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娟 張晶 王焱敏
摘要:目的 研究對重癥肺炎呼吸機輔助治療的患者實施ICU護理風險管理對患者預后和并發(fā)癥的影響。方法 從我院收治的重癥肺炎呼吸機輔助治療患者中按照研究所需條件嚴格篩選出96例,采取隨機抓鬮的方式從其中抽取48例編為普通組給予普通護理管理,剩余48例編為觀察組給予ICU護理風險管理,對比效果。結果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普通組(p<0.05);觀察組預后情況相關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普通組(p<0.05)。結論 ICU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對防范護理風險有良好效果,可明顯減少并發(fā)癥,改善預后情況,加快患者病情好轉的速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重癥肺炎;ICU護理風險管理;預后;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0-151-01
引言:
重癥肺炎患者往往需要在呼吸機輔助的作用下通過機械通氣來給予患者呼吸支持,但是這一治療過程中存在很多風險因素,比如導管堵塞、脫落等,甚至出現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對此,必須加強對此類患者的護理,預防、消除風險因素。本文觀察了普通護理管理和ICU護理風險管理兩種護理方案分別對患者預后、并發(fā)癥的影響,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擇資料時按照以下條件篩選:患者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入院,經臨床診斷為重癥肺炎患者,需在呼吸機輔助下治療,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相關事項全面知曉并愿意參與,排除資料缺失、精神障礙、肺結核、肺癌等因素。經過認真篩選,共96例滿足條件,先在這些資料中進行隨機抓鬮,抽取48例編為普通組,男21例,女27例,年齡53-75歲,平均(65.2±1.3)歲,病程1-15d,平均(8.2±0.5)d;剩余48例編為觀察組,男22例,女26例,年齡54-73歲,平均(64.8±1.5)歲,病程1-17d,平均(8.6±0.7)d。統(tǒng)計上述基本資料對應指標的組間差異性,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組適宜,可研究。
1.2方法
普通組實施普通護理管理,包括對病房的消毒處理、定期痰液培養(yǎng)、氣管分泌物的清理、藥敏實驗、抗生素治療等等。觀察組實施ICU護理風險管理:①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的組建:小組成立后首先要在組員心中宣傳并樹立護理風險管理理念,設計內容全面的風險管理課程對組員進行培訓,提升護理小組成員的護理知識和技能,加強其責任心[1]。②護理風險評估:分析患者年齡、病理生理、病情、并發(fā)癥等情況,依據APACHEⅡ評分標準對患者的護理風險進行評估,15分以下分代表風險較低,15-20分代表風險中等,20分以上代表高風險[2]。③分層管理:根據高、中、低風險三個層級開展針對性護理管理,對低風險患者需要每隔6h進行1次體溫測試,每隔3d進行1次呼吸道分泌物的抽取和檢測,并指導患者科學飲食。對中等風險的患者測量體溫及呼吸道分泌物抽取檢測的間隔時間分別為4h、1d,同時給予患者必要的營養(yǎng)支持。對高風險患者需每日抽取并檢測呼吸道分泌物,間隔2h測量1次體溫,同時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支持、抗生素治療等。④風險管理檢查表:表中明確風險管理的事項,主要包括患者手部衛(wèi)生、對患者口腔的管理、對患者鼻飼的管理、呼吸機的管理、人工氣道的管理等等,每一項后面有合格(√)、不合格(×)兩個選項,根據實際情況記錄。⑤護理風險報告:對風險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具體情況等進行詳細記錄,分析發(fā)生的原因,確定護理管理的缺陷和問題,制定完善措施或者改進措施[3]。⑥建立激勵制度:將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情況納入對護士的績效考核中,以3個月為考核周期,0風險者予以獎勵,風險事件出現3次以上的護士要扣除獎金,同時參與醫(yī)院組織的護理風險管理相關培訓,完成培訓考核后再進入護理小組工作。
1.3觀察指標
APACHEⅡ評分,分值越低越好;ICU停留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并發(fā)癥。
1.4統(tǒng)計處理
研究數據需先分組再用SPSS20.0統(tǒng)計,計數、計量資料分別以(%)、(x±s)代表,分別予以x2、t檢驗,p<0.05時可判斷差異顯著。
2、結果
2.1預后情況:觀察組預后指標相比普通組均更為理想(p<0.05)。見表1。
2.2并發(fā)癥: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25%(3/48:1例呼吸衰竭,2例VAP);普通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00%(12/48:3例呼吸衰竭,4例VAP,3例喉損傷,2例導管堵塞),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
3、討論
呼吸機的使用可以改善重癥肺炎患者的呼吸情況,但是在置管、拔管過程中,容易損傷呼吸道黏膜,導致肺部侵入細菌引發(fā)VAP,增加患者痛苦,導致護患糾紛。因此,使用呼吸機治療時需重視對患者的護理。ICU護理風險管理通過風險評估將患者進行風險層級劃分,并根據每層級患者的風險因素給予針對性護理,對護士加強了護理風險意識和護理技能的培訓,提高了護士預見風險、防范風險的能力,同時通過風險管理表對護理中存在的問題、發(fā)生的風險進行總結、分析,完善護理對策,對降低護理風險、改善預后有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ICU護理風險管理可以降低重癥肺炎呼吸機輔助治療患者的并發(fā)癥幾率,提高預后效果,可推廣。
參考文獻:
[1]卜曉麗,馮波. ICU重癥肺炎行優(yōu)化個體護理對相關時間指標、APACHEⅡ評分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 現代醫(yī)學,2018,046(006):71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