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和
摘 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可在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同時提升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要積極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真切的關懷。同時為學生構建美好課堂氛圍,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促進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文章便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策略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策略
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小學生的心理不成熟,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讓小學生對自身和生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有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讓小學生從小養(yǎng)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由此可見,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語文教學非常適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語文老師帶領小學生閱讀語教材內(nèi)容,讓小學生從內(nèi)容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來感悟其中蘊含的道理,向小學生傳遞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品格。不僅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具有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價值。
一、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天性活潑,喜歡玩耍,老師要營造一種活躍課堂氣氛,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貼近小學生的生活[1]。只有讓學生置身于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輕松,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因此,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則需要立足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為其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在潛移默化間深入貫徹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教學《三代麥子》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角色扮演里面的小動物,讓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語文老師要正確地引導小學生,給他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表演結束后老師可以提問:三只小動物都有什么品質(zhì)?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老師要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讓小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老師最后進行故事的總結,告訴小學生不要懶惰,要勤勞能干,同時做事要從長遠考慮,要有遠見。這種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讓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讓小學生懂得做人要勤勞,不能懶惰,有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品質(zhì),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中
游戲是兒童的本能也是天性,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讓小學生快樂學習,而且通過語文實踐教學活動有利于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小學生不斷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能夠不斷完善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老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學目標開展實踐活動,鼓勵小學生積極主動參加,豐富小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加小學生對世界的認識,開闊視野,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3]。
例如,在學習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時,老師可以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組織一次“和時間賽跑”的教學實踐活動。將小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小學生羅列出要和時間賽跑的項目,小組成員相互監(jiān)督,看看誰先完成比賽項目。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小學生懂得珍惜時間,同時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小學生明白生活中的道理,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就可以成功。再比如,在學習《找春天》這篇文時,語文老師可以組織小學生到校園里尋找春天,讓小學生從找春天的過程中感悟春天,在此過程中,教師再向小學生進行適當?shù)男睦斫】到逃?,便可使其在快樂的體驗之中汲取其中的“營養(yǎng)”,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這種實踐活動拉近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對教材所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進行深入挖掘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許多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許多課文中的人物都良好的品質(zhì)和高尚的道德精神,課文中每一個小故事都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這些作品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zhì)。所以小學生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所隱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因素,對小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4]。
例如,《小柳樹和小棗樹》這篇課文告訴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不要拿自己的長處取笑別人,應該拿自己的短處去鼓勵別人,這樣人與人之間才會相處更和諧。教師通過深入挖掘這些課文所蘊含的思想及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并采取一定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促使其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不斷完善自我[5]。小學生通過感悟理解,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就會慢慢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品質(zhì),從而促進小學生成長的發(fā)展。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zhì),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順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老師還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成為良師益友。老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心里的想法,當學生在生活或者學習中遇到問題,會主動找老師需求幫助,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講話的態(tài)度,在課余時間可以和小學生一起玩耍,和學生一起分享快樂,這樣有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魏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9,21(12):228-229.
[2]李韋鵑,王德強.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 方法及效果研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52(3):88.
[3]覃麗萍.心理健康教育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與有效性研究[J].人文之友,2018,11(21):269.
[4]王憲平.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8,22(7):70.
[5]張文莉.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9,25(1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