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強
摘 要:正所謂“字不離句,句不離篇”,好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所在,一篇文章的字句都是作者精心打磨,仔細推敲出來的,它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所以佳句賞析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學會佳句賞析,不僅可以提升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還可以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本文將從字詞妙用、人物描寫、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意蘊層面這五個角度來講述初中語文佳句賞析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佳句賞析;理解感悟;教學策略
引言
人們常說“語言是一門藝術”,優(yōu)秀文章的語言意蘊豐富、生動貼切、富有表現力,而優(yōu)秀的作家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會精心組織材料、仔細推敲字句,讓自己的語言意蘊顯得更加豐富深刻,所以我們要重點去賞析文章的佳句,體味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情感。而語文教師就肩負著引導學生對佳句進行賞析的教學重任,面對層出不窮的文章佳句,語文教師必須探索出一條可靠可行的教學策略,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佳句的賞析角度以及做題規(guī)律,提升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成績。
一、字詞妙用
字詞是一段句子的基本結構,我們首先就應該賞析這個句子里面的優(yōu)秀字詞。舉凡文豪,都會對自己的筆下的詩句或者是文章反復推敲,比如說賈島這位詩人,就對究竟是使用“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經歷過反復的思考。再比如說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這首詩里的頷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中的“爭”這個字就寫得非常好,“爭”字既寫出了早鶯的活潑,也寫出了詩人對春的喜愛,堪稱這句詩里的點睛之筆,所以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重點關注佳句里的優(yōu)秀字詞,把握佳句里的獨特韻味。
二、人物描寫
在記敘文里,作家往往會通過動作、肖像、心理、神態(tài)、外貌等描寫方法來刻畫這個人物,將這個人物的形象描述得具體鮮明、躍然紙上,所以語文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從人物描寫的角度去賞析句子的獨特所在。比如說魯迅的《孔乙己》這篇文章,里面是這樣描寫孔乙己這個人的“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魯迅既描寫了孔乙己的神態(tài)外貌,又描寫了孔乙己的衣著服飾,將這樣一個窮困潦倒的讀書人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所以語文教師在遇到記敘文句子賞析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去思考作者使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手法,刻畫了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三、修辭手法
恰當的修辭手法會使得整個句子顯得非常優(yōu)美,比如說比喻和擬人這兩種修辭手法就有形象生動的描寫效果;排比的修辭手法就有節(jié)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的描寫效果。在冰心的《談生命》文章里“—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他從地底聚集起許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潤濕的泥土中,勇敢快樂地破殼出來。”冰心這位作家使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生命比作小樹,生動形象表現出生命的活力與堅強,傳達出《談生命》這篇文章的思想啟示。對于語文教學而言,修辭手法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重中之重,在語文考試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關于修辭手法的句子賞析,所以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思考修辭手法在句子中起到的作用。
四、表現手法
在古代詩歌的賞析題中常常出現對于詩句表現手法的賞析題,常見的古代詩歌表現手法有象征、襯托、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虛實結合、渲染烘托,比如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里面“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這句詩就是使用的用典這個表現手法,作者借用向秀《思舊賦》以及王質爛柯的這兩個典故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悼念舊友的情感,又暗示自己被貶時間之長,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用典”這個手法隱晦含蓄地表傳達出自己的情感。所以對于初中語文古代詩歌鑒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思考重點詩句使用的表現手法。
五、意蘊層面
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賞析文章或者是詩歌的佳句,其實歸根結底都是為了體會和感受到作者傳達出來的內涵意蘊。而內涵意蘊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第二個層面是體會詩句蘊含的思想哲理。比如說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的頸聯“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詩人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寫出了一種自然的理趣,新事物孕于舊事物中,給人以積極樂觀向上的鼓舞力量;還有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里面的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體現了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自然哲理,我們在賞析佳句的時候一般是會賞析這個句子所傳達出來的思想情感,但是作為語文教師,同樣不能忽略句子所傳達出來的哲理意蘊。
只要抓住以上五個角度,就能實現對佳句的賞析,體會和理解出作者想要傳達出來的思想感情和內涵意蘊,但是賞析句子還要做到三個“需”。
一是需要聯系作者的時代背景,作者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由作者自身所處的時代背景決定的,比如說東晉陶淵明所處的時代國家受難、人民顛沛流離,這就導致陶淵明向往著閑適安靜的生活。
二是需要結合句子所處的原文段落,句子組成了段落,段落構成了文章,所以我們要結合段落全面分析、全面賞析、全面掌握,這樣才能理解作者傳達出來的意思。
三是需要結合多種角度去賞析佳句,作者往往會用復合式的方法來描述句子,我們并不能用單一的視角看待一個優(yōu)秀的句子,而是要用一種整合多樣的視角來賞析佳句。
結束語
每一個佳句之所以成為佳句,都是因為它具有自身獨特的魅力,我們賞析佳句,其實就是在追溯造成這種獨特魅力的緣由。句子千變萬化,但卻不離其宗,我們只要根據字詞妙用、人物描寫、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意蘊層面這五個角度就能夠靈活賞析句子的獨特魅力。所以教師一方面要深入地理解這個句子傳達出來的意思,另一方面還要掌握賞析句子的技巧方法,將這種賞析句子的技巧方法傳遞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將句子的魅力理解到位,提高學生的語文功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小菊.初中語文教學佳句賞析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中),2016(8):83-84.
[2]利振鋒.淺析古詩詞中的家國情懷[J].中學教學參考,2017(15):14-15.
[3]吳振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2015(1):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