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陳志龍,徐 臻,王志紅,趙 虎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婦產科,河南 鄭州 450014)
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herapy,MDT)由美國安德森腫瘤中心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是指針對某一疾病,通過定期會議形式,由來自多個不同學科的專家制定出適合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繼而由相關學科單獨或多學科聯合執(zhí)行該治療方案[1]。這種新型治療模式以患者為中心,經過多學科之間的深入交流和緊密合作,實現腫瘤診療理論、技術和經驗的全面融合,從而為腫瘤患者提供最佳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病例為先導、學生為主體、帶教教師為導向,圍繞某一患者的臨床問題或具體病例診治展開學生自學和討論,旨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fā)展學生綜合思考能力的新型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2-4]。PBL教學法已廣泛應用于醫(yī)學教育,并逐漸成為臨床醫(yī)學教育模式改革的新方向。該教學模式優(yōu)勢在于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性、探索性、積極主動性和學習效率等,但該教學方法存在課程設計不合理、規(guī)范性較差、教學耗時多等問題。如何結合??凭唧w情況進一步提高PBL教學法的臨床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對此,我院婦科教研室嘗試將MDT診療模式聯合PBL教學法應用于婦科腫瘤臨床教學中,并與一般PBL教學法的實施效果比較,以探索出更有效提高醫(yī)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模式。
1.1 研究對象選取鄭州大學2014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40名實習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均已接受過傳統(tǒng)教學法。所有研究對象對本研究均已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的方法,將40名實習學生按第4學年所有課程平均績點由高至低排序,然后依次均分至A組、B組。每組20名學生。A組采用MDT診療模式聯合PBL教學法,B組采用PBL教學法。A組再依據成績依次分配至5個小組,5個小組在教學討論中分別代表1個專業(yè)進行多學科教學,多學科包括婦科、腫瘤科、影像科、放療科、病理科。2組學生均由教學、臨床經驗均豐富的婦科副主任醫(yī)師進行教學。
1.3 教學實施
1.3.1 A組 A組以收住婦科病房擬行手術治療的卵巢癌患者為例進行教學。教學共4學時,分為2次,每次2學時。具體教學過程:1)課前1周通知學生預習卵巢癌相關章節(jié),要求了解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了解卵巢癌診療過程;2)前2學時教學,由帶教老師簡單介紹本次教學內容,帶領學生查看患者,進行問診、體格檢查、查閱患者檢查結果,獲得患者臨床表現、主要體征、輔助檢查及既往史等情況。最后,由帶教老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思考。帶教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主要是圍繞教學大綱,使教學過程不偏離教學主題,以提高教學效率;3)前2學時教學結束后,學生帶著問題于課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包括卵巢癌術前是否需要新輔助化療、外科手術指征、手術方式的選擇、術后病理如何分型、術后進一步化療的方案及指征等相關知識點。5個小組分別代表一個學科,分別查閱相關學科的知識點;4)后2學時教學,由5個小組(分別代表婦科、腫瘤科、影像科、放療科、病理科)學生進行討論,模擬多學科診療。每個小組內的學生均要發(fā)言,最后匯總每個小組的意見,綜合為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教學結束前,由帶教老師指出學生討論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答疑。
1.3.2 B組 B組同樣以收住婦科病房擬行手術治療的卵巢癌患者為例進行教學。教學共4學時,分為2次,每次2學時。具體教學過程:1)課前1周通知學生預習卵巢癌相關章節(jié),要求了解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了解卵巢癌診療過程;2)前2學時教學,由帶教老師簡單介紹本次教學內容,帶領學生查看患者,進行問診、體格檢查、查閱患者檢查結果,獲得患者臨床表現、主要體征、輔助檢查及既往史等情況。最后,由帶教老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思考。帶教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主要是圍繞教學大綱,使教學過程不偏離教學主題,以提高教學效率;3)前2學時教學結束后,學生帶著問題于課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包括卵巢癌術前是否需要新輔助化療、外科手術指征、手術方式的選擇、術后病理如何分型、術后進一步化療的方案及指征等相關知識點;4)后2學時教學,學生進行討論發(fā)言,提出學習中相關疑問,由帶教老師指出學生討論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答疑。
1.4 教學評價
1.4.1 理論成績 理論考試采取筆試方式,均為病例分析題,題目類型均為不定項選擇題形式,答對1項得1分,答錯1項扣1分,直到該題目分數扣完為止,分值50分。
1.4.2 教學滿意度評價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2組學生進行教學滿意度評價。調查問卷采用Likert評分標準,5分為非常滿意,4分為比較滿意,3分為一般滿意,2分為不滿意,1分為非常不滿意。調查內容包括:提高學習積極性和鍛煉邏輯思維能力;激發(fā)課堂學習氛圍;增加疑難問題理解深度;促進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溝通交往能力;教師滿意度。
1.4.3 學生自我綜合能力評價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2組學生自我綜合能力進行評價。調查問卷采用4級積分法,4分為顯著提高,3分為稍有提高,2分為無改變,1分為有所下降。調查內容包括:自身綜合能力、自身學習能力、對理論知識理解運用能力、發(fā)現及分析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
1.5 統(tǒng)計學處理將回收的有效問卷中的數據量化,應用Epidata軟件進行錄入。采用SPSS 14.0處理相關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比較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理論成績選取筆試40分為臨界值。A組學生中有15名學生成績>40分,5名學生成績<40分;B組學生中有11名學生成績>40分,9名學生成績<40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85)。
2.2 教學滿意度教學滿意度各項調查內容平均得分以4分為標準。A組學生中有17名學生成績>4分,3名學生成績<4分;B組學生中有11名學生成績>4分,9名學生成績<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8)。
2.3 學生自我能力評價學生自我能力評價各項調查內容平均得分以3分為標準。A組學生中有19名學生成績>3分,1名學生成績<3分;B組學生中有14名學生成績>3分,6名學生成績<3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7)。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婦科腫瘤臨床教學多以學科為基礎,以老師為教學中心,重視教材知識講授,多為填塞式教學,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性,教學效果差。尤其在現在的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模式下,很難調動學生積極性,不利于培養(yǎng)青年醫(yī)師的臨床思維及綜合能力。
PBL教學法由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導向,圍繞疾病的臨床問題和具體病例進行自學和討論。這種教學方能很好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提高學生興趣性、、探索性,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思考的思維[5-7]。整個教學過程中,均以學生為中心,老師的作用是輔助和引導學生獲得學習能力。合理、有臨床意義問題的提出是PBL教學的重要保障。但由于長期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培養(yǎng)下,學生習慣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傳輸,很能調動起學習思考的主動性。因此,PBL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性不夠,不能合理安排時間進行思考和探索。且教學問題的提出缺少規(guī)范性,問題很難具有探索性,影響學生的興趣,降低了教學效果。此外,PBL教學法多局限于單學科領域,難以打破學科界限,思維受限,缺少多學科的交流融合,不利于青年醫(yī)師綜合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無法充分發(fā)揮PBL教學法的優(yōu)勢[8-9]。
MDT是指以提高患者臨床治愈率為基礎,以患者為中心,由婦科、影像學、放療、化療、病理等相關??七M行多學科聯合診療的機制,以達到有計劃、合理應用現有的多學科有效手段,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同時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10]。在婦科腫瘤臨床教學中將MDT診療模式與PBL教學法相結合,以臨床病例為提出問題的基礎,學生在自行查閱參考文獻和臨床書籍后,對特定疾病進行多學科思維的探討和思索,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以單學科為主的局限性,提高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在不同學科之間互相溝通、交流和共同協(xié)作,促進了其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提高了臨床思維能力。而專業(yè)老師的總結和答疑,更為學生理清思路。整個教學過程不僅拓寬了知識面,更提高了臨床醫(yī)師的臨床思維和團隊意識[11]。本研究中發(fā)現學生對MDT結合PBL教學法接受度和認可度均較高,認為對個人學習能力的提高幫助很大,說明該教育模式在培養(yǎng)新時代復合型醫(yī)學人才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
將MDT結合PBL教學法引入婦科腫瘤臨床教學,打破單學科思維,構建臨床多領域知識體系,有利于培養(yǎng)醫(yī)學生臨床綜合思維。但該教學方法目前尚處于探索階段,實踐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學生和帶教老師的適應性不足、缺乏規(guī)范性教材和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因而,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轉變老師的教學理念,使其具備完善的知識儲備和學科交叉知識,能夠合理安排教學進度,結合婦科腫瘤的臨床病例由淺及深地進行規(guī)范化診療規(guī)范講解,進一步調動學生主動性,進而最大程度保障MDT結合PBL教學法的順利開展[12]。同時,打破學科界限,編寫高質量的教材、建立科學適用的評價體系,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都能為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MDT結合PBL教學法提供支持[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