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鄉(xiāng)市上栗中學 李柏武
班級是學校展開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班級的直接教育者和管理者,也是距離學生最近、在校期間和學生接觸時間最多的教師人群。所以班主任要成為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不僅要關心其學習成績,更要關心他們在思想品德、情感心理等方面的發(fā)展。然而,直接進行德育的灌輸必然會讓學生感到厭煩,容易形成逆反心理,教學效果不理想。人際溝通指人和人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人們通過語言、表情等進行溝通,交流思想、意見和情感,達到人和人之間的信息互通。若高中班主任能更好地關心學生,開展有效的人際溝通,則能促進學生全面提升道德修養(yǎng)。
在傳統德育中,教師常常將學生看成被動接受的對象,采用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然而,這樣很難走進學生的心里,交流效果不好。班主任要想和學生更好地溝通,就要在平等的基礎上和他們交流,尊重其主體地位,走進他們的心靈,拉近和學生的距離。這樣學生就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問題,而班主任也能結合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幫助其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平等溝通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有助于建立更好的師生關系。這樣教師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嘗試想學生所想,也就能因生制宜,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要注意的是,平等交流并不是縱容學生犯錯,在寬容對待違紀學生的時候也要掌握分寸,遇到嚴重的問題要嚴肅處理,這樣才能提高德育效果。
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常常能找到學生的個性特點,并為其個性發(fā)展提供機會。所以班主任在拓展和學生的人際溝通途徑的時候,要積極運用賞識的方法,用真誠的鼓勵促使學生喚醒內心的渴望,促使他們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一名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性格也比較內向,不愿意主動和他人交流,漸漸地被其他同學孤立,他本人也感到十分痛苦。此時采用賞識教學法,先和該學生溝通:“其實你的身上也有別人沒有發(fā)現的優(yōu)點,你自己有沒有注意到呢?你很擅長音樂,尤其擅長說唱,這可是其他同學不具備的特點?!痹搶W生的自信心得到激發(fā),而且將班主任視為知己。此時鼓勵其思考:“當你覺得數學、物理等學科的知識點比較難記的時候,是否能將相關內容編入你擅長的說唱歌詞里,幫助自己記憶呢?”這給學生找到了突破的方向。此后給班級同學介紹該學生創(chuàng)作的“公式說唱”,很多學生都有興趣,主動向其求教。該學生更為自信,積極和他人進行溝通。學者雅思貝爾斯認為美好的故事都是通過個體之間具有生命的交往而產生的,這就是心靈和心靈的溝通,人格和人格的對話。在和學生進行人際溝通的時候要找到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運用賞識的方法和其進行心靈溝通,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喚醒自身潛力,提升自我認識。
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教師如果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集體,就不可能有統一的教育過程。所以班主任不僅要協調好學生和學生的關系,還要幫助學生和任課教師搞好關系。這樣才能構筑完整的學習同盟,促使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嚴肅學習紀律,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在向任課教師了解班級情況后,我發(fā)現有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好,總是在上課的時候打瞌睡,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
此后再和學生溝通,了解他們對該任課教師的看法。有學生提出:“其他課我們都挺喜歡的,但是這個數學課實在是太枯燥了。數學老師只會在黑板上抄題目,講解的時候也不細致,我們都沒有聽懂?!绷私獾綄W生對任課教師頗有微詞,他們之所以缺乏上課興趣就是這個原因。此時引導學生思考該用什么態(tài)度面對學習:“如果大家都積極一點兒,主動提出問題,我相信老師的課也會更精彩。”再聯系數學教師,讓其了解自己的授課方式也有問題,推薦其采用更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如應用多媒體教學法、組織學生圍繞生活問題展開討論等。這樣就構筑了師生學習同盟,教師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也變得端正。班主任要積極聯系任課教師,了解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幫助任課教師在學生心中樹立起威信,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還要注意與時俱進,通過學生喜歡的方式和他們進行人際溝通。例如有不少學生都喜歡通過微信的方式傾訴心中的想法,還喜歡將喜怒哀樂寫在微博上。教師可以構筑微信群,通過了解微博信息的方式挖掘學生心理。這樣就能更好地和學生進行溝通,班主任能享受學生的勝利喜悅,也能幫學生共同承擔悲傷。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更樂于和教師進行交流,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心理問題。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教師只是從講臺上看見學生,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僅限于回答問題,那么任何心理學知識都無法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好地進行人際溝通。教師要像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樣,和學生交流,才能構筑真誠的師生交流平臺,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要更好地展開人際溝通,還要注意聯系學生的家長,構筑家校合力。不少家長存在“重教而不會教”的問題,如果能及時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指導其教育孩子的方法,則能幫助家長解決現實問題,全面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一名學生家長在微信中反映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學到半夜,詢問學校的作業(yè)是否真的有這么多。此時和該家長聯系,分析問題:“學校的作業(yè)并沒有那么多,如果他不是在自習的話,可能是兩種原因:一可能是孩子的學習方式有問題,學習效率極低;二可能是孩子沒有認真做作業(yè),而是一邊做一邊玩。”該家長發(fā)現孩子原來假裝看書,實際上在桌子下面偷偷玩手機。找到癥結就能對癥下藥,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娛樂,也能保證孩子認真做作業(yè),也鼓勵他在學校多和他人交流學習方法。在家校合力下,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了。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要及時和學生家長進行人際溝通,形成道德教育長效機制。通過組織親子活動,邀請家長參與班級主題活動能更好地展開人際溝通,獲得更多反饋。高中班主任在和學生進行人際溝通的時候,要善于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分析他們的性格和愛好,了解他們的習慣,感知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各種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優(yōu)化溝通途徑的過程中,班主任豐富了實踐經驗,提升了德育能力,而學生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