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金安苑學校 丁建偉
對于中小學生而言,當前正處在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的黃金年齡。如果在這一期間,學生認識到了體育運動的價值,則會形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對其一生都能帶來幫助。反之,如果培養(yǎng)不到位,則學生們自然會對體育鍛煉有所忽視,導致自身綜合素養(yǎng)不佳。為此,體育教師理應對此有所重視,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對學生展開合理引導,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以此促使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高,為其個人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學生普遍對體育運動缺乏足夠的興趣。在其走出校園后,也沒有認識到積極鍛煉的價值所在,自然使個人的發(fā)展受到了限制。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便是教師應用的模式十分固化,無論是講解哪一類運動,實際內容幾乎都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差異,學生的興趣自然很難被激發(fā)。長此以往,課堂之中便會形成不良的學習風氣,進而影響了學生身體素養(yǎng)的提高。
由于受到應試思維的影響,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往往最為關注的便是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認為一名學生的發(fā)展水平,直接與其考試成績掛鉤。因此,多數(shù)學校在體育課程方面并沒有設置長遠的目標,對其也沒有足夠的重視。不僅課程的時間非常少,尤其是進入一個學期的末尾階段,一些文化課教師還會占用體育課程的時間。這樣一來,學生們的個人成長的也就受到限制,覺得體育運動對于自身的發(fā)展沒有任何幫助,從而養(yǎng)成了錯誤的習慣和生活方式,進而影響了自身發(fā)展。
之所以開展體育課程教學,主要目的便是提升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許多學校雖然已經開設了體育課程,也鼓勵教師開展各類體育活動。但多數(shù)都沒有得到落實,僅僅只是流于形式。尤其是課程方面,不僅沒有考慮過學生的個人興趣,也沒有對現(xiàn)有的師資力量展開思考?;谶@一情況,教師在授課時,僅僅只是將學生帶到操場中,經過簡單的活動之后,就讓其自由解散。基于這一情況,學生自然無法掌握相關基本技能。很多學生渴望進行運動,但由于對相關技能的掌握不到位,進而逐步失去了動力。
相比于文化課,體育課的時間通常都比較少。一般一個星期之中,往往只有一到兩節(jié)課時間。因此,學校對于體育課程自然也沒有給予太多重視,在師資團隊建立方面,也沒有予以關注。如此自然會對教學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學校首先需要轉變自身理念,注重團隊建立,打造一支優(yōu)秀的團隊,促使學生的終身體育運動意識能夠得到有效增強。此外,學校還要加強課程監(jiān)督,了解教師的授課情況以及學生的掌握情況。如果發(fā)現(xiàn)有任何缺陷存在,理應在第一時間進行支撐,逐步轉變教學的思路。這樣一來,教學活動的整體效果自然會得到有效提高,對于學生的能力提高也能帶來諸多幫助。
對于體育課程來說,如果教學活動的內容過于單一,對學生自然沒有太多吸引力,很容易造成課堂教學質量下降。因此,教師理應嘗試不斷引入不同的內容,促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為豐富,以此使學生能夠具備較強的終身運動意識。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學生在學校的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教室中度過的,而學生又天生愛玩,因此本身對于體育項目有著一定的興趣。為此,教師應當合理開發(fā)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運動項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例如,跳繩是一項基礎類運動項目,不僅實踐難度較低,而且對于外部環(huán)境也沒有太多要求,同時還能有效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但是,傳統(tǒng)跳繩方式過于單一化,往往很難對學生起到吸引的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引入花樣跳繩的方式,促使跳繩運動更具多樣性特色。不同學生的個人喜好有所不同,自然能夠找到一種自己喜好的跳繩項目,從而能夠積極投入,認真鍛煉。長此以往,學生的運動意識便會得到增強,認識到終身運動的價值所在。
基于終身運動的基本理念,為了保證體育教學整體效果得到增強,并起到習慣培養(yǎng)的效果?;A設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早期教學時,教師普遍更為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認為學生只要學好了語數(shù)外,便算是成功。因此,學校內部的運動設施非常少,多數(shù)時候僅僅只有一個簡易的籃球場和兩個乒乓球臺。有的學校甚至連籃球場地都沒有,即便有學生渴望進行運動,同樣很難有效參與。久而久之,自身潛在的運動意識便會被完全磨滅。針對這一情況,學校理應提高資金成本的投入,對學校內部的設備進行完善,尤其是在多樣性方面需要有所體現(xiàn)。同時,學校內部還要開設一個體育用具教室,里面儲藏著各類不同的運動器材。在課余時間階段,學生們可以憑借自己的學生卡,進行器材借用。這樣一來,學生的運動活動便能夠得到應有的保障,為其能力的實際發(fā)展將會帶來諸多益處。
早期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用的方法過于死板,缺少創(chuàng)新性特點,對學生沒有太多吸引力。教師在課堂之中,不斷重復一個動作,為學生示范,并讓學生觀察之后,慢慢進行模仿?;蛟S在初次接觸時,學生還會有點興趣,但是時間一長,很快就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便需要在方法層面進行創(chuàng)新,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在快樂的范圍之中完成技能掌握,并體會到運動的樂趣。
例如,在進行跑步運動教學時,如果單純地讓學生進行長跑,學生很快就會失去興趣。為此,教師便可以轉變教學方式,先對學生進行引導,為其講解跑步的相關基本動作以及注意事項。之后將“貼藥膏”的小游戲引入進來,全班學生兩兩一組圍成一個大圈,圈中間有三名學生,A 學生和B 學生負責捉住C學生。此時C 學生在逃跑的過程中,可以嘗試與外圍學生進行緊貼站立,此時另外一側的學生則需要代替他的角色,成為被A同學和B同學追捕的對象。中小學生年齡尚幼,對于游戲沒有任何抵抗力,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體會其中的樂趣所在。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使自身運動能力得到有效增強。
又如,中小學生本身便有著很強的競爭心,在各個方面都渴望與他人一較高下。此時,教師就可以將接力賽運動引入進來。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分別展開接力運動。每一名學生都不想輸,自然也不希望自己的團隊失利,從而能夠積極參與,為自己所屬的團隊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依靠這種方式,學生的運動能力自然能夠得到有效培養(yǎng),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同時也會意識到團隊價值的重要性所在,為其未來的個人成長和發(fā)展將會帶來諸多幫助。
綜上所述,現(xiàn)如今教育部對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有了非常高的重視。因此,中小學的體育教師同樣需要順應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優(yōu)化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展開引導,促使學生能夠逐步轉變學習態(tài)度,認識到鍛煉的重要性所在,從而開始具備較強的終身運動理念,進而為其個人未來的實際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