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奇
(鄭州大學 文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
“肝膽相照”是個常見成語,現(xiàn)代多比喻以真心相見(尤其是在政治外交領(lǐng)域),表明雙方互相坦誠交往共事。但是,“肝膽相照”一詞的詞源是什么?本義又是什么?“互相坦誠交往共事”的比喻義究竟是如何產(chǎn)生的?它有無其他的含義以及它的比喻義和引申義是怎樣形成的?就語言學角度來看,探究這些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關(guān)于“肝膽相照”一詞的出處,現(xiàn)有通行辭書(如《成語大詞典》)大多引用宋代趙令畤(有詞條注為趙令畸,系訛誤)的《侯鯖錄》:“同心相親,照心照膽壽千春。”[1]617然而,筆者認為,將此例作為“肝膽相照”一詞淵源尚且說得過去,把它當作用例卻不妥,理由有三:其一,此處并未出現(xiàn)“肝膽”二字組合成為獨立詞語的用法,且“膽”字在此處之所以具有“真心”的能指,是由于語法上“照心”和“照膽”為并列關(guān)系,從而暫時賦予“膽”字在此處“真心實意”的指代含義;其二,“照心照膽”在此原來并無直接的比喻義,由于和前文“同心相親”對舉出現(xiàn),從而具有了“以真心相見”的比喻義;其三,假設(shè)“肝膽相照”一詞是由該用例提煉和重新排列組合而來,但該用例中并未出現(xiàn)“肝”這一成詞語素,也就是說這一假設(shè)并不能成立。
《漢語大詞典》在“肝膽相照”一詞的出處條目中,采用宋朝胡太初《晝簾緒論·僚寀》中的用例:“今始至之日,必延見僚寀,歷述弊端,令悃愊無華,肝膽相照?!痹诖死?,詞形、用法和現(xiàn)代大致相當。胡太初系南宋理宗年間人士,《晝簾緒論》成書于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前后,故此用例晚于《侯鯖錄》中趙氏例(趙令畤為北宋末南宋初詞人,生卒年分別為1051 年、1134 年),由此推知“肝膽相照”一詞可能始于南宋時期。
文天祥《與陳察院文龍書》中記載:“所恃知己肝膽相照,臨書不憚傾倒?!蔽奶煜闉樗文┟?,此例中“肝膽相照”一詞已經(jīng)不似《侯鯖錄》例中需要與其他同結(jié)構(gòu)詞語相互詮釋或與上下文形成對仗,而是直接與名詞性成分“知己”連接使用,在表達上更為完整、獨立。
由此可見,“肝膽相照”一詞從一開始就使用比喻義,首見用例的文獻可能是趙令畤《侯鯖錄》。然而,《侯鯖錄》中還沒有“肝膽相照”這樣的語言組合,只是使用了與“肝膽相照”比喻義相近的詞義?!案文懴嗾铡边@樣的語言組合有可能到南宋時期才逐漸固定、成詞。至于宋以后的用例,皆是“肝膽相照”一詞語義固定下來之后表情達意的用法,其運用也更加獨立。例如:
(1)肝膽相照,斯為腹心之友。(明代程登吉《幼學瓊林·卷二·朋友賓主類》)
(2)我兩個一見,氣味相投,肝膽相照。(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
(3)弟與公子以肝膽相照、互相知心,故敢以實言相告。(姚雪垠《李自成》)
“肝膽相照”一詞在宋元之后的文學作品中被廣泛使用,語義相對穩(wěn)定,多用以表達親友之間的感情,這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用法相同。
肝,《說文解字》訓為“木藏也”[2]2598,《釋名·釋形體》載:“肝,榦也。于五行屬木,故其體狀有枝木?!保?]27膽,《說文解字》:“連肝之府也?!庇纱丝梢姡凇墩f文解字》的成書年代,“膽”字與“肝”字常常相聯(lián)系。那么,“肝膽相照”一詞中“肝膽”聯(lián)系的首見用例在哪里?“肝”“膽”這兩個字為何常放在一起搭配使用?“肝膽”關(guān)系密切有無切實的理論依據(jù)?
從語法角度看,“肝膽相照”一詞屬于主謂式?!案巍痹凇缎氯A字典》[4]623中的解釋為“肝臟”。關(guān)于“臟”字,其繁體字為“臓”,“臓者,藏也”(《字彙》)[5]6670,就是收藏的意思。收藏什么呢?自然是人體收納的各種營養(yǎng),并將其以能量的形式貯藏起來,此即為“藏”之所指。《說文解字》詞條中的“木”,取自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之一的五行學說在人體五臟研究當中的運用,即肝、心、脾、肺、腎五個臟器與中國古代樸素唯物論中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運行變化規(guī)律之間的相互對應關(guān)系。五臟與五行相配屬就形成了肝與木相對應、心與火相對應、脾與土相對應、肺與金相對應、腎與水相對應。
肝屬木,指的是五行學說中的肝臟與木的特性相似。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認為,肝的特性是主疏泄、調(diào)達,可以調(diào)節(jié)人體一身的氣機運行;而木的特性是生發(fā)、向上生長的。根據(jù)中國古代哲學“天人相應”理論,肝便與木相對應,因而有《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注證發(fā)微》中“肝屬木,木主發(fā)生,故為將軍之官,而謀慮所出,猶運籌帷幄之中也”的論斷。筆者認為,此即為《說文解字》中“肝,木藏也”的理據(jù)來源之一。
“肝膽”一詞當中的“膽”,《說文解字》解釋為“膽,連肝之府也,俗字作膽”?!案?,為五藏宮府也。俗字作腑。”(《白虎通·性情》)[6]114人們常說“五臟六腑”,其中五臟包括“心、肝、脾、肺、腎”,那么“腑”指的是什么呢?“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于藏府間,故為水也”(《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又有“五藏已傷,六府不通”(《素問》),其中的“府”或“六府”在中醫(yī)中指的是胃、小腸、大腸、膀胱、膽和三焦。
腑主排泄,泄而不藏,代表的是消化排泄系統(tǒng)。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用陰陽五行學說來對應人體,將臟腑的關(guān)系表述為“互為表里”,并用陰陽來區(qū)分,即臟為陰,腑為陽,臟腑因此是表里的關(guān)系:臟是收藏,即為里;腑為疏泄,既然主疏泄,那自然是表?!案?,木藏也”,肝屬木,膽亦屬木,肝為陰木,膽為陽木,二者亦互為表里。《說文解字》中釋“膽,連肝之府也”,即是說肝膽互為表里,因而“肝膽”二字在使用中常常出現(xiàn)。
“肝膽”既然是表里關(guān)系,那么相互照應也就能夠說得通了?!冻烧Z大詞典》載:“‘肝膽’比喻真心誠意?!文懴嗾铡扔鳌哉嫘南嘁姟??!痹撛~典并未對“肝膽”的基本義作解說,而是直接采用了比喻的用法。既然“肝膽相照”一詞在使用之初采用的就是比喻義,那么“肝膽”一詞比喻“真心實意”這一用法是從哪來的呢?這又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肝膽”本用來指人體臟器,這兩個字在用例中常常同時出現(xiàn),如:
(4)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例(4)中的“肝膽”比喻真摯的心意。
(5)齒發(fā)益衰謝,肝膽猶輪囷。(宋·陸游 《詩酒》)
例(5)中的“肝膽”比喻勇氣、血性。
(6)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莊子·德 充符》)
例(6)中的“肝膽”比喻關(guān)系密切。
又如:
(7)忘其肝膽,遺其耳目。(《莊子·大宗師》)
例(7)中的“肝膽”取基本義,實指肝和膽。
(8)不任肝膽之切敬,因執(zhí)事以聞。(《文選·江 淹·詣建平王上書》)
例(8)中的“肝膽”比喻誠懇、忠誠。
(9)裂膽催肝、瀝膽濯肝、露膽披肝、瀝膽隳肝、析肝吐膽、刳肝瀝膽、肝膽相照,等等。
例(9)中的“肝膽”都出現(xiàn)在成語之中。
例(4)—(8),“肝膽”從本義“人體臟器”逐漸過渡、虛化出比喻義、引申義。
“肝膽”二字是肝和膽的總稱,比喻真誠的心,還用來比喻勇氣。《莊子·大宗師》“假於異物,托於同體,忘其肝膽,遺其耳目,反復終始,不知端倪”[7]95-111一句中的“肝膽”,用的是基本義,實指肝臟與膽囊,并無“誠心”等寓意。
《莊子·德充符》“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其中的“肝膽楚越”指雖近猶遠,“肝膽”在此比喻親近。前文已述,肝膽“互為表里”,關(guān)系密切,因此“肝膽”產(chǎn)生了“親近”這樣的比喻義。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其中的“肝膽”一詞使用的是比喻義,用來指“誠懇、忠誠”。
《詣建平王上書》“不任肝膽之切敬,因執(zhí)事以聞”,其中的“肝膽”一詞亦用來比喻“誠心、忠誠”。
《儒林外史》“有意氣,有肝膽。相與了這樣的正人君子,也不枉了”,其中的“肝膽”一詞用以指人有血性,是由其比喻義而衍生出來的更為抽象的引申義。
“肝膽”二字在成詞之初所具有的僅僅是“肝和膽的總稱”這一基本義項,在使用過程中逐漸生成了“誠心、忠誠”這一比喻義和“有血性”這一引申義。僅從“肝膽”一詞的結(jié)構(gòu)來看,“誠心,忠誠”應當與“肝”這一成詞語素更為接近,而“有血性”的引申義則與“膽”字關(guān)系密切。
基于中醫(yī)臟象學說,從“肝膽”一詞的基本義出發(fā),根據(jù)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用五行相生學說對人體五臟賦值的觀點,結(jié)合五行相生的原則,如木生火,即肝木濟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脈: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正常發(fā)揮心主血脈功能;心為血液循環(huán)的動力,肝是貯藏血液的一個重要臟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貯藏也就豐盈,即可營養(yǎng)筋脈,又能促進人體四肢、百骸正常活動。故而心與肝關(guān)系密切?!靶摹痹凇墩f文解字》中訓為“人心,……凡心之屬皆從心”,這即是說語言中與性情、思慮等相關(guān)的義項皆是“心”的派生。而肝為心之母,因此“肝”字具有“心”的語義功能也就順理成章了。
古人認為勇氣由膽發(fā)出,膽附于肝之端也,與肝相連,呈中空囊狀器官。膽既屬于六腑,又是奇恒之府,主決斷。也就是說,膽具有判斷事物并作出決定的作用?!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8]178句。膽作為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能夠防御和清除某些精神刺激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以維持和控制氣血正常運行,從而確保各臟腑之間的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醫(yī)學臨床上常見膽氣不足之人,多善驚易恐、遇事不決等,因此,“有血性”的引申義應當是由“肝膽”一詞中的“膽”化用而來。漢語義類詞群也常見許多“膽”字指代勇氣的用例,如《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 版)中有如下詞例[9]256:
膽敢:動詞,表示竟有膽量敢于(做某事)。膽寒:形容詞,害怕。
膽量:名詞,不怕危險的精神;勇氣。
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一身是膽:形容膽量極大。
通過前面三部分的論述,可以得出如下結(jié)論。
一是“肝”“膽”二字關(guān)系密切,從《說文解字》年代起就常作為構(gòu)詞語素共同使用。由于二者互為表里,因而在詞語當中出現(xiàn)時具有“關(guān)系密切”的指代含義。
二是“肝膽”一詞具有“誠心、忠誠”的比喻義,在這一點上與“心”字用法相同,這是由于“肝”與“心”在臟象上具有相生的密切關(guān)系,因此“肝膽”在使用過程中具有了“心”字的一部分表達功能。
三是“肝膽”一詞所具有的“血性、勇氣”的指代含義,是由“膽”這一構(gòu)詞語素賦予的。在漢語詞句中也有大量用“膽”字來指代“勇氣”的例證。
然而,關(guān)于“肝膽相照”一詞是否能夠作為“真心相見”的獨立表達,可以通過對如下用例的分析來考察:
(10)王琦瑤們倒都是情誼中人,追求時尚的表面之下有著一些肝膽相照。小姊妹情誼是真心對真心……”(王安憶《長恨歌》)
例(10)中的“肝膽相照”一詞用來形容姊妹情深,自然也就隱含了“長期相處”“關(guān)系密切”這樣的前提;反倒是“真心相對”這個語義不是從本詞中直接得出,而是與下文呼應的語境賦予的。
(11)那時,信長與光秀還是肝膽相照的主臣。(山岡莊八《德川家康6·雙雄罷兵》)
例(11)中的“肝膽相照”一詞用來形容織田信長與明智光秀主公與臣下互相托付的密切關(guān)系,“肝膽相照”一詞極言二人過從甚密,交往深厚。
(12)他和阿眉之間真正做到了赤誠以待、肝膽相照。(王朔《空中小姐》)
例(12)中的“肝膽相照”一詞在此僅用來表示兩者交往密切,而“以真心相見、互相赤誠交往”的語義應當來自“赤誠以待”一詞。
(13)此外妯娌姊妹,對秋亦多加愛護,而四姊八妹,一則古道熱腸、肝膽相照,一則耳鬢廝磨,形影相惜。(張恨水《金粉世家》)
(14)“肝膽相照”——這是新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與各民主黨派親密關(guān)系的生動寫照。(《人民日報》)
以上五例[10],“肝膽相照”均有形容“關(guān)系密切”的意思,而“以真心相見,坦誠交往共事”的語義功能則多是由上下文語境所賦予的。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結(jié)論。
“肝膽相照”一詞中,“肝膽”作為構(gòu)詞語素的組合而言,是由兩者在人體構(gòu)造上互為表里的關(guān)系決定的,因此在語言表達上具有“關(guān)系密切”的喻指作用,然而這個語義功能并未在現(xiàn)在通行的具有代表性的辭書中有所體現(xiàn)。
“肝膽”一詞就其意義和使用情況分析,可同時具有“誠意”“血性”的比喻義和引申義。作為“誠意”的義項是由于“心”與“肝”關(guān)系密切從而具有了“心”字一部分的語義功能;而“血性”則是由于“膽”字具有“勇氣”這一義項從而具有的表達作用。
盡管辭書上明確將“肝膽相照”定義為“比喻以真心相見,坦誠交往共事”,但從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以及在成語中的用例來看,都沒有明顯地將“肝膽相照”作為“真心相見”的獨立表達的用法,更多的實際情況是用來強調(diào)“關(guān)系密切”。至于“真心相見”語義功能則往往是由上下文語境所賦予的。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這是中國傳統(tǒng)語言表達習慣之一。本文通過對“肝膽相照”一詞的所指、能指及用例的考察,對其源流演變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求證,并嘗試結(jié)合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中的認知進行了簡要的闡釋推演。
人類語言中許多表達都出自人體自身,不僅漢語如此,世界上其他語言亦復如是。因此,想要把握語言中的變化及其運用規(guī)律,對人類自身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立在人體自身結(jié)構(gòu)認知基礎(chǔ)上的語言學研究,對語言的產(chǎn)生、運用和表達的探討具有深刻的理論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