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花 楊爭
[摘? ? ? ? ? ?要]? 民族振興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興的希望在教師。高素質、高水平的國語教師是確保國語教學高質量、高水準運行的關鍵。因此,國語教師絕對不能是“問題教師”和“民族文化焦慮者”。以正確認識國語教育為前提,探討國語教育背景下國語教師的教育與培訓,即學識與非學識教育與培訓,以期為提高國語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構建國語教師職前職后均衡發(fā)展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一支合格的國語教師隊伍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 ? 鍵? ?詞]? 國語教育;教師;教育;培訓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09-0176-02
民族振興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興的希望在教師。在部隊,支部建在連上,支部對整個連起著駕馭作用;在學校,校長和教師對整個教學活動和教學對象有著決定性的意義。當學校的教育教學路線確定之后,教師就是決定因素。
縱觀目前國語教育發(fā)展現狀,國語教師仍存在一些問題,這直接影響到國語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制約國語教育發(fā)展的瓶頸。李虎林、鄧長莉(2018)在《新疆南疆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進展、問題與對策——基于S縣和X縣的調研》一文中指出,“近年來新疆南疆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較大改善,但依然存在教師總量不足、國語教師更為短缺、教師隊伍學科結構不合理、鄉(xiāng)村教師流失、國語教師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問題?!币虼?,倡導“全面育人”教育模式,加強國語教師教育與培訓,提高國語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構建國語教師職前職后均衡發(fā)展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一支合格的國語教師隊伍,是貫徹落實教育規(guī)劃綱要、提高國語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對提高國語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正確認識國語教育
(一)正確軌道
漢語是我國的國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言之一?!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只要是中國人都應學習漢語普通話。對一個中國公民而言,學好國語既是義務又是責任。在我國,推行國語教育,其目的并不在于消亡抑或是同化、替代學習者的母語或第一語言,而是旨在強化愛國主義意識,強化全體國民對“中國人”“中華民族”的認同,并在學好國語的基礎上,提升學習者的第一語言。從語言學習的視角看,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消亡就意味著文化的消失。相比較而言,意欲消亡一種語言是比較容易的,但要恢復一種已消亡的語言卻是十分艱難的。因此,實施國語教育切不可誤入歧途、偏離軌道,只有堅持走國語教育為主體、學習者第一語言為兩翼的發(fā)展道路,才能實現國語教育的真正目標,新疆的國語教學才會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二)合適的速度
國語教育要遵循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既不能急躁冒進、急于求成,企圖跨越中間階段直接跳躍到高級階段行為是不可取的,也不能原地踏步、遲遲不前,更不能任意加速,使教學對象眩暈,不知所措。在制定國語教育政策、選擇國語教學模式、確定國語教學計劃時,一定要兼顧數量與質量、規(guī)模與效益的關系,將改革力度、發(fā)展速度、條件保障與實施成效等綜合統籌規(guī)劃。
(三)最佳環(huán)境
國語教育環(huán)境,對國語學習者國語水平的發(fā)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據調查,國語教育環(huán)境已成為制約國語教育良性科學發(fā)展的一大瓶頸,而意欲突破這一發(fā)展瓶頸,就必須努力創(chuàng)造國語教育最佳環(huán)境。在國語教育外部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上,要科學審視與估量國內外局勢,制定切實符合國情區(qū)情的國語教育政策;在國語教育內部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上,要依據國語教育目標,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創(chuàng)設國語教學環(huán)境。除此之外,還應加大宣傳與教育力度,樹立正確的國語教育輿論導向,避免被干擾、污染與破壞。
二、加強教育與培訓
國語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國語教育教學的成效。因此,國語教師在專業(yè)水平上絕不能“蘿卜炒蘿卜”“低水平對低水平”,必須加強國語教師的教育與培訓。國語教師的教育與培訓主要包括學識教育與培訓和非學識教育與培訓。
(一)學識教育與培訓
國語教師學識教育與培訓主要包括通識性知識、所教學科專門知識和教育教學知識的教育與培訓。
1.通識性知識
通識性知識,是指利于教師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所具備的普通文化知識。例如,幼兒園國語教師應具備的通識性知識包括:(1)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2)知悉中國教育,尤其是學前教育基本概況;(3)掌握幼兒園各領域教育的特點與基本知識;(4)掌握藝術欣賞與表現相關知識;(5)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相關知識。
2.所教學科專業(yè)知識
所教學科專業(yè)知識,即任教學科所需知識。所教學科專業(yè)知識主要包括所教學科的本體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兩部分。所教學科的本體知識是指任教學科的專業(yè)知識。如,語文教師應掌握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等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是指掌握并能運用專業(yè)技術的能力。王榮生教授在《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十四講》(2014)一書中指出:“專業(yè)技能主要包括言語表達與溝通技能、課堂駕馭能力、板書書寫能力、駕馭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問題解決與行動研究能力和批判反思、自我發(fā)展的能力?!睂ι贁得褡鍑Z教師而言,國語水平直接影響到國語教學的質量。因此,強化專業(yè)技能除加強上述技能外,少數民族國語教師還應將強化國語作為一項重要技能來教育與培訓。
3.教育教學知識
教育教學知識是指教師類職業(yè)必備的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等知識。在培訓中,切忌“滿堂灌”“照本宣科”,可緊扣培訓主題,采取“專題講座+現場教學+范例觀摩+集體備課+論壇教學”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手段進一步實現理論提升、問題情境、課堂教學、業(yè)務經驗的有機結合,從而提升培訓實效。
(二)非學識教育與培訓
通識培訓主要是指非專業(yè)、非學識性教育的培訓。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正確的思想意識對行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錯誤的思想意識則對行動具有消極的阻礙作用。在國語教師教育與培訓工作中,應加強教師非學識的培養(yǎng)、強化和水平的提高,努力增強政治意識、陣地意識、育人意識、文化意識、憂患意識、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這不僅有利于國語教師增強順應教育工作新趨勢的主動性,也有利于提高把握國語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有效性,使國語教育工作更加體現時代性,更加富有創(chuàng)造性。教師非學識培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政治意識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發(fā)展,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頻繁交融碰撞的時代背景下,我國不僅面臨著國內社會思想多樣化、社會價值多元化、社會思潮多變的局面,還受到意圖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國際敵對勢力的威脅和思想文化滲透。因此,在國語教育工作中,在政治意識上,絕不能“辣子炒辣子”“糊涂人對糊涂人”。教師必須增強政治意識,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立場堅定、態(tài)度鮮明,切不可含糊不清、模棱兩可。與此同時,教師的“不作為”抑或是“無作為”都可能使學生滋生錯誤的暗示和導向,凡是涉及政治性的問題,無論是“大”問題,還是“小”問題,都應認真對待。
2.陣地意識
陣地意識是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的具體體現,也是社會主義思想和群眾觀點的具體體現。國語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者,是國語學校的主體。而課堂是國語教學的前沿陣地,國語學校是國語教育的前沿陣地。意欲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抵御西化、分化思想的滲透,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和消極思潮的影響和侵蝕,國語教師必須牢固樹立強烈的陣地意識。目前,要把占領教師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擺上教育教學的重要位置,做到校長上陣,親力親為,把好方向。校長要明確職責,齊抓共管,形成級級守陣地、人人守陣地的良好格局。
3.育人意識
教師的神圣職責是教書育人。國語教師的育人功能在于教導學生在國語教育大環(huán)境下客觀審視雙文化的共性與個性,學會與不同文化、不同價值取向的人進行交流,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中認知文化的多元性,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雙文化人。
4.文化意識
作為國語教師,在文化教授與疏導上,絕不能“大病號”看“小病號”,必須首先是一個合格的國語教師。在國語教學中,弘揚文化因子,幫助學生更深入地學習語言技能,加強文化認同與文化自覺,從而提升國語教育教學的質量。
5.憂患意識
憂患意識具有強烈的警醒作用。加強國語教師憂患意識培訓,就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方法論,培訓國語教師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客觀審視國語教育發(fā)展形勢,辯證看待國語教育已取得的成就、存在的問題與面臨的挑戰(zhàn)之間的關系,從而始終保持警醒的頭腦和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在工作中,國語教師應引導學生客觀、正確地看待國語教育與國語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提高憂患意識。
6.角色意識
國語教師既是課程教學的策劃者,又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實施者、進度控制者和評價者等。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課堂是教與學雙向互動的主要場所,教學活動的主體應以學生為中心。這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以往被動學習狀態(tài),還便于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之外,互動雙向教學還有利于教師發(fā)掘學生課程學習方面的個體差異、調整教學重難點因材施教、搜集科研素材,從而促進教師專業(yè)、教學、科研能力的提升。
7.責任意識
國語教師的責任是全力確保國語教育目標的實現,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正確的導向可引導學生認清極少數居心叵測的人企圖通過意識形態(tài)領域對我國的滲透,抗擊一切目的的達到。目前,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國語教育蓬勃發(fā)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但也使極少數居心叵測的分裂分子、敵對勢力、非法分子為之不安,害怕國語教育教學會使少數民族成員加強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便煽動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反對“國語教學”。解決此類問題,國語教師肩負著義不容辭、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李虎林,鄧長莉.新疆南疆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進展、問題與對策:基于S縣和X縣的調研[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2(2).
[2]王榮生.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十四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劉慧玲,馮濤,樊華.論高校國語教學的教師素質與育人功能[J].當代教育論壇,2004(4).
[4]呂青.新疆國語教師培訓的跨越式發(fā)展[J].當代教育論壇,2012(1).
[5]趙建梅.培養(yǎng)國語雙文化人:新疆少數民族國語教育概念探討[J].新疆社會科學,2011(5).
[6]梁超.國語教育新思維[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7]王阿舒,陳光.試論國語雙文化少數民族國語教師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語言與翻譯,2012(2).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