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qū)新升幼兒園
生活是幼兒發(fā)展成長的土壤,是幼兒園教育的出發(fā)點與歸宿。幼兒教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步驟都在為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而努力,其中各環(huán)節(jié)也隱藏了許許多多的教育契機。作為老師,我們需要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尋找并抓住這些契機,幫助、促進幼兒掌握生活技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幼兒園生活中,每個幼兒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柜子,他們每天跟小柜子“打交道”,看似千篇一律的小柜子,其實也發(fā)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我們就試著走進這些小柜子的故事,從中尋找并發(fā)現(xiàn)生活教育的閃光點。
伴隨著一聲響亮的“老師早上好”,澤逸沖進了教室,跑到了小柜子旁邊,一把把書包塞了進去,然后就去區(qū)域游戲了。老師一看,他的書包斜著,書包背帶掛了下來,還有一條拉鏈沒有拉上。之后又有幾個小朋友陸續(xù)進班,書包在小柜子里的擺放各具“特色”。晨間談話時,老師就把小柜子的照片給孩子們看了,一組是我們班擺放物品的實況,還有一組是整齊干凈的樣子,請孩子們自己評價哪一組看起來舒服。結果當然是很明確的。之后,我們討論了怎樣才能達到第二組的效果。有的說要一樣的書包才整齊,可以用幼兒園統(tǒng)一給我們發(fā)的那個書包;有的說小柜子除了書包最好不要放其他東西,其他東西都放在書包里就整齊了;還有的說書包要放的一樣,都朝上朝里放;也有的說不對,開口要朝外放,不然不好拿東西。經過一番爭辯,我們最終決定了統(tǒng)一的擺放方式,并分別去按照這個方法去重新整理小柜子??吹搅苏R劃一的畫面,孩子們都很開心。
集體活動結束后,孩子們自主如廁喝水或看書。老師請今天的值日生萌萌去看一看小柜子的情況。萌萌歡快地跑去柜子區(qū),不一會就回來報告老師:“老師,書印的柜子里面好多東西,亂七八糟的?!崩蠋煄е鴷∫黄鹑チ斯褡訁^(qū),看到了他的柜子里不止放了書包,還有兩個小玩具和一本書,和別的小柜子一比較就顯得擁擠很多。萌萌沒等書印有動作,先把書和玩具取了出來,說不可以放。書印急了,搶過玩具和書抱在懷里。老師請大家來評理,有的說不可以帶,有的說放進書包里就可以了,但是不可以拿出來,還有的提出疑義:書那么大怎么放得進書包呢?最后大家在老師的引導下達成了共識:玩具可以帶一個,放在書包里,吃完飯才能拿出來和小伙伴們分享;書可以放在圖書館,也可以壓在書包下面,看上去也不亂。
臨放學,老師請孩子們整理東西整隊回家,孩子們紛紛走向柜子區(qū),一下子擁擠了起來,不時還伴隨著一兩句不滿的聲音:“你擠我干嗎?”“你讓開……”老師請所有孩子暫時退了出來,一起討論:“大家都要去,怎么辦呢?”“輪流!”立刻就有孩子大聲說?!拔覌寢屨f書包不用每天帶回家的?!边€有的孩子這樣說。原來有的孩子書包里是備用的一套衣褲?!澳泻⒆討撟屪屌⒆印!边@是平時老師提起過的建議。根據(jù)孩子們的回答,老師請需要拿書包的孩子分組輪流去了柜子區(qū),很快大家都收拾妥當了。
實錄一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通過觀察很明顯地感受到整齊擺放的優(yōu)勢,自發(fā)地選擇確定適應集體的方式去整理自己的小柜子,顯露出了集體意識的萌芽。幼兒階段正是培養(yǎng)集體意識的最佳時機,良好的集體意識是奠定他們今后生活、學習、工作的發(fā)展基礎。在此情況下,教師應當肯定并保護幼兒的這種意識,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幫助幼兒穩(wěn)定和鞏固良好的行為習慣,進一步增強幼兒的集體意識。通過一系列小問題的產生和討論解決,幼兒自己提出并制定了相應的班級規(guī)則,有了自己是班級小主人的意識,也更能接受班級規(guī)則的約束。此外,實錄二中的“小小值日生”非常有責任感,擔當起了自己的職責,堅持班級規(guī)則,顯示出了責任意識。同時,我們通過輪流擔任值日生的方式,不僅能鍛煉值日生本身的綜合能力,還能在建立起合理常規(guī)的前提下,有效地堅持和遵守常規(guī)。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遇到困難,教師不是直接教授,而是以引導幼兒自主探究的方式來嘗試解決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幼兒在前,教師在后”。實錄一中借助兩組照片的對比,讓幼兒通過觀察明確最佳的擺放模式。再通過實踐操作,讓幼兒將這種模式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完成這一學習過程,幼兒形成自我肯定。實錄二、實錄三中也同樣體現(xiàn)了這樣的教育理念,如能不能帶玩具和圖書?帶來了又該怎么放?人多擁擠怎么辦?幼兒都通過自己的商量和思考進行了有效的解決。這樣的教育行為,不僅最終解決了幼兒發(fā)現(xiàn)的實際問題,而且鼓勵幼兒自我解決問題,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多實際問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作為教師,我們要包容、理解幼兒的多樣性思維并幫助幼兒尋找到合適的答案。同時,也要幫助幼兒尊重、接納同伴之間有不一樣的“聲音”出現(xiàn),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如能不能帶玩具來幼兒園?怎么才能不擁擠?幼兒給出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但是所有答案都有他們自己的思考和理由。我們也不能一言斷之,要給予幼兒反駁、拓展的機會。比如,有的幼兒提到書包也不用每天帶回家的。我們可以圍繞書包里裝什么、多久帶回家合適等問題進行討論,讓幼兒面對問題能盡量不懼、不亂,逐漸地引導幼兒形成靈活多樣的思維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具有自我肯定感的人一定是具有積極樂觀態(tài)度的人,這樣的態(tài)度往往會讓問題的處理變得主動而更加事半功倍。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的“閃光點”,這也是作為教師的一門必修課。在問題的產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持有的鼓勵、肯定、信任的態(tài)度,都會強化幼兒的自信心和處事能力。如設置小柜子的輪流值日生,這本身就會給幼兒帶來“被信任”的肯定感。討論過程中,教師對發(fā)言幼兒的眼神、手勢、語言的鼓勵支持,會給幼兒帶來“被重視”的肯定感;提出的辦法或建議被其他人采納,會給幼兒帶來“被認可”的肯定感;而最后問題的解決也會給予幼兒較大的滿足感,從而大大提升幼兒的自我肯定感。
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它是在生活中不斷培養(yǎng),實踐中不斷堅持形成的,是從生疏到熟練到習慣的過程,所以需要一貫性、一致性的堅持。實錄三中出現(xiàn)的矛盾沖突正是一個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好契機。實踐發(fā)現(xiàn),當幼兒發(fā)現(xiàn)爭吵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謙讓的禮儀或是公平的規(guī)則才會有效,相對于說教,幼兒更能理解和接受并實施文明禮儀的行為。從實錄中可以發(fā)現(xiàn),幼兒有了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并有了相應的遵守規(guī)則的行為和方法,如“輪流”。我們應及時肯定并實施,在以后的環(huán)節(jié)中進行鞏固,讓幼兒的這種意識從需要監(jiān)督到自覺遵守,并輻射到其他活動中去。
《3-6歲兒童學習和發(fā)展指南》中非常強調一日活動對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價值,強調教育要自然地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中,強調要以幼兒為本,讓幼兒自由、自主、快樂地參與活動。所以每一個生活環(huán)節(jié)都可以是進行各方面教育的良好契機,靈活機動的滲透式教育,得到的效果可能是事半功倍的。如果說幼兒的一天就如一串珍珠項鏈,那么我們就要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珍珠都閃亮,為這串項鏈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