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港 傅宏 史娟 林其羿
(1江蘇經(jīng)貿職業(yè)技術學院老年產業(yè)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8;2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3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可能充滿多愁善感消極情緒體驗;也可能有另一番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一般情況下,個體更多的處在積極和消極情緒的混合狀態(tài)。這種混合狀態(tài)被稱為情緒復雜性或混合情緒體驗〔1,2〕。情緒復雜性作為一個多層面的概念,是反映社會適應的情緒調節(jié)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3〕,能夠有效提升個體認知功能,促進身心健康〔2〕。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老年人的情緒變化引起學者的關注〔4〕。諸多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情緒復雜性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相關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結論也并不完全一致〔2~4〕。本文擬對老年人情緒復雜性的概念、測量方法及其理論和實證研究進行梳理和評述,以期為該領域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提供更多依據(jù)。
1.1情緒復雜性的概念 情緒復雜性概念至今仍沒有一致的結論〔5〕。當前,主要存在“狀態(tài)說”和“特質說”兩種觀點。持“狀態(tài)說”學者認為,情緒復雜性是指個體在面對內部或外部事件時調節(jié)自己情緒的方式,個體的情緒體驗顯現(xiàn)多樣性、廣泛性和深刻性等特點〔6〕。Grossmann等〔7〕研究得出情緒復雜性的概念存在兩個傾向,情緒的辯證性和情緒的分化性。前者是指個體同時體驗到積極和消極狀態(tài),通常積極和消極狀態(tài)之間存在相對較弱的對立,混合情緒也位列其中;后者是指個體體驗到高度分化的和以不連續(xù)的方式存在的情緒,并能夠報告出多種不連續(xù)的情緒,反映了自我感知到的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可分性〔8〕。持有“特質說”學者認為,情緒復雜性是一種特質(主要是對情緒的認知加工能力),也就是個體的情緒覺察能力。Lane等〔9〕認為情緒覺察是關注、識別和標記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Lane〔10〕提出情緒覺察水平模型,該模型認為,個人識別和描述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是一種認知技能。Donges等〔11〕認為情緒覺察沿著認知-發(fā)展序列經(jīng)歷了5個層次的結構轉變,形成了身體感覺覺察、行為傾向覺察、單一情緒覺察、混合情緒覺察及對個體自身和他人情緒體驗復雜性的識別5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等級情緒覺察水平。
各種不同的情緒復雜性的概念看法并不一致,導致情緒復雜性的操作性概念或評價指標亦存在多種結論。有研究認為,情緒復雜性存在兩個評價指標: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緒狀態(tài)在同一時刻的同現(xiàn)(即包括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辨證狀態(tài));情緒反應的分化模式(即對特別情境下情緒事件的微妙理解和處理)〔12~15〕。Grühn等〔3〕提出情緒復雜性可以通過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共變程度、情緒成分數(shù)量、情緒不連續(xù)程度和可變程度4個指標進行評價。Grossmann等〔7〕進一步整合了情緒復雜性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操作性概念或評價指標。在情緒辯證性方面,個體通過自我報告形式報告自己的情緒體驗,通過分析其愉快和不愉快狀態(tài)負相關下降的程度及愉快和不愉快情緒在特定情境下的同現(xiàn)程度等兩個指標獲得該個體的情緒復雜性水平;在情緒分化性方面,情緒復雜性程度可以通過個體內相同效價情緒之間的相關性減少程度(如焦慮、緊張、擔心)和體驗過情緒數(shù)量×情緒的平衡程度獲得。近幾年心理學對情緒復雜性的概念和結構研究呈整合趨勢,傾向于贊同Grossmann等〔7〕提出的觀點。
1.2情緒復雜性的測量 由于當前對情緒復雜性的定義與評價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相應的測量工具也存在多樣性,主要存在基于“狀態(tài)說”和“特質說”兩個傾向的測量工具。
1.2.1基于“狀態(tài)說”的測量工具 (1)積極和消極情緒量表(PANAS)。情緒復雜性研究之初,主要通過測量不同情緒的同現(xiàn)頻率。Watson等〔16〕編制了PANAS,測量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共變性。該量表由20個情緒詞語組成,積極情緒因子和消極情緒因子分別為10個。Ready等〔17〕擴展編制了PANAS-X量表,同樣由20個情緒詞語組成,包括積極情緒3個項目,消極情緒4個項目。采用Linkert 5點評分,被試根據(jù)自己過去幾個星期的實際感受回答,量表內部一致性良好(積極情緒:α=0.90;消極情緒:α=0.87)。Diener〔18〕認為,PANAS只是測量了一種狹義的積極和消極情緒,實際并沒有測量出一些被認為和幸福相關的重要的積極和消極情緒。
(2)積極和消極情緒體驗量表(SPANE):隨著研究發(fā)展,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同現(xiàn)共變性只能表明情緒復雜性存在的可能性,并不能直接證明情緒體驗是否具有復雜性〔13〕。有研究提出,情緒同現(xiàn)的強度能夠更好測量情緒的復雜性〔19〕。據(jù)此,Diener〔18〕編制了SPANE。該量表通過個體報告每天情緒體驗來評估情緒復雜性程度,包括情緒覺醒高低兩個水平。該量表具體由12個項目組成,包括6個積極情緒項目(肯定的、優(yōu)秀的、愉快的、幸福的、歡喜的、滿足的)和6個消極情緒項目(否定的、劣質的、討厭的、悲痛的、恐懼的、憤怒的)。采用Linkert 5點評分,從 1(一點也不)到 5(很大程度上)〔20〕。該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積極情緒維度 α=0.90;消極情緒維度 α=0.84)〔19〕。
(3)情緒體驗范圍和區(qū)分性量表(RDEES):Kang等〔21〕開發(fā)了RDEES,該量表有14 個項目,包括范圍和區(qū)分性兩個維度。情緒體驗范圍是指某一特定個體在情緒體驗范圍上的不同;區(qū)分性是指個體對諸多相似的情緒間細微差別的區(qū)分。采用Likert 5點計分,從1(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其中范圍分量表α=0.82,區(qū)分性分量表α=0.79,總量表的α=0.85。該量表中一些項目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可以認為該量表實際上測量的是一種普遍分化的認知風格,而非情緒復雜性。
(4)流行病學研究抑郁量表(CES-D):Radloff〔22〕改編的CES-D,通過個體自我報告抑郁癥狀(食欲不振、絕望、悲觀和疲勞等)的頻率,測量其對情緒復雜性的潛在影響。該量表包括20個項目,僅有4個項目為積極情緒傾向。采用4點計分,被試者按照0(幾乎沒有)到3(幾乎所有的時間)等級回答過去1 w的情緒體驗,分別計算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平均得分,該量表α=0.74。該量表適應于一般人群,便于老年人與年輕人的比較研究。
1.2.2基于“特質說”的測量工具 基于“特質說”的測量工具主要是情緒覺察等級量表(LEAS)。該量表由Lane等〔9〕編制,用以測量個體情緒復雜性水平,共包含20個涉及自己和他人的情景。施測時,讓被試者用幾句話描述每個情景,并根據(jù)被試者的描述評定其四類情緒(幸福、恐懼、憤怒和悲傷)分別在情緒覺察等級上所處的水平。采用Likert 5點計分,計算情緒覺察在自己、他人和總分三個方面的得分,該量表α=0.90。該量表的優(yōu)點是可以從自身和他人情緒復雜性的覺察兩個方面分別計分,主要缺點是操作復雜,不利于大規(guī)模樣本施測。
2.1老年人情緒復雜性與年齡正相關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老年人情緒復雜性與年齡呈正相關,既有相應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多的實證支持。理論基礎主要以Labouvie-Vief〔23〕提出動態(tài)整合理論(DIT)和Carstensen〔24〕的社會情感選擇性理論(SST)為代表。
DIT是在其認知情緒復雜性發(fā)展理論基礎上提出的。認知情緒復雜性發(fā)展理論認為,個體認知能力的增減潛在改變了其情緒結構和體驗的復雜程度〔25〕。即個體在生命歷程中,情緒復雜性模式遵循其認知發(fā)展變化趨勢,個體從青春期到中年期能夠體驗日益復雜的情緒,但中年期之后開始下降,這意味著個體高情緒復雜性發(fā)生在中年階段。然而,Labouvie-Vief〔23〕經(jīng)過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的DIT很好地解釋了老年人情緒復雜性隨著年齡增長不降反升的原因。因為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情緒復雜性是消極情緒而不是積極情緒與認知功能直接相關,個體在處理消極情緒時需要更多的認知能力,此時,老年人情緒復雜性較低。當個體體驗到認知情緒復雜性降低時,老年個體傾向減少對外部環(huán)境的要求,往積極方向調整自己,將自己限制在與自我直接相關的有限任務和目標范圍內(如安全),維持一種情緒優(yōu)化策略。SST認為,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生命的目標從年輕時更多關注知識相關的目標到老齡時傾向關注情緒上有意義的目標轉變,認為自己應該在有限生命里表現(xiàn)出適應的情緒調節(jié)和高情緒復雜性〔26〕。因此老年人較年輕人表現(xiàn)出更多的積極效應〔27,28〕。即老年人更傾向把注意力從消極刺激轉移開,并感知更少的消極刺激。還有微分情緒理論(DET)〔25〕也支持兩者正相關的觀點。DET認為,個體隨著年齡增長,不同的情緒(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之間日益復雜的認知連接,導致了老年人的情緒變得愈加復雜。
Ready等〔13〕以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同現(xiàn)和不同情緒的絕對水平為指標,讓被試者通過日記的形式自我報告28 d內的情緒體驗。研究發(fā)現(xiàn),僅在不同情緒的絕對水平方面,老年人較年輕人表現(xiàn)出更高的情緒復雜性。Ready等〔17〕又以PANAS-X為測量工具,讓被試者回憶6個月至5年內的積極事件時發(fā)現(xiàn),老年人較年輕人在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相關性方面呈現(xiàn)高復雜性。Carstensen等〔27〕在縱向研究中發(fā)現(xiàn),老年人報告更多的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同現(xiàn),也就是其情緒復雜性越高。Kellough等〔4〕在研究老年人與年輕人感知積極面部表情的差異時,使用個體內部因素分析法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利用更多的情緒資源感知臉部情緒。同時,還發(fā)現(xiàn)這兩個年齡段均報告對清晰和典型的情緒刺激表現(xiàn)出高情緒復雜性,且情緒復雜性呈現(xiàn)年齡差異〔29〕。此時,老年人對精細情緒體驗增強,特別是微妙的情緒線索,支持老年期更大的情緒分化。
2.2老年人情緒復雜性與年齡負相關 老年人情緒復雜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呈下降趨勢的觀點也得到了一些理論和實證的支持。Palgi等〔30〕的主觀幸福感(SWB)和Reich等〔31〕的情緒動態(tài)模型(DMA)的觀點認為個體在現(xiàn)實生活中必然會遇到疾病、死亡等壓力。當個體面對壓力時,其情緒復雜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將發(fā)生逆轉,即情緒復雜性將會下降。SWB模型認為,死亡是控制生命中敵對事件的最終失敗。當個體在接近死亡時,其調節(jié)功能會降低,從而情緒復雜性也會降低。即如果說當個體覺得自己接近實際或主觀預期死亡,其健康調節(jié)體系可能不再維持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但情緒復雜性可以抵擋“敵對世界情節(jié)”。然而,此時老年人也不會受益于過于復雜的情緒狀況,對于高齡老年人顯然更喜歡簡單的SWB。DMA認為,壓力事件會限制個體注意力廣度,降低個體加工能力,簡化個體識別能力。因此,當個體面對壓力事件時,將一般事件擴展成一個強大的“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此時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呈強負相關。個體在實際接近死亡或感覺接近死亡的壓力下,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預計將高度逆轉,情緒復雜性反而降低。Ready等〔13,17〕使用同一樣本、同一研究方法,利用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同現(xiàn)和積極情緒占消極情緒的比率作為評估指標,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較年輕人表現(xiàn)出更低的情緒復雜性。Hay等〔14〕研究也得出同樣的結論,重要利用情緒的區(qū)分性作為評價指標,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情緒的區(qū)分性較低,表明情緒復雜性隨年齡的增長呈下降趨勢。Brose等〔15〕通過年輕人和老年人報告其100 d短暫的情緒體驗來測量其情緒復雜性的變化,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老年人(55%)情緒的結構相對年輕人簡單;其他老年人(35%)表現(xiàn)為分化(可區(qū)分的)。Scott等〔32〕使用生態(tài)瞬間評估法,通過個體每日報告體驗到的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狀況評估其情緒復雜性。發(fā)現(xiàn)高齡老年人每天報告的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瞬間變化和消極情緒的體驗較少,說明其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同現(xiàn)的可能性較低,即情緒復雜性水平較低。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高,老化程度加重,身體功能逐步減退,逐步接近死亡,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和情感過程的變化。Palgi等〔8〕認為,低主觀生存可能性與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強相關性有關。當?shù)椭饔^生存可能性時老年人存在低情緒復雜性。主觀生存或接近死亡可能性低時,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負相關變強,老年人預測自己幾乎沒有存活時間或實際上接近死亡時,其情緒復雜性較低?,F(xiàn)實中大多數(shù)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不僅其情緒體驗的量變少,情緒的變化也不復雜了。
研究〔3,12,13,19,33,34〕認為老年人情緒復雜性與年齡不相關。主要集中情緒同現(xiàn)和可分性兩個情緒復雜性的指標與年齡均無關。Charles 等〔6〕認為由于老年人缺乏社會歸屬感的時間較長,持續(xù)暴露于慢性疾病壓力源和神經(jīng)生物學的失調等不利的情況下,可能會阻礙老年人情緒復雜性的保持或提高。
2.3出現(xiàn)不同研究結論的原因 通過上文中提及的研究中對于老年人情緒復雜性和年齡關系的不同觀點,包括情緒復雜性的不同定義和操作化指標,先前沒有研究證明都能測量同一個心理傾向〔7〕。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主要有兩方面原因。(1)評價指標的不同。一般而言,使用基于情緒辯證性傾向的情緒復雜性測量方法的研究結果支持年齡與情緒復雜性正相關的觀點。如PANAS主要通過測量個體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共變性作為情緒復雜性的評價指標,讓被試者使用20個情緒詞語評價自己過去幾個星期的實際感受;該量表使用的情緒詞語具有較高的喚醒度,也有可能造成測量結果的偏差。SPANE主要通過個體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同現(xiàn)水平評價情緒復雜性高低。該量表還能反映個體身體上的愉悅感、投入感、興趣感、痛苦感和厭倦感,而這些在大多數(shù)情緒測量中都被忽略了;而且SPANE是基于個體體驗這種感覺的持續(xù)時間,其優(yōu)點就是這種感覺可以預測長期的幸福感。(2)測量時情境的不同。為了探索個人或群體在情緒復雜性體驗上的差異,所處的特定情境非常重要。個體是如何經(jīng)歷情緒復雜性及其是如何與特定情況的特征相關聯(lián)。從以上得到老年人情緒復雜性與年齡負相關的觀點來看,一般選擇在逆境中(如壓力、主觀接近死亡等)測量個體的情緒復雜性,此時個體的情緒體驗可能變少,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極易表現(xiàn)出強相關性。
綜上,情緒變化的年齡差異數(shù)據(jù)混合復雜,即年齡與情緒復雜性的相關性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如Ready等〔34〕闡述,情緒復雜性多或少對老年人來說可能是一個理想的結果,只要其能維持或改善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和身心健康均有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