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英(廣西機電技師學院 廣西 柳州 545005)
職業(yè)學校的學生畢業(yè)后進入社會,從事各種職業(yè)活動,除了具備專業(yè)技能外,還要有健康強壯的體魄,才能夠勝任崗位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因此,職業(yè)學校的體育教育,不但督促學生鍛煉身體,還要結合職業(yè)學校實際,加強學生相應的體能訓練,以滿足學生在校學習和畢業(yè)就業(yè)的需要。
隨著我國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職業(yè)學校每年都招收大批的學生,為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但由于職業(yè)學校的學生, 學習的性質是面向未來職業(yè), 由入學前學習基礎文化知識轉變?yōu)橐詫W習各種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為主, 學習內容的轉換和能力的要求讓職業(yè)學校的學生頗感壓力,加上隨著現(xiàn)代電子設備的普及,占據(jù)了學生很多時間,導致學生體育鍛煉意識淡薄,很多的學生存在身體素質下降,不適應職業(yè)學校專業(yè)技能學習需要的身體素質。因此,職業(yè)學校的體育教育尤為重要,不僅要促進學生通過體育鍛煉來提高身體素質,滿足專業(yè)技能學習的身體素質,還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有良好的體質來抵抗專業(yè)技能學習的壓力, 從而更好地學好專業(yè), 以適應進入社會后,面對職業(yè)的高強度,復雜環(huán)境對身體素質的需要。
職業(yè)學校開展體育課改,是促進學生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終身體育觀念,實現(xiàn)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一些職業(yè)學校對體育課普遍不夠重視, 忽視了職業(yè)學校體育教育目標和專業(yè)特點對身體素質的需要, 這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和職業(yè)發(fā)展需求很不利。因此,探究職業(yè)學校體育課改,加強職業(yè)學校學生對身體素質要求和終身體育觀念, 適應未來社會職業(yè)對身體素質的需要極其重要, 也是職業(yè)學校實現(xiàn)為社會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1)體育課堂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正面宣傳引導。如讓學生感受鍛煉后吃飯香,對腸胃觸動消化好,營養(yǎng)吸收能力增強,睡眠好,精力充沛,能抵抗各種疾病的入侵,讓學生體會體育鍛煉給身體帶來的變化,認識到愛鍛煉的男孩子陽光帥氣,女生身材挺拔等眾多好處;
(2)課堂內容安排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課的激情。教師要重視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課堂要適當設置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或比賽項目,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濃厚的渴望熱情;
(3)教師每次課的練習內容在設計時盡量不要出現(xiàn)重復,要更多地給學生新鮮感和神秘感,讓學生感受體育鍛煉的樂趣;
(4)教師要身體力行,組織能力要恰如其分。上課時,與學生交流要做到平易近人,關愛學生,語言通俗易懂,簡潔不啰嗦,時間掌控得當;教學過程要從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教師還要適時加入學生練習的行列,與學生一起運動,以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這也是學生對體育課產生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1)體育課前準備活動的重要性。
第一,課前準備活動可以避免肌肉拉傷和關節(jié)損傷。通過課前準備活動可以提高肌肉溫度, 拉伸身體韌帶, 使肌肉的粘滯性下隆,增強肌力、韌帶的彈性和伸展性,提高肌肉的收縮和舒張速度,避免身體韌帶拉傷和肌肉受傷;并促使關節(jié)囊分泌更多滑液,減少關節(jié)的摩擦力、增加關節(jié)的靈活性,加強了對關節(jié)的保護;第二,課前準備活動可以提高內臟器官的機能水平。內臟器官的機能特點之一是生理惰性較大,即當活動開始,肌肉發(fā)揮最大功能水平時,內臟器官并不能立即進入“最佳”活動狀態(tài)。在正式開始運動前進行適當?shù)臏蕚浠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先動員內臟器官的機能,使內臟器官的活動一開始就達到較高水平, 還可以減輕開始運動時由于內臟器官的不適應所造成的不舒服感;第三,課前準備活動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更新。如:通過準備活動,身體心臟中血液的輸入、輸出量增強,增強了心臟的工作能力;肺對氣體交換量的提高,使血紅蛋白與肺泡中的氧的結合增強;使肝和脾中所貯存的紅細胞進入循環(huán),促使新陳代謝加強,保證肌肉對營養(yǎng)的吸收和廢物的排除。第四,課前準備活動可以起到心理調節(jié)作用。一般情況下,人體在未做運動前,生理方面是處于相對的安靜狀態(tài),如果人體以這種狀態(tài)立刻投入較為激烈的體育運動時, 往往會有不適應感。如:精力不集中、動作不協(xié)調、力量和速度等素質無法充分發(fā)揮,甚至會出現(xiàn)不良的生理反應(頭暈、惡心、嘔吐乃至休克等),以及身體運動機能達不到正常水平。
(2)體育課前準備活動的多樣性。
①慢跑:慢跑是體育課準備活動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之一。通過組織學生慢跑,使學生的肌肉溫度升高,增強鍛煉身體的欲望,促進肌肉以及骨骼的伸展性和彈性增強;
②游戲:游戲也是體育課前教師經常采用的較好方法。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在跑動中互相追逐,運動量較小,能活躍課堂氣氛的游戲項目,如:網魚、找朋友和2-3 人跑動傳球等游戲項目,提高學生反應能力;
③慢跑+手腳的協(xié)調性練習: 在組織學生慢跑中指導學生增加一些手腳的運動,擴大活動范圍,提高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使關節(jié)的靈活性也得到很好的改善;
④針對性的準備活動: 專門針對體育課的教學內容而設置的課前準備活動。如:針對訓練學生腰腹部力量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活動中設置一些拉伸活動內容, 來加強身體的柔韌性和手臂和腿部的靈活性。
我院是一所機械技師學院, 學院專業(yè)設置主要有汽車工程系專業(yè)、機械設備與維修專業(yè)、數(shù)控技術系等專業(yè),這些專業(yè)的學生在實習操作訓練時,都要用到腰腹部力量、手臂力量和腿部力量。
比如: 汽車工程系學生在進行實訓操作中, 身體經常處于站立、半蹲和蹲著的姿勢,這需要加強腿部力量;特別是學生在拆裝零件、扭螺絲、卸載輪胎和發(fā)動機總成訓練時,需要用到手臂力、腰腹部力、腿部力等。
又如,機械設備與維修專業(yè)的學生在鉗工實訓操作中,當學生在進行零件加工銼和鋸的訓練時,身體動作要運用到手臂力、腰腹部力和長時間站的腿部力。另外,學生在裝調機器,移動工件、進行工件設備裝卸調試(如放螺桿、扭螺母、壓板等),以及進行模削訓練等,都要用到學生的手臂力、腰腹力和腿力。
再如,數(shù)控、銑工、數(shù)車,以及加工中心等專業(yè),在進行零件加工和設備維護保養(yǎng)時,需要裝夾拆卸工件,特別是在大零件加工實訓中,學生的用力部位都離不開手臂、腰腹和腿部的力量,因此,職業(yè)學校體育課改, 必須針對學生專業(yè)特點需要, 給予相應體能訓練,以加強學生身體素質。
(1)加強腰腹部力量訓練。
從職業(yè)學校學生的測試情況來看, 學生的腰腹部力量普遍很弱,在實習訓練中經常有腰部彎曲動作,如果學生腰腹部力量不加強,就很容易造成損傷,從而影響正常學習和訓練,所以,以下幾種常見訓練方法可以增強職業(yè)學校學生腰腹部力量。
①平板支撐訓練。平板支撐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練腰方法,主要做法是:身體俯臥,雙肘彎曲撐于地面,身體保持離開地面,雙腳尖踮地,軀干伸直、頭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臀、腹部收緊,不要塌腰,眼睛看向地面,保持均勻呼吸。這種運動方式不會給人體造成過于重的負荷, 學生在練習時可以根據(jù)個人體質來調節(jié)運動量,但需要指導學生每天堅持,并通過循序漸進,運動量逐漸增加,就能起到腰腹緊致,增強腰腹部力量的效果;
②仰臥起坐訓練。它的做法是平躺仰臥,膝關節(jié)彎曲,雙腳分開與臀同寬,雙手半握拳放在耳朵兩側,讓腰部發(fā)力,上身徑直起來,然后緩慢下降使身體復位。整個過程保持腹肌持續(xù)收縮,可以鍛煉橫腹肌,是一個減肥、鍛煉腹部肌肉的體育運動項目。這項運動比較適合體質較弱的女孩子使用, 它需要長期持之以恒進行訓練,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③仰臥兩頭起訓練。分為仰臥直腿兩頭起和仰臥屈膝兩頭起。直腿兩頭起的做法是:平躺于地面,手臂伸直于頭上方,腿伸直,使手指尖到腳尖成一條直線,把雙臂和雙腿同時伸直向前上方抬起,使雙手觸摸腳尖,然后向下還原到起始姿勢。仰臥屈膝兩頭起的做法:腿部彎曲成45°,雙手屈肘放在頭兩側,收縮腹部,雙腿和頭部同時向腹部靠攏、收緊。在雙腿和頭部靠得最近的時候停留大概1秒鐘,然后慢慢回到初始位置。用這兩種方法進行長期訓練,可以很好地增強腹直肌力量;
④單杠懸垂舉腿。以單杠為輔助訓練器材,具體做法是:在訓練時雙手略寬于肩正握單杠,身體懸垂單杠下,雙腿伸直夾緊,肩胛骨、臀部夾緊,收縮腹肌,向上抬腿,直到抬至高于腹部以上的位置,堅持1 秒鐘左右,然后有控制的下放,回到起始姿勢,這項訓練10 次為一組,由于有一定難度,學生每天要訓練3 組,通過循序漸進不僅可以增強腹直肌力量,還可以加強手臂和肩部的力量;
⑤杠鈴桿左右旋轉。以杠鈴桿為輔助訓練器材,具體做法是:站立,將杠鈴桿放在肩上,雙手扶住杠鈴桿保持平衡,通過側腰來使身體左右轉動,轉動幅度約為45°,動作在最末端需要制動,從而實現(xiàn)發(fā)展腰腹部的腹斜肌的力量。但由于需要借助器械訓練,一定要注意安全,必須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才能進行。
(2)加強手臂力量的訓練。
手臂力量是活動最重要的發(fā)力部位, 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在實訓操作中,如果手臂力量弱,容易增加肩關節(jié)的壓力和磨損,以及由于因手臂力量弱而引發(fā)安全隱患。常見手臂力量的訓練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俯臥撐訓練。常用的俯臥撐訓練是身體俯臥,手臂支撐地面與肩同寬,身體保持離開地面,雙腳尖踮地,挺胸收緊腰腹部,然后屈肘讓重心下降至胸部快貼近地面1cm 的位置,稍停,再集中全力快速推起,手臂屈伸算完成一次。通過俯臥撐訓練可以增強手臂力量,同時還可以鍛煉到全身肌肉。
②啞鈴訓練:啞鈴是鍛煉手臂力量的健身神器,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前平舉啞鈴:兩腿自然站立,兩手各持啞鈴下垂于腿前,把啞鈴向前上方舉起,直至與視線平行高度。然后,慢慢放下還原,重復做。通過前平舉啞鈴,可以鍛煉手臂的三角肌前部位。
側平舉啞鈴:兩腿自然站立,兩手各持啞鈴下垂于體側,兩手持鈴同時向兩側舉起,直到舉起與頭部齊高的位置。然后,慢慢按原路返回到起點位置, 重復做。這個動作可以鍛煉手臂三角肌的外、中部位。
啞鈴推肩:兩腿坐立,兩手持啞鈴在肩上(保持上臂與肩同高,小臂與上臂成90°), 然后直臂上舉啞鈴到最高點再還原, 重復做。
③單杠引體向上訓練。單杠引體向上是發(fā)展上肢力量和肌肉的王牌訓練動作之一,被稱為上半身力量訓練之王。方法是:利用單杠器械,指導學生兩手掌心朝前正握單杠,與肩同寬,徒手拉起自身重量,手臂伸直,彎曲肘關節(jié)拉動身體上移,直到下巴過杠。
④雙杠臂屈伸。做法是:兩臂窄握支撐在雙杠上,挺胸頂肩,上體宜后仰,身體呈反弓形(練習手臂力量)。屈膝后小腿交疊于兩腳的踝關節(jié)部位,肘關節(jié)慢慢彎曲,同時肩關節(jié)屈伸,使身體逐漸下降至最低位置。稍停片刻,兩臂用力撐起至還原。雙杠是我們常用的健身器材,用雙杠來鍛煉也不用花費經濟到健身場所。
(3)加強腿部力量的訓練。
腿部是支撐人體行動的主要部位,是力量的根源,且腿部是人體最大的肌肉群,腿部肌肉強弱對整個身體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不重視下肢的訓練,膝關節(jié)、腳踝關節(jié)易老化,骨質疏松提前、易骨折等,而且很多病痛會接踵而來。加強學生腿部力量的訓練,職業(yè)學校體育課可以通過下面的方式加強訓練。
①跑步法。是腿部力量訓練最基本的方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每天長跑練習或者腿部綁沙袋跑練習可以達到增強腿部力量的效果。
②跳躍法。常見的方法有:
a.原地展腹跳:動作做法是:準備時,兩手在身體兩側自然打開,兩腿與肩同寬,兩膝微屈,上跳時,雙腳突然用力向上跳起,雙手向前上方擺動, 跳到高點時, 使手臂和腿部打開盡量伸直成大“X”反弓形,原地展腹跳所做次數(shù),根據(jù)個人體質與計劃而定;
b.跬跳:動作做法是:兩腳站立與肩寬,擺臂、收腹、下蹲協(xié)調,重心從后腳跟過渡到前腳掌起跳, 兩手帶起成45°起跳, 騰空要高,然后收腹雙腳前伸,手往后擺,腳后跟先著地。要求盡量跳得高,跳得遠,次數(shù)要多,持之以恒;
c.跳臺階或原地跳臺階(雙腳或單腳跳):主要練習下肢爆發(fā)力,跳臺階是用一層樓梯,雙腳或單腳連續(xù)2-5 個臺階往上跳;原地跳臺階,是在一個相對適合的臺階高度,雙腳或單腳用力跳上臺階,腳尖先著地,然后下跳至起點,反復進行;
d.跳繩:跳繩動作很簡單,它主要發(fā)展手腳協(xié)調性、彈跳力、耐力、腿部力量等;
③負重法。在上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選用合理合適的場地、器械,帶領學生由簡單到難的方式去進行腿部力量的訓練。
a.徒手深蹲。深蹲時,腰背保持直線,下蹲后,髖關節(jié)低于膝關節(jié)。他是練大腿肌肉的王牌動作,要慢蹲慢起,不要過猛,防止膝蓋受傷;
b.騎人深蹲、通過三人協(xié)作進行。一學生肩上騎一同伴,扶住一物體,做深蹲動作,另一名學生在旁邊協(xié)助做保護工作;
c.背人跑。背上背一同伴,將其背起扶穩(wěn)后,快步向前跑;
d.肩扛杠鈴深蹲。需要利用杠鈴器械,深蹲時要求重心穩(wěn)固,下去稍慢,起蹲速度要快。
體育訓練后的放松運動也是體育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目的是使學生上課時的興奮性逐漸降低, 使機體從劇烈運動狀態(tài)過渡到相對安靜狀態(tài),避免驟起驟停對身體造成的危害。一般訓練后的放松運動有以下方法。
(1)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用相互柔捏手臂、腿部,捶背,同學間相互彎腰背起同伴等方式進行放松,或者自己抖動腿、手等放松;
(2)可采用音樂的伴隨下,做拉伸放松運動。如選擇班得瑞放松音樂,以及一些鋼琴輕音樂等,指導學生在柔和的樂曲旋律中邊聽邊拉伸做放松運動,可以減輕主觀疲勞感,使情緒平緩,變得舒心,達到緩解疲勞緊張壓力。
總之,放松運動切忌千篇一律,要敢于打破常規(guī),要經常更換形式和內容,使學生對放松運動有新鮮感和吸引力,促進學生在身心愉悅中完成教學目標。
表1 體育課改前后測評比較
綜上所述,體育課改一定要結合職業(yè)學校實際,探究體育課改的實效性,樹立學生終身體育觀念。通過針對性職業(yè)學校學生身體素質及社會生產活動需要,加強學生體能訓練,積極探究適應社會需要體育課改, 為社會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