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里
2019年年底,國家12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印發(fā)〈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爭取“到2022年底,實現(xiàn)《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關指標的階段目標,基本建成有利于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環(huán)境,形成學校、社區(qū)、家庭、媒體、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等聯(lián)動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提出“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機構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貧困、留守、流動、單親、殘疾等處境不利學生給予重點關愛,必要時開展心理干預。”
我國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開展學校心理輔導工作,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30年來對普通學校心理健康體系的研究較多,各地區(qū)也建立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并出版了義務教育、中等教育心理健康系列教材。由于地區(qū)差異,發(fā)達地區(qū)的普通學校普遍設有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而邊遠農(nóng)村地區(qū)則比較缺乏。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自2004年“馬加爵事件”以來也得到了各地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不僅開設課程與編寫教材,各大高校亦紛紛成立心理咨詢中心并配備專職心理教師。
與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比,特殊教育近年來才得到了應有的重視。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一直重視硬件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辦好特殊教育”,要注重質量和內涵發(fā)展,培養(yǎng)殘疾人的自尊、自強、自立意識。我國對殘疾人教育事業(yè)的重視更強調提高特殊兒童義務教育的入學率,而自尊、自強、自立意識的培養(yǎng)則需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F(xiàn)階段我國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特殊教育學校專業(yè)教師配備尚且不足,更何況是心理健康教師。根據(jù)《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特殊教育機構需要配備心理健康教師,這標志著我國更加重視殘疾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亟待建立。
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建立需要從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社會組織以及有關行政部門要營造關心殘疾人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一些機構要承擔起為殘疾人心理健康服務的工作;二是教育部門尤其是特殊教育學校以及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或指導中心)要承擔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特殊教育學校要引進專業(yè)心理健康教師;三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培訓,高等院校要為特殊教育學校培養(yǎng)心理教師,需在教師職后培訓如國培、省培中增加心理健康內容;四是加強殘疾人心理健康相關研究,加大對殘疾兒童心理特征的研究,加強對特殊教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等問題的研究。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者關注特殊兒童的心理健康。
遺憾的是,在中國知網(wǎng)等數(shù)據(jù)庫中,現(xiàn)階段關于特殊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的論文并不多。本期欄目刊載的兩篇文章涉及特殊教育送教上門工作中的心理服務研究和聽障中學生體育鍛煉與學校幸福感的關系研究,屬于國內較早一批研究殘疾人心理健康的文章。以此拋磚引玉,期待更多的心理學、教育學工作者參與進來,共同關心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起特殊教育學校的心理健康體系,幫助特殊兒童獲得較為完善的心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