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唯亭街道跨塘中心幼兒園 全秋芳
幼兒園課程資源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保證,是幼兒園課程的要素來源和必要的條件。在幼兒園課程資源庫建設初期,教師對“課程資源”雖有了解并持續(xù)解讀,但大家在課程中對如何把資源用足、用透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難題。就課程資源如何有效利用,以下談談我園的具體做法與策略。
園內就“資源與課程如何有效聯(lián)結”進行了持續(xù)研討,教師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園內課程資源組的成員進行了分析與匯總,問題主要聚焦在:1.教師對資源價值的分析比較淺顯,很多資源隱藏在某處,只看到其物,沒看見其價值;2.教師缺少對資源與課程鏈接的敏感度,在課程中的取舍利用不夠;3.教師缺乏整合資源的意識與技巧,很多依然是個體零碎的呈現(xiàn)。
就在資源組一籌莫展,尋找更多理論和大家一起學習的時候,大五班游戲主題《塘寶快遞》出現(xiàn)了,給了大家理論與實踐并行的機會。下面,我就從《塘寶快遞》游戲的誕生與深入開展,來講述教師如何一步步挖掘和利用“快遞”資源,從“看見資源”到“看見孩子”的過程。
幼兒園教師收快遞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在孩子們看來,那不僅僅是“快遞”,小小的盒子里到底裝的“是什么”能引發(fā)無數(shù)猜想。幼兒園快遞臨時存放處,就成了孩子們中午散步最喜歡去的地方,他們會好奇里面是什么?快遞是哪個老師的?誰寄來的?從哪里寄過來的?
1.初見資源——快遞是資源嗎?中午例會,袁老師把這個話題拋出后激起了大家的即興研討,很多教師都覺得快遞就是我們生活中最容易忽略的資源,玩一玩說不定會有更多發(fā)現(xiàn)。大部分教師的贊同,讓兩位教師信心滿滿,不出意外,下午和孩子們的討論結果居然是全票通過,孩子們一致贊同開設一個“快遞公司”的游戲,還七嘴八舌研究起了各種關于“公司”的話題。于是,幼兒園里每天成堆的快遞就這樣成了大五班《塘寶快遞》游戲誕生的第一個資源。
2.再見資源——快遞資源的價值在哪里?伴隨著游戲的啟動,孩子們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不認識每個老師怎么辦?只認識快遞上的姓氏,還要一個個讓老師幫忙確認名字和所在班級,太麻煩了怎么辦?快遞有的盒子很重怎么辦?送一個,又回來拿一個這樣來回走太麻煩了怎么辦?……同時,教師們也有自己的困惑:兩個老師、一個阿姨面對那么多孩子同時出發(fā),路上發(fā)生危險怎么辦?孩子們真的能把所有快遞正確無誤地送到每位教師和阿姨手里嗎?送快遞的過程中孩子們有學習的機會嗎……
面對資源、面對困惑,兩位教師及時進行了班本審議與資源組研討,話題就是:“快遞”這個資源的價值在哪里?資源組教師的建議是:試著把自己想象成孩子,首先從哪些途徑可以去了解、直接接觸快遞工作,我們可以提供哪些幫助;其次他們的問題是什么?他們自己能不能解決?解決的途徑和方法是什么?有了大家的建議,兩位教師帶著孩子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團討、協(xié)商,有孩子提出了與資源組趙老師一樣的想法:參觀快遞公司(我們啟用的第二塊資源)。巧合的是大五班正好有家長在附近的天天物流工作。同時孩子們還想到了第三塊資源:小區(qū)外的各大快遞公司與小區(qū)內的各種菜鳥驛站。從即興研討——班級團討——班本審議——小組審議——班級團討,也是我們“看到快遞”——“發(fā)現(xiàn)快遞是一個資源”——“明確快遞是一個有價值的資源”的過程。幼兒游戲資源的挖掘,教師是預設不了的,常常伴隨著孩子們對角色的已有經驗與再認識、再了解的需求過程而逐漸被發(fā)掘的,是教師、幼兒、資源三者互動的產物。
3.看懂資源——快遞本身及衍生的園內外人、事、物都是課程資源。經過一番參觀、調查、觀察與采訪,加之已有的生活經驗,孩子們總結出了以下經驗:1.每一個快遞公司都有很多架子和很多車子;2.快遞員工是有分工的;3.快遞到達以后會先按照小區(qū)或者幢數(shù)進行分揀;4.不同的快遞公司有不同的名字和統(tǒng)一的服飾;5.快遞員送達時會先電話聯(lián)系收件人;6.簽收快遞的時候是要用機器對著快遞掃一下的……
緊接著,一系列資源被充分挖掘、利用并進入了課程:園內場地資源、貨架資源與快遞公司規(guī)劃搭建活動;園外不間斷參觀、采訪的社會實踐活動;快遞公司起名、辯論、投票、規(guī)范語言設計等語言活動;快遞車輛租賃、車牌設計、調度等數(shù)學活動;繪制公司標志、車輛標志、簽收單、統(tǒng)一服裝等美術活動;收集班級教師照片、姓名、電話號碼等分組調查活動……從不斷被看見——發(fā)現(xiàn)——利用各類園內、園外和家長、社區(qū)資源,也是我們將單個資源價值最大化、將零碎資源整合化、將具體實物資源向幼兒的經驗轉化的過程。
1.看見孩子的需求——收到“好心人”的快遞。每個教師都有在班級里拆開快遞的時候,但是,你有想過一雙雙眼睛盯著你拆開快遞時他們心里在想什么嗎?快遞公司創(chuàng)立之初,園長媽媽想到了孩子們永遠是在幫教師找快遞、拿快遞,卻從來沒有在幼兒園收到、拆開過快遞。于是,園長媽媽悄悄給大五班孩子們寄了一個快遞,并且在快遞單上填寫了孩子們可能看得懂的收件人和寄件人信息:收件人是“→大5班小明”,寄件人是“XX老師”,物品是“XX”。孩子們收到快遞后,無比興奮,拆開快遞每人都拿到了一份禮物。
2.看見孩子的行動——尋找送快遞的“好心人”。收到禮物之后他們開始認真猜測這個快遞是誰送的?這時,教師發(fā)現(xiàn)了園長媽媽寄這個快遞的真正用意,一個“找尋送快遞的好心人”的活動應運而生,孩子們分組合作,仔細研究起了盒子上面的快遞單,記錄了每一個認為有用的信息,孩子們發(fā)現(xiàn):1.快遞單上有收的人和寄的人;2.快遞單上會有很多數(shù)字,有的還有英文字母;3.快遞單上還會有電話號碼……經過一番討論,有個孩子說:“我們可以打上面的電話就能知道了?!钡谴蚰膫€電話呢?他們決定每一個都試一下。于是,園長媽媽接到了電話,孩子們在電話那頭高興地大喊:“是全老師,就是全老師,我聽出來她的聲音了,”“對的,就是全老師,你們看,袁老師的電話上顯示的就是全,我們幼兒園只有一個全老師,肯定對了?!?/p>
3.看見孩子的潛能——由“收快遞”到“送快遞”。有了園長媽媽的這個快遞,孩子們在之后快遞公司的游戲中便能熟練識別信息,并且在遇到收件人不在相應班級的時候借用隔壁老師和阿姨的電話給他打電話告知。因此,教師又發(fā)現(xiàn),只有真正看見了孩子的需要,我們才能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撐,為孩子創(chuàng)造和添加一些及時的、隱性的課程資源?!疤翆毧爝f公司”越來越受到孩子的歡迎,其他班級的孩子也躍躍欲試。每次遇到問題,孩子們都會用自己的辦法去解決,比如太重的快遞搬不動就放在原地,給收件人送一張“收快遞提醒單”;幼兒園有同姓氏的老師就用電話號碼尾號來區(qū)分收件人;按力氣大小來分配一層到三層的快遞小哥;將幼兒園室內外的多個游戲用快遞串聯(lián)起來玩;用統(tǒng)計的方法匯總一周之內教師的快遞,并及時提醒快遞多的教師節(jié)約用錢;用邀請快遞叔叔來大五班的方法解決快遞公司后期存在的一系列困惑……
一個家長、一堆快遞、一種職業(yè)、一份興趣、一個回應……每一個“一”單獨存在都是一個零碎的資源,所有的“一”聯(lián)結以來就是有益的課程資源。大五班《塘寶快遞》的游戲案例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深切體會到資源無處不在,只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有一個開放的思維、有一顆支撐幼兒拓展經驗的真心,孩子們的學習機會就越來越多,游戲越來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