組給予不同濃度(2.5、5.0、10.0、20.0、50.0 μmol/L)的Ori作用24 h,以等量DMSO處理為對照組;照射組細胞給予2.5、5.0、10.0 μmol/L Ori作用24 h后,以0、2、4、6、8 Gy X射線照射,繼續(xù)培養(yǎng)14 d。磷酸鹽緩沖液(PBS)洗滌后4 % 多聚甲醛固定,吉姆薩液染色30 min,洗去染液,晾干后進行克隆計數(shù)。每組3個復孔,實驗重復5次,計算細胞存活分數(shù)。
1.4MTT法檢測細胞活力 取Nthy-ori 3-1和BCPAP細胞以5×103個/孔接種于96孔板,以含終濃度2.5、5.0、10.0、20.0、50.0 μmol/L Ori的RPMI1640培養(yǎng)液常規(guī)培養(yǎng)24 h,DMSO組為對照;收集BCPAP細胞接種至96孔板,分為DMSO(對照)組、Ori 5 μmol/L組(5 μmol/L Ori干預)、IR組(4 Gy X射線照射)、Ori 5 μmol/L+IR組(5 μmol/L Ori干預聯(lián)合4 Gy X射線照射)、Ori 5 μmol/L+IR+丙二醇甲醚酯酸酯(PMA)組〔5 μmol/L Ori和100 μmol/L PMA干預聯(lián)合4 Gy X射線照射〕。以上各組細胞培養(yǎng)24 h,加入20 μl MTT(5 mg/ml),孵育4 h后吸除培養(yǎng)液,加入150 μl DMSO振蕩反應10 min,酶標儀檢測490 nm處吸光度(A)值,實驗重復5次。
1.5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周期 收集DMSO組、Ori 5 μmol/L組、IR組、Ori 5 μmol/L+IR組細胞,消化離心,PBS重懸細胞。以75%預冷無水乙醇4℃固定過夜,離心去上清,加入5 μl PI,室溫染色30 min,流式細胞儀檢測各組細胞周期。
1.6細胞凋亡檢測 收集DMSO組、Ori 5 μmol/L組、IR組、Ori 5 μmol/L+IR組細胞,PBS洗滌3次;按照Annexin V-FITC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說明書分別加入195 μl Annexin V-FITC結合液和5 μl Annexin V-FITC輕輕混勻,10 μl PI室溫避光孵育20 min,立即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凋亡情況。
1.7Western印跡法檢測P53、P21、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1、B淋巴細胞瘤(Bcl)2、Bcl-2相關X蛋白(Bax)、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caspase-9、細胞外信號調節(jié)激酶(ERK)、磷酸化(p)-ERK蛋白表達 使用含蛋白酶抑制劑的RIPA裂解液于冰上裂解細胞,4℃,3 000 r/min離心20 min,取上清,BCA試劑盒測定蛋白樣品濃度。取40 μg蛋白樣品進行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后電轉至硝酸纖維素膜上,含5%脫脂奶粉TBST液室溫封閉1 h;分別加入相應的一抗(1∶1 000)4℃孵育過夜,洗膜后加入HRP標記的二抗(1∶5 000)室溫孵育1 h,洗滌,使用電化學發(fā)光(ECL)試劑盒顯示條帶,以β-actin為內(nèi)參,實驗重復3次。
1.8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
2.1Ori抑制Nthy-ori 3-1和BCPAP細胞活力 克隆形成實驗結果顯示,Ori能降低Nthy-ori 3-1和BCPAP細胞存活分數(shù),抑制細胞增殖,呈濃度依賴性,對比Nthy-ori 3-1細胞,Ori對BCPAP細胞活力的抑制作用更明顯(P<0.05),見表1。MTT法檢測不同濃度Ori干預后細胞活力,發(fā)現(xiàn)2.5、5.0、10.0、20.0、50.0 μmol/L Ori能明顯抑制BCPAP細胞活力(P<0.05),見表2。10.0、20.0、50.0 μmol/L Ori處理36 h、48 h顯著抑制Nthy-ori 3-1細胞活力(P<0.05),見表3。
表1 不同濃度Ori抑制Nthy-ori 3-1組 和BCPAP組細胞存活率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Nthy-ori 3-1組比較:2)P<0.05
表2 不同濃度Ori對BCPAP細胞吸光度值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表3、7、8、11同
2.2Ori對BCPAP細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不同劑量X射線照射后對比對照組,Ori 2.5、5.0和10.0 μmol/L組BCPAP細胞存活分數(shù)明顯減小(P<0.05);X射線照射劑量為2、4、6、8 Gy時,Ori 2.5、5.0和10.0 μmol/L組細胞存活分數(shù)較0 Gy顯著減小(P<0.05),見表4。不同濃度Ori處理的Nthy-ori 3-1細胞存活分數(shù)各照射劑量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5。Ori 5.0 μmol/L+IR組BCPAP細胞活力明顯低于Ori 5.0 μmol/L組和IR組(P<0.05),而IR組細胞活力低于Ori 5.0 μmol/L組(P<0.05),表明5.0 μmol/L Ori對BCPAP細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見表6。
表3 不同濃度Ori處理不同時間點對Nthy-ori -3-1細胞吸光度值的影響
表4 不同照射劑量對BCPAP細胞存活率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0 Gy比較:2)P<0.05
表5 不同照射劑量對Nthy-ori 3-1 細胞存活率影響
表6 處理不同時間點Ori抑制各組BCPAP細胞存活率比較
與Ori 5.0 μmol/L組比較:1)P<0.05;與IR組比較:2)P<0.05
2.3Ori聯(lián)合X射線照射對BCPAP細胞周期的影響 與對照組相比,Ori 5.0 μmol/L組細胞周期無明顯變化(P>0.05),IR組和Ori 5.0 μmol/L+IR組細胞S期、G0/G1期比例明顯下降(P<0.05);Ori 5.0 μmol/L+IR組細胞S期、G0/G1期比例下降幅度最大,見表7。
2.4Ori對BCPAP細胞p53、p21、CDKI蛋白表達的影響 對比對照組,Ori 5.0 μmol/L組、IR組、Ori 5.0 μmol/L+IR組細胞p53、p21蛋白表達顯著上調(P<0.05),CDK1蛋白表達顯著下調(P<0.05),Ori 5.0 μmol/L+IR組細胞p53、p21、CDK1蛋白表達上調或下調幅度最大。見圖1、表8。
表7 Ori 聯(lián)合 X 射線照射對 BCPAP 細胞周期值的影響
圖1 各組細胞p53、p21、CDK1蛋白表達
2.5Ori增加輻射照射對BCPAP細胞凋亡的誘導作用 對比對照組,Ori 5.0 μmol/L組、IR組、Ori 5.0 μmol/L+IR組BCPAP細胞凋亡率明顯增加(P<0.05),Ori 5.0 μmol/L+IR組細胞凋亡率顯著高于IR組和Ori 5.0 μmol/L組(P<0.05),見圖2、表9。進一步檢測凋亡相關蛋白表達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Ori 5.0 μmol/L組、IR組、Ori 5.0 μmol/L+IR組細胞Bcl-2蛋白表達顯著下調(P<0.05),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達顯著上調(P<0.05);與IR組和Ori 5.0 μmol/L組比較,Ori 5.0 μmol/L+IR組Bcl-2、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達改變最明顯(P<0.05),見圖3、表10。
表8 Ori 對BCPAP細胞p53、p21、CDKI蛋白表達的影響
圖2 流式細胞儀檢測各組細胞凋亡
表9 不同照射時間點各組BCPAP細胞凋亡率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Ori 5.0 μmol/L、IR組比較:2)P<0.05;表10同
2.6Ori調控ERK-p53通路對BCPAP細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Ori 5.0 μmol/L+IR組BCPAP細胞活力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p-ERK蛋白表達顯著下調(P<0.05);Ori 5.0 μmol/L+IR+PMA組細胞活力顯著回升(P<0.05),p-ERK蛋白表達顯著回升(P<0.05);各組細胞中ERK蛋白表達無明顯變化(P>0.05),見圖4、表11。
表10 各組BCPAP凋亡細胞蛋白表達比較
圖4 各組細胞中ERK、p-ERK蛋白表達
表11 各組BCPAP細胞中ERK、P-ERK蛋白表達及細胞活力對比
Ori是從植物中提取出的二萜類化合物,能夠抑制細胞周期蛋白D1表達,阻滯細胞周期;通過調節(jié)細胞內(nèi)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絲氨酸激酶(Akt)信號通路和ERK通路誘導細胞自噬、凋亡;從而對腫瘤發(fā)揮抑制作用〔6,11〕。其抗腫瘤活性引起癌癥生物學家的廣泛關注,Li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Ori能夠調節(jié)自噬相關蛋白beclin-1、LC3-Ⅱ和凋亡相關蛋白Bax、Bcl-2表達,誘導人乳腺癌細胞凋亡。在非小細胞肺癌細胞中,Ori可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ERK/基質金屬蛋白酶(MMP)-12和蛋白磷酸酶(PP)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PP2A/Akt信號通路,增強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對吉非替尼的耐藥性;并且對食管癌細胞具有明顯的放射增敏作用〔13,14〕。在甲狀腺癌的研究中,10 μmol/L Ori干預可促進BCPAP細胞中DNA修復酶(PARP)及p-ERK蛋白表達,抑制細胞增殖并誘導凋亡〔15〕。細胞周期調控與細胞凋亡是研究癌癥發(fā)生發(fā)展機制的重要內(nèi)容,其中,p53介導的細胞信號轉導途徑起重要作用。p53是一種人體腫瘤抑制基因,可與其下游細胞周期素依賴性激酶抑制因子p21共同組成細胞周期檢查站,DNA損傷則細胞周期停滯〔16,17〕。CDK1是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家族的一員,p53激活p21基因轉錄后,p21與CDK1結合成復合物或干擾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AK)磷酸化,抑制CDK1活性,抑制周期蛋白表達,使細胞停滯在G2期〔18,19〕。bcl-2基因家族與細胞凋亡的調節(jié)密切相關,其中Bcl-2和Bax分別在抑制凋亡和促進凋亡起關鍵作用,Bcl-2/Bax比值直接決定細胞是否發(fā)生凋亡〔20〕。
ERK激活后磷酸化成為p-ERK,可將細胞信號從表面受體傳導至細胞核,參與細胞生長、分化、分裂等多種生物過程〔21〕。ERK存在于細胞質中,被激活后移位于細胞核,調節(jié)細胞代謝和功能,參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22〕。研究表明〔23,24〕,調節(jié)ERK可增強鼻咽癌、非小細胞肺癌細胞放射敏感性。
綜上,Ori可通過阻滯BCPAP細胞周期,調節(jié)凋亡相關蛋白表達誘導細胞凋亡,調控ERK通路增強細胞放射敏感性。這一研究有助于進一步了解甲狀腺癌發(fā)病機制,為甲狀腺癌的臨床治療提供新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