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燦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力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眾所周知,防控疫情的最好辦法是阻斷傳染源,大家居家,不出門,減少接觸是基本措施。但宅家時間一長,有少部分人由于生活節(jié)奏和行為方式發(fā)生了變化,一時不能適應,出現(xiàn)一些困擾,如閑著無事,睡懶覺,不鍛煉,焦慮,反而無精打采,神疲力乏等。對此,筆者提醒在居家隔離期間,我們要起居有常,振作精神,有序生活,避免過于安逸,做好養(yǎng)生保健活動,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平安度過這一特殊時期。
一要居室整潔,空氣流通。宅家期間,正好有時間打理居室,搞搞衛(wèi)生,里里外外整整,趁機把衛(wèi)生死角也清理干凈,清洗衣物,曬曬太陽,把家具整理得停停當當,使居室整潔亮麗。注意慎用酒精等消毒品,以免發(fā)生安全意外。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潔凈清爽,一定要注意居室通風良好,使得室內空氣流通、新鮮。如果通風不良,則室內空氣污濁,加上人多宅家,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量增多,氧氣減少,病菌含量就有可能增加,對身體健康不利。建議每日開窗二三次,每次15~30 分鐘,或者關閉大窗,留下小的氣窗通氣。
二要作息規(guī)律,按時就寢。起居有常要求人們起居作息、日常生活要有規(guī)律?!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酚性疲骸吧瞎胖耍渲勒?,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反過來,若“起居無節(jié),故半百而衰也”。清代醫(yī)家張志聰說:“起居有常,養(yǎng)其神也;不妄作勞,養(yǎng)其精也?!本蛹冶芤咂陂g,不用上班,沒有考勤的約束,有些人生活作息很不規(guī)律,夜臥早起沒有定時,貪圖一時舒適,四體不勤,放縱嗜好,其結果不利心身健康?!叭粘龆鳎杖攵ⅰ?,不熬夜,不賴床,按時就寢,及時起床,生活有條不紊顯得尤為必要。
三要動靜結合,適當運動。中醫(yī)學認為“神”為生命之主,“形”為生命之基,強調形神合一的生命觀,養(yǎng)生保健主張形神共養(yǎng)。起居有常要求動靜結合,即在起居生活中活動和靜養(yǎng)的有機結合。先賢認為,動可養(yǎng)形,靜可養(yǎng)神,動靜相宜,則形神共養(yǎng)。明代著名醫(yī)學家張景岳說過“天下之萬理,出于一動一靜”。動者陽也,靜者陰也。動靜之理實為陰陽之理。我國古代養(yǎng)生家們都很重視生活起居中的動靜相宜,主張動靜結合,陰陽互求,剛柔相濟。清代養(yǎng)生名家曹廷棟的《老老恒言》中提到“閑暇散步所以養(yǎng)神”,睡前“繞室行千步,始就枕”,即以動求靜,有助于快速入睡。宅家期間,戶外活動缺乏,家里運動場所相對局限,看書、上電腦,伏案不動的時間相對較多。因此,要特別注意增加運動時間,加強鍛煉,如跳繩、拍球、擴胸運動、俯臥撐、太極拳、八段錦、自我按摩、做操等,動靜結合,增強體質。
四要勞逸適度,不可過逸。勞與逸是家居生活不同性質的兩個方面,勞即勞動,逸即安逸。起居有常要求勞逸合理有節(jié),主張中和適度,勞逸相宜。經(jīng)常合理地從事一些體力勞動,有利于活動筋骨,通暢氣血,強健體魄。同樣,適當休息,也是生命活動的需求。適度安逸,能消除疲勞,調節(jié)心身,恢復體力和精力。但若過于安逸,也可以致病。居家避疫,沒有工作的壓力,時間稍長,精神容易松懈,貪逸無度,氣機郁滯,人體功能活動就會衰退,如娛樂是逸,但長時間看電視、看手機等,過度則可轉為勞。因此,要注意休息方式的多樣化,勞逸結合,相互協(xié)調,多做些家務,多活動身體,尤其要避免過于安逸,切不可懶散無聊。
我們要振作精神,養(yǎng)好身體,保護自己,遠離病毒,戰(zhàn)勝疫病。明天會更好。