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斯雯 莫旖
[摘? ? ? ? ? ?要]?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我國進行專業(yè)學習。來華留學生是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橋梁,對于我國國際形象的樹立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需認真看待留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對“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來華留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最后提出提高重視、優(yōu)化機制、創(chuàng)新模式的解決思路。
[關? ? 鍵? ?詞]? “一帶一路”;留學生管理;思想政治工作
[中圖分類號]? G648.9?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09-0048-02
“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至今已近六年,在此背景下我國的高等教育國際化也取得顯著的成績。教育部統(tǒng)計顯示,2018年共有來自全球196個國家和地區(qū)(不包含港、澳、臺)的492185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我國31個?。▍^(qū)、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學習,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來華留學生呈現出規(guī)模擴大、來源國增多的特點。教育國際化是促進中外交流、提升我國國際形象的重要舉措,更是促進中外經濟、文化合作的橋梁。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日常管理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體應該是包括留學生在內的所有在校學生。結合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會議中的要求,“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來華留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核心是服務學生成長,內容在宏觀上涵蓋思想道德、法律基礎、歷史國情、形勢政策,微觀上應涉及學生的日常成長、心理動態(tài)等,目的是培養(yǎng)專業(yè)素質強、道德品德好,知華、親華、友華的青年人才,進一步促進中外交流合作。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來華留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一)國家發(fā)展的需要
1.能為“一帶一路”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目前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仍有不清楚、不了解的地方,個別國家對此存在著誤解和偏見。高校來華留學生群體在中國學習、生活,迫切需要且愿意了解中國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我國國情、時事政策介紹,是留學生了解中國的重要途徑,這不僅有助于“一帶一路”的持續(xù)推進,也有利于促進中外之間的理解與交流。
2.能宣傳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
習近平同志在2018年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要求。高校作為我國教育國際化的載體,承擔著傳播中國文化、宣傳中國形象的責任。來華留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幫助留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獨特的華夏文明、特殊的歷史發(fā)展歷程、獨特的基本國情,直面并解答學生對中國的問題和困惑,以消弭對中國和中國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誤解和偏見。
(二)高校建設的需要
1.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特色高校的必然要求。習近平同志主張“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明確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中國區(qū)別于其他國家高校的鮮明特色,應該常抓不放,不能夠因為留學生的身份而區(qū)別待之。
2.高校教學管理順利開展的前提保障。一方面學生在陌生的國度中生活,難免會產生孤獨、彷徨等心理,長期得不到解決將會帶來不良影響。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主動了解關心學生,有利于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問題。另一方面留學生雖然國別和文化環(huán)境不同,來中國學習就要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中國的法律法規(guī),如果疏忽對留學生的法律法規(guī)教育,聽之任之,必然會影響學校日常管理和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學生成長的需要
能提高留學生的歸屬感。來華留學生中接受學歷教育者居多(52.44%),年齡在20~25歲之間,處于青年期。這一時期的學生開始以辯證思維進行觀察和思考,人生觀、價值觀逐漸成形,重視自我的發(fā)展。做好留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夠更好地幫助留學生處理來華后的適應問題,如生活習慣、理想信念、環(huán)境變化等,因此,要在思想上、心理上關心留學生的成長,幫助青年留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當前高校來華留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意識上不夠重視
負責留學生管理的部門對留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充分。第一,將“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政治理論宣傳”,認為中外政體不同、文化信仰不同,沒有必要開展留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這樣模棱兩可、避而不談的態(tài)度反而加劇了留學生對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的誤解。第二,在教學當中僅把重點放在留學生的專業(yè)、語言、文化的教育上,未將思想政治融入管理工作中,沒有專門負責老師;對中國文化的講解僅僅局限于剪紙、毛筆字等傳統(tǒng)藝術上,對我國國情和發(fā)展現狀沒有涉及。
(二)工作體系缺乏系統(tǒng)性和專業(yè)性
1.缺少做留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體系
高校通常都只在開學時進行新生入學教育和法律法規(guī)宣講,對留學生入學以后遇到的心理健康、學習生活問題主動關懷較少,思政工作沒有繼續(xù)跟進;留學生管理人員很多時候都是扮演“消防隊員”的角色,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無法避免一些問題的產生,工作缺乏前瞻性和主動性。
2.缺少做留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專業(yè)團隊
有的高校留學生思政工作由班主任或行政管理人員兼任,鑒于留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學事務多、工作量大,導致這些人員力不從心,無法保證質量;一些高校留學生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不夠扎實,無法在留學生提出尖銳問題時做好解答和引導。
(三)方式方法缺乏時代性和創(chuàng)新性
1.教材上缺乏時代性
中國近年來在經濟、科學、醫(yī)療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仍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積貧積弱的形象。中國概況課是來華留學生了解中國國情的主要渠道,然而很多教材對中國的發(fā)展進程的描述仍然停留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如果課堂上缺少教學和引導,學生就會通過自己的渠道搜索,網絡媒體中充斥著大量的不實信息,反而導致留學生對中國的誤解加深。
2.方式上缺乏創(chuàng)新性
教學中忽視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日常管理、第二課堂中的作用,僅僅將留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課堂教學,直接把中國學生思想政治課那一套搬到留學生的課堂上,但由于沒有初高中的理論基礎,留學生難以理解課程內容,更無法和實際相關聯起來,反而讓留學生覺得思想政治工作是“灌輸”“洗腦”,教學效果適得其反。
三、當前高校來華留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議
(一)提高重視
黨政部門宏觀上指導把控。第一,明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為了關心學生、關懷學生、服務學生,幫助留學生掃清適應障礙,為其成長提供保障,并非對留學生進行政治宣傳甚至是“思想改造”,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與日常管理教學同樣重要的地位。第二,高校在師資配備上適當給予支持,合理化留學生管理人員的配比。留學生管理工作量大、任務重,行政人員既要完成日常工作又要兼任留學生班主任和輔導員,而教師工資待遇與工作量不成正比也影響了他們參與工作的積極性,建議高校黨政部門適當給予指導和支持。第三,課程設置上可以由留學生管理部門對留學生工作提出統(tǒng)一標準。比如要求每學期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涉及中國國情教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紅色歷史介紹,一學期之內必須開展既定數量的國情實踐體驗活動等。
(二)優(yōu)化工作機制
第一,應該貫穿在留學生日常管理過程中。除入學教育外,還應該將談話、班會、課外活動、課外實踐等常態(tài)化,保持與學生的聯系。第二,優(yōu)化思政工作模式,使每個階段的思政工作符合學生階段性的特點:前期入學教育,中期專業(yè)教學結合第二課堂活動,后期專業(yè)實踐,實現全過程育人。第三,提高留學生管理團隊的專業(yè)性,增加思政工作培訓、跨文化交際培訓,增強教師闡釋時政理論的能力。
(三)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
1.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利用網絡新媒體開展思政工作
比如,2019年年底,中國全國范圍內爆發(fā)了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此時除了對留學生進行必要的人身安全教育之外,也應該通過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為留學生群體提供可靠、公開、透明的疫情信息,更新我國在抗擊疫情中的一系列舉措,如十天內建成兩所醫(yī)院、封鎖城市防止疫情蔓延等。了解這些事實能夠消除留學生不必要的恐慌,也能讓他們直觀地看到中國人在大災大難面前萬眾一心、互幫互助的優(yōu)良品質。了解實情的留學生在面對本國親友對中國現狀的誤解和質疑時,就能夠為中國發(fā)聲。
2.與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相結合
思想政治工作遠不僅局限在校園當中,高??梢砸劳械诙n堂,舉行一些結合我國國情的社會活動,如支教、三下鄉(xiāng)、扶貧、社區(qū)服務等活動,讓留學生有機會自愿、自覺地深入了解中國的惠民政策和當地建設取得的成就。另外,可以結合學院專業(yè)特色探索實踐特色教學體系,如與“一帶一路”部署下地方政策支持的公司建立留學生實踐基地,如廣西的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等。設計參與度高、實踐性強的活動,有利于學生全方位、立體化認識中國。
參考文獻:
[1]馮潔.中國高校外國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11-16.
[2]邵廣.海事院校來華留學生意識形態(tài)教育策略研究[J].學理論,2018(11):252-253.
[3]金明蔚.高職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對策[J].教育現代化,2018(53):372-373,376.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