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益霖
孔子的《大學》從教育的著重點出發(fā),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懷特海的《教育的目的》從教育的載體和目標看,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和引導學生的“自我發(fā)展”之路,教育只有一個主題即五彩繽紛的生活。諸如此類,這些多樣化的教育思想深刻影響了社會、學校、家庭及每一個人。作為教育工作者,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怎樣給予學生良好的教育?這些問題是需要不斷深入研究和探討的。
人一出生就開始接受各種教育,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教育主體持什么樣的教育觀、有什么樣的教育思想,對教育過程及結果的影響是根本性的。教育思想的多樣性及影響的廣泛性,必然會讓不同的家庭、學校、教師之間的教育觀產(chǎn)生差異。而站在學生的角度看,他們不僅要同時面對很多教師,還要受到來自家庭、社會的多種影響。加上信息時代方便快捷的信息獲取方式,學生很容易與社會建立聯(lián)系,受到各種社會事件、思潮的影響。但是學生接收到的這些信息并不是協(xié)同的、系統(tǒng)的,而是碎片化的,由此帶來的教育的作用也漸漸趨于碎片化,使得教育環(huán)境變得更復雜。
在教育作用碎片化的背景下,學校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學校素質教育難以有效推行,立德樹人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學校教育的影響力也有下降的趨勢。怎樣提升學校教育效果?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升級教育觀,這個升級的教育觀既要兼顧各方的利益訴求,又要高于各方利益,讓各種教育主體形成合力。學生據(jù)此能夠融合來自社會、家庭、自我的教育目的,接受最好的教育。
不同教育觀沖突的原因是不同教育主體目的、利益取向的矛盾,其本質是教育主體認識境界的問題。同樣是教育,站在家庭高度與站在國家高度去思考會有不同的答案。不同主體都能上升到更高的思維境界去思考問題,原先的許多矛盾自然就化解了,所以升級教育觀可以通過升級思維境界來完成。升級的教育觀可以表述為:教育就是助人(自己)通往更高的境界,簡稱“如境”。
“如境”教育觀有四個關鍵詞。一是境界,這個境界指人的思想認知、精神修養(yǎng)、行為能力等協(xié)同融通所達到的能量程度或呈現(xiàn)狀態(tài)。二是四重格局,基于思想認識的不同高度把人分為四個不同層級的境界格局。三是助人(己),教育實現(xiàn)的微觀作用一定是幫助人,而不是替代人,自我教育、自我?guī)椭墙逃崿F(xiàn)的根本邏輯。四是“如”,即通往、達到,教育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和階級屬性,其作用力方向是向上到達,且與人類文明進步總方向一致。四個關鍵要素完整搭建的教育的主客體、教育作用的方向、教育與人生的四重境界是一個開放的教育導航系統(tǒng),對家庭、社會、學校、個人均可以使用。每一重境界皆有其獨特的定位,互相聯(lián)系,可以進行有條件轉換,轉換的關鍵就是教育的關注點。
第一,“如境”教育觀的本質是立德樹人。“如境”把立德樹人轉化為可以逐步進階的四個層次,明晰了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思想認知由利己向利他轉變,提出立德樹人的路線圖。
第二,“如境”教育觀聚焦人生境界提升?!叭缇场敝饩晨梢杂谩暗巧揭曇啊蹦P蛠沓尸F(xiàn)。境界好比是一個圓,是以本我為圓心,以自我、超我、無我為半徑的圓,是一個思想認知能力范圍,其范圍就是境界的圓圈面積。每上升一重境界,圓的面積就會大很多,境界就越高。提升境界的過程如同登山,能遮蔽視野的事物隨著攀登的高度增加而減少。
第三,“如境”教育觀開放包容?!叭缇场碧峁┝艘粋€開放、多層的思維框架,無論是自然的教育、生活的教育、博雅的教育還是階級的教育、價值取向的教育,都可以找到與其相應的層級?!叭缇场币虼溯^容易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融合起來。
第四,“如境”教育觀是人生導航系統(tǒng)。每一個人都可以進行“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哲學追問,評估自己當下的人生境界,以此作為選擇、行動的邏輯起點。筆者認為,人的最高境界是“無”的境界,人生就是一個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而教育就是人生,人生就是教育。
第一重境界是本我的自然境界。該境界倡導的是自然的生活教育,簡單地說就是被教育者能夠學會保持身體健康、舉止文明,具備自食其力的能力,這應是家庭教育的重點。從這個角度去看應試教育,就會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致命缺陷是家庭教育圍繞考分,忽視勞動、衛(wèi)生、體育健康教育,與“生活教育”理念大相徑庭。這是最基礎的境界,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對此,學校教育可以圍繞學生本我的自然境界持續(xù)發(fā)力,引導學生確立“本我身心健康”基礎性、戰(zhàn)略性的思想認知,關注構建“本我身心健康”行為習慣的教育養(yǎng)成系統(tǒng),加強體育、勞動、衛(wèi)生、心理等教育的有效開展,彌補家庭教育的缺陷,著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自食其力、習慣良好、心態(tài)陽光的人。
第二重境界是自我的功利境界。該境界倡導最大限度激發(fā)自我的優(yōu)勢和潛能,通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發(fā)揮自己的獨特價值,培養(yǎng)學生在競爭中創(chuàng)造財富的素質與能力。這是目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能較好形成合力的部分。社會評價一個學校好壞的標準是分數(shù)、升學率、排名,這樣的標準雖然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卻不能始終停留在這個層次上,否則培養(yǎng)出的便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對此,職業(yè)學校要進行理性引導。比如,職業(yè)學??梢試@學生自我的功利境界精準發(fā)力,關注構建“自我優(yōu)勢和潛能”激發(fā)的教育促進系統(tǒng),加強歷史、文化、哲學、藝術、科學等教育的有效開展,著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有鮮明歷史文化認同感、有較強人生發(fā)展方向感、能將優(yōu)勢潛能持續(xù)激發(fā)、有較強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
第三重境界是超我的道德境界,這是學校教育存在的價值與使命,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利己到利他的提升。思維高度要實現(xiàn)從以自我為中心到以企業(yè)、社會、國家為中心的提升,如果沒有教育理性的推動,沒有思維認知的升級,這種轉變是不可能完成的。對此,學校要發(fā)揮道德教育的引領作用,引領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從功利的境界上升到道德境界,多方協(xié)同,推動形成立德樹人的教育合力。職業(yè)學校要圍繞學生超我的道德境界重點發(fā)力,引導弘揚“超我人生價值實現(xiàn)”的根本原則,關注構建“人生價值實現(xiàn)”精神與認知高度的教育浸潤提升系統(tǒng),加強國家、民族、軍事、政治、法律等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著力培養(yǎng)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取向、有較強人生價值實現(xiàn)驅動、有較強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人。
第四重境界是無我的天地境界,這是一個至善至美的境界,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共產(chǎn)主義的境界,也是共產(chǎn)黨人最終追求的境界,它脫離了一般意義上的利益束縛。這里沒有了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的利益鴻溝,把人類、自然與宇宙看成一體,天地人融通,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境界相通。人若能到達這重境界,將會產(chǎn)生強大的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無論從事什么工作、在什么崗位都能因其極高的人生境界而成就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在這方面,職業(yè)學??梢試@無我的天地境界開展啟發(fā)教育,引導廣大師生開展天地境界的討論與交流,開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世界先進文化、宇宙天體等方面的教育,播種一顆既有家國情懷、又有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的“種子”,為學生未來自我開悟通往天地境界奠基。
教育的四重境界可以逐步提升,也有可能越級提升。如何評價自己處在哪重境界?筆者在此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根據(jù)個人接受教育或工作的動機來評判。第一重境界是為了自食其力,第二重境界是為了出類拔萃,第三重境界是為了行業(yè)、民族、國家,第四重境界是為了美或藝術。
總而言之,“如境”教育觀有助于人們客觀認識教育,進而幫助人們理性地剖析各種教育現(xiàn)象和教育問題,制定恰當?shù)慕逃结槨⒁?guī)劃、制度,促使職業(yè)學校開展合情、合理、合規(guī)、合適的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