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遠俊
安徽壽縣出土的鄂君啟金節(jié),是戰(zhàn)國中期楚王頒發(fā)給鄂君啟的商品運輸免稅通行證,也是迄今我國發(fā)現最早的關稅憑證和免稅通關憑證。金節(jié)詳細規(guī)定了車舟數量、行程期限、所經城邑和運載物品種類。鄂君啟金節(jié)對于研究戰(zhàn)國時期的封邑、節(jié)符、稅收等制度和商貿、交通、軍事、地理、民族、文化等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1.驚現于世
1957年4月,壽縣城東邱家花園出土四件楚國青銅器——鄂君啟金節(jié)。1960年,文物工作者又從安徽蒙城縣民間征得一件,合計共五件。金節(jié)分為“車節(jié)”和“舟節(jié)”,其中車節(jié)三件(其形式、銘文、內容均相同),舟節(jié)兩件(其形式、銘文、內容均相同)。車節(jié)長29.5、寬7.3、厚0.7、弧寬8厘米,銘文共9列16行,計148字(重文1處、合文3處),根據其銘文內容可知其相當于現在的“陸路通行證”;舟節(jié)長31、寬7.3、厚0.7、弧寬8厘米,銘文共9列18行,計164字(重文1處、合文1處),根據其銘文內容可知其相當于現在的“水路通行證”。金節(jié)節(jié)形如竹,青銅制成,各有錯金篆書銘文,現分別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安徽博物院。
“鄂君啟”中的“鄂”是地名,鄂君的封地,今湖北鄂州一帶,“啟”是鄂君之名。節(jié),即符節(jié)?!吨芏Y·秋官·小人行》載“達天下之六節(jié),山國用虎節(jié),土國用人節(jié),澤國用龍節(jié),皆以金為之;道路用旌節(jié),門關用符節(jié),都鄙用管節(jié),皆以竹為之。”符節(jié)是古代使者所持以作聯(lián)絡和驗證的憑證,用竹、木、銅、玉等制成,刻上文字或繪有圖案,分成兩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給外任官員或出征將帥。后來主要作為出入水、陸關卡的通行憑證①。鄭玄《注》:“有國者,君道,欲其守而不變,故用金;道路、門關、都鄙,皆臣道,欲其有自然之節(jié),故用竹?!币簿褪钦f普通人只能用竹節(jié),而鄂君啟用的是金節(jié),由此不難看出,他不同于一般的商賈販賣,而是楚國貴族階層中一個享受一定特權的官商(紅頂商人)。
鄂君啟金節(jié)用青銅鑄成,因其形狀像劈開的竹片,中間有一節(jié),若把五片金節(jié)拼合起來,正好圍成一個圓竹筒。根據車、舟節(jié)銘文中開頭都有“大司馬邵(昭)陽敗晉師于襄陵之歲”,與文獻所記載楚懷王六年(前323),楚使上柱國昭陽將師攻魏,破之于襄陵的史實相吻合②。據此推測,金節(jié)的鑄成年代是在公元前323年,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
2.鑄造技藝
金節(jié)銘文筆力遒健,文字清晰,布局規(guī)整,采用錯金銀工藝,用金絲鑲嵌而成,金光奪目。“金銀錯”工藝是中國古代金屬細工裝飾技法之一,也稱“錯金銀”。最早見于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金銀錯是我國青銅時代一項精細工藝,但它出現比較晚,大概是青銅工藝發(fā)展了一千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興盛起來的,它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所謂“錯”,漢代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只有一種解釋:“錯,金涂也,從金,聲”,就是把金銀涂畫于青銅器上的意思,清代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注釋說:“錯,俗作涂,又作措,謂以金措其上也?!彼裕瑥V義一點說,凡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銀圖案的就叫金銀錯。
古人為防奸杜偽,節(jié)上的銘文在鑲嵌工藝的基礎上進行了“錯金銀”再創(chuàng)作。金節(jié)見證了古人的聰明才智和當時最尖端的鑄造工藝。
3.書法藝術
楚國原在東周時期文化比較落后,他們敬神崇巫。公元前520年,東周王朝的一次政變,使兵敗的王子服率東周的舊宗族及百工攜王室所有的典籍逃奔楚國,這是東周文化的一次大遷徙。中原文化滲入當地的土著文化,與巫術等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楚文化③。楚文化不同于中原文化,它極富浪漫色彩,給人一種神秘感。楚系文字端秀瘦勁、結體修長的特點被小篆所吸收,但它參差錯落、靈動自由的特點又是小篆所不具有的。“鄂君啟金節(jié)”即為楚系文字的代表之一。
“鄂君啟金節(jié)”的銘文書寫用筆不計工拙,多以露鋒而為之,行筆流暢自如,迅疾而爽健,少有提按頓挫的筆法。結字雖偏長,但不像小篆那樣碩長,雖是官方文字,又不像小篆那樣整齊劃一、矩鑊森嚴。透過它的結字,可以看到偏旁部首間的參差、錯落、揖讓、呼應等。節(jié)中仍然保留著只有在兩周金文中才有的極富裝飾性的“肥筆”,小篆中已看不到它的蹤跡,這也是楚文字與兩周金文之間的關系所在。由于“鄂君啟金節(jié)”為竹節(jié)狀,這樣自然地把整個章法分為兩部分,但文字并沒有因“竹節(jié)”中斷而另起一行,而是繼續(xù)“書寫”。這種章法在幾千年以后的今天仍被人們有意效仿,只不過是文字的排列不同罷了。節(jié)中文字的行與行之間有陰刻直線,看上去就像一片片竹簡并列在一起,使整個章法動中求靜④。此節(jié)字距大于行距,橫有列,豎有行,文字錯金分布在銅節(jié)之上,猶如漆黑夜空的點點星辰,耀眼而奪目。
4.銘文信息
4.1商品免征數額和免稅時效的規(guī)定。舟節(jié)銘文云:“屯三舟為一舿,五十舿,歲一返”,“舿”于省吾謂即“舸”之古文?!掇o海》釋:“舸,大船?!薄斗窖浴返诰牛骸澳铣妫泊蟠咧^之舸”,一舸的運載量約在一千斛。斛,量器名,即容量單位。古代以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石(音“擔”),也為一斛。他的一個商隊為五十舸或五十輛車,而一合的重量相當于今天的四兩左右。由此推算,僅一舸即一艘商船的載重量就高達四萬斤,五十舸的載重量就是上千噸⑤。同理,車節(jié)中也有“車五十乘”的規(guī)定,即一枚車節(jié)的有效免征額為五十輛車的貨運量,這是相當可觀的。
車節(jié)、舟節(jié)都有“歲一返”的規(guī)定,“返”,又訓“還”,訓“復”。表明鄂君啟在一個稅務年度結束之后,需交還金節(jié),經審核無違反此節(jié)之規(guī)定事項,再經由楚王批準,重新開始執(zhí)行新一輪的免稅限額。⑥這就保證了金節(jié)得以連年生效,與我國現行的工商稅務年檢制度相似。
4.2商品免稅的特權限制。金節(jié)對于違禁物品運輸的規(guī)定是相當嚴格而明確的。車節(jié)銘文云:“毋載金、革、龜、箭”,即金、革、龜、箭等制造兵器、甲胄等軍事裝備原材料是禁止販運的,尤其不能運到與楚國交戰(zhàn)的諸侯國。舟節(jié)云:“如載馬牛羊以出內(入)關,則政(征)于大府,毋政(征)于關”,指明販運的馬牛羊等牲畜是由大府征稅而不在關口征稅??梢姰敃r稅收制度的縝密和嚴格。
4.3金節(jié)使用有效范圍的界定。鄂君啟金節(jié)銘文對商隊運營的路線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舟節(jié)銘文記有“就,就涢陽,就彭澤,就樅陽,就爰陵,就洮陽,就郴,就木關,就郢”,所至城邑十一處之多;車節(jié)有“就陽丘,就方城,就象禾,就柳棼,就繁陽,就高丘,就下蔡,就居巢,就郢”,到達九處城邑。就,到達也⑦。 可以看出持有金節(jié)的商隊,只有按照金節(jié)所規(guī)定的水、陸兩條路線行進,才能獲得免征稅收。
由車節(jié)、舟節(jié)銘文同時可見楚懷王對封君特權的嚴格限制。根據《韓非子·和氏篇》,自楚悼王時起用吳起之法“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叭馈敝傅氖歉?、子、孫三代。如不算父代則只能傳兩代,故《韓非子·喻老篇》又言“楚邦之法祿巨再世而收地”,據此可知,鄂君啟與楚懷王的關系只能是父子、叔侄或兄弟。古文字學家于省吾先生認為鄂君啟是楚懷王的親屬貴族⑧。盡管像鄂君啟這樣的楚國王儲至親,在經商所使用的車、船數量、運輸路線、外出時間和免稅物資范圍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同時還嚴格禁止販運軍用物資,不準隨隨便便狐假虎威向地方伸手索要財物及食宿安排等。探究其因,限制封君的特權是王室為了維護王權,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規(guī)范社會秩序,防止由特權而導致內亂的發(fā)生,保障國家的安全。
“鄂君啟金節(jié)”的出土,為研究古文字學、歷史地理學和先秦史學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是研究先秦文化、商貿、交通、稅收、符節(jié)制度以及楚國的封君制度難得的實物資料。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美學價值和文物價值,不愧為國之重寶、稀世之珍。
(作者工作單位:安徽壽縣博物館)
參考文獻:
①②⑧陸和清,鄂君啟金節(jié)淺論,華章,2010年第35期;
③④夏長先,壽縣書法史略,靜云閣,2012年2月;
⑤陳得時,江淮楚文化,安徽文藝出版社,2017年7月(112);
⑥陳偉,江漢論壇,1989年第3期 (53);
⑦董平均、李銀,經濟與管理,2009年2月,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